大学生村官介同斌:青春建功新农村
他,就是淇县西岗乡坡袁庄村党支部书记、淇县兴和畜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介同彬。
有志何不下农村
1997年,从农业院校毕业的介同彬,被分配到家乡淇县的供销社工作。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能跳出农门,村里人都感觉介同彬很有出息。当时,他一个月能拿五六百元的工资,在县里也算是不错的待遇。然而,每次回家看到村里贫困落后的面貌,介同彬心里很不是滋味。
2002年,淇县县委在全县推行大学生村干部计划。介同彬感觉实现自己抱负和人生价值的机会终于到了,于是他背着家人,悄悄报了名。经过层层选拔,他被分配到自己的家乡原庄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
打铁还须自身硬
当时,原庄村是淇县有名的贫困村。上任之后,根据生猪市场不断走俏的市场分析,他决定动员村民养猪致富。
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村民们对他这个大学生村干部并不买账。任他磨破嘴皮劝说,村民们就是不为所动。“要带领群众致富,只有自己率先致富,才有说服力。”一个村民一句脱口而出的话,使得介同彬茅塞顿开。
“既然乡亲们要看看‘样板’,那就自己先干出个样子吧!”介同彬拿出全家的积蓄,靠借贷筹集资金150万元,利用大学畜牧兽医专业的特长,带头承包了村集体濒临倒闭的养猪场。
经过艰苦创业,他的养猪场两年时间内发展成为固定资产1600万元、年出栏1万头商品猪的规模。2004年,介同彬又投资1800万元,建成了集猪苗繁育和种猪饲养为一体的淇县兴和畜牧开发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拥有固定资产7400万元,年销售收入达8000万元。
共同致富奔小康
自己致富后,为了带领更多的群众致富,2004年3月,依托兴和畜牧开发有限公司,介同彬又筹建了淇县农友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吸纳本村及附近村社员800余户。在介同彬的带领扶持下,原庄村已经发展饲养户100多户,2006年原庄村人均收入达7400多元,比2002年增加5000多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畜牧饲养专业村。
看到介同彬的出色成绩,邻村坡袁庄村的群众坐不住了,村民们强烈要求乡党委把这个有本事的“大学生村官”请来当自己村里的带头人。县委和乡党委顺应老百姓的呼声,决定调介同彬到坡袁庄村任党支部书记。
当时,坡袁庄村有500多口人、人均年收入只有2400元,全村有32户是困难户,村民在吃水、住房、行路等方面存在很多难题,一度被人称为“破袁庄”。
面对新的挑战,介同彬没有退缩。他依靠村两委班子和广大群众,仅仅一年的时间,就通过多方筹资和发动群众义务劳动,带领群众将1500亩耕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田,还给村里引来了自来水,在村里修起了8条水泥路。
在改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条件后,介同彬把精力集中到了带领群众饲养致富上。依托自己的公司,通过争取项目和贷款,介同彬投资1300多万元,在村里建起了年出栏1万头生猪的生态饲养示范小区,反租给群众养猪。为了打消群众的顾虑,介同彬承诺:“公司免费为大家提供各项技术服务,赚钱归大家,赔钱我担着。”饲养小区内还建了9个大型沼气池,免费为村民集中供气。
2008年坡袁庄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800元。
和谐乡风拂面来
坡袁庄村村民生活富裕了,介同彬又把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提上了日程。在村两委的努力下,坡袁庄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无刑事案件、无治安案件、无上访案件的“三无村”,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已成为村民的共识。
出色的成绩,使介同彬得到了组织的充分肯定和认可。介同彬2006年9月当选为省八次党代会代表,2008年当选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奋斗没有终点,追求永无止境。谈及下步工作打算,介同彬说,他将进一步带领群众,力争用3年时间,在坡袁庄村建成年出栏3万头种猪、商品猪的示范区,占地300亩的有机种植示范区和年屠宰30万头、年产值3亿元的生猪加工园,使农民人均收入超过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达到百万元,让坡袁庄村成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 探访京郊大学生“村官”(上) (2007-08-18)
- 许福卿:扎根基层40年的“大学生村官” (2007-08-18)
- 两位大学生的村官生活 (2007-08-18)
- 徐州大学生:当村官,从学种地起步 (2007-08-18)
- 襄垣县侯堡镇西周村村官付双燕 (200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