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杨飞:灾难砥砺品格 热血铸就青春
危急时刻,冲锋在前。地震发生后,来不及多想,他第一反应就是村民怎样了?他迅速赶到到村上与书记、主任对村上人员伤亡情况、房屋损毁情况摸底,稳定受灾群众情绪。当他得知村委会旁边水塔为危险物,随时都可能危及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时,他立即奔赴现场,及时疏散群众。
回到政府向领导回报村上受灾情况后,得知龙洞、五显、福田的情况还不清楚时,与镇党委副书记陈伟、副镇长吴正义不怕天黑、路远的危险对三个村进行第二次摸底。
远赴北川,抢险救人。2008年5月13日凌晨4点,镇党委、政府组织动员支援北川抗震救灾,他主动请缨,加入15名志愿者队伍奔赴北川灾区,开展了连续两天的北川救灾之行。
北川,一个悲恸的名字。突如其来的地震,把这个曾经绮丽的城市夷为平地。。灾后的北川曲山镇,满地废墟,楼市空空,昔日繁华的街道匍匐在眼前的废墟之中。来不及片刻的休整,步行到北川县城,志愿者们迅速制定了援助方案,顺着左邻峭壁、右靠悬崖的小道一边前行,一路搜索。沿途有紧张救援的部队官兵,凄惨的搜救场面打动着每一个志愿者。
杨飞和他的伙伴们一遍又一遍地在废墟中大声呼喊:“有人吗?有人吗?”谁都希望在自己的呼喊中传来一声应答,然后在瓦砾碎石中拯救尚存生命。杨飞听到了,他真的听到了一个细小的声音,那是一个女孩颤抖的回应,是生命向他们发出的回应。看着小女孩天真烂漫的面孔,看着女孩身体上边人力无法挪动的垮塌物体,志愿者们泪流满面,他们生平头一次感到个体力量的渺小。杨飞抓紧时间找到了正在搜救的解放军战士,齐心协力橇开了垮塌物体。获救后的女孩几近虚脱,但她毕竟从废墟里站了起来。
在北川驻地的路上,杨飞帮助救援部队抢抬一息尚存的重伤员。门板做成的担架一角,是沉甸甸的重负,是生命延续的形状,刹那间,怎样的沉重也挡不住力量的凝聚。伤员被陆续被送往临时救治点后,杨飞才抖落一身湿漉漉的衣衫,啃着硬梆梆的方便面,期盼着更多的幸存者在最短的时间里获救。
两天后,大批增援部队赶赴北川,志愿者开始陆续撤回江油进行抗灾自救。从北川回到江油,打听北川灾害消息的人们偶尔要问,你一个年轻的“村官”,就不怕余震和泥石流?就没有后顾之忧?用杨飞的话说,没想那么多,只想尽一份力!
情系群众,灾后重建。突如其来的“5.12”特大地震灾害,给群众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在党委、政府的号召下,机关人员踊跃捐款献爱心,他也在自己不多的工资中,献出爱心。由于他表现优秀,被抽调到江油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文秘组工作。坚守岗位,艰苦工作。在抗震救灾指挥文秘组工作期间,充分发挥秘书的参谋、助手和基础作用,广泛收集灾情和社情民意,准确分析全市受灾情况,及时向领导提供最准确、最详尽的信息,为领导决策参考。自灾害发生两个多月来,共编写《每日信息公报》65期,在值通宵班后,可以休息半天的时间里,也回到彰明政府为受灾群众搭建帐篷,没有因家因私人事回避工作,都是24小时吃住在指挥部文秘组岗位直至正常上班。
- 探访京郊大学生“村官”(上) (2007-08-18)
- 许福卿:扎根基层40年的“大学生村官” (2007-08-18)
- 两位大学生的村官生活 (2007-08-18)
- 徐州大学生:当村官,从学种地起步 (2007-08-18)
- 襄垣县侯堡镇西周村村官付双燕 (200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