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宏玲:当村官是我无悔的选择!
从白山黑水的吉林省辉南县的一个小城镇,到名扬全国的京都北京师范大学学堂,于宏玲经历了她人生的第一个跨越;从北京师范大学的莘莘学子,到钟灵毓秀富甲一方的长江之滨的江都农村,于宏玲完成她人生的第二次跨越。前一次跨越是从一个小城镇考入北京知名高等学府,成为一个许多考生和家长梦寐以求的名牌高校的大学生;后一次跨越则是完成了从一个莘莘学子到大学生村官的成功转型。对于宏玲来说,这两件事都是她人生中刻骨铭心的大事。
“在我心目中,一直有个难言的村官梦,我也一直觉得我一定能做个称职的村官,用我所学到的知识、用我的智慧与才干,带领这里的村民致富奔小康,为建设新农村尽我的一份力量。”9日,在江都市真武镇振兴村村委会办公室,正在忙碌的于宏玲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她说,“我生在东北的农村,接触过农民,了解农民,并且有过两年做基层志愿者的经历,能够主动适应艰苦的环境,在这些方面,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当年考上北师大轰动了县城
于宏玲是北京师范大学2006届毕业生,早在她当年考上这所京城知名高校时,曾经作为一条在当地轰动一时的新闻在传播。
至今,谈起往事,她都为两件事激动不已,少年时代的于宏玲作为一个在当地品学兼优的尖子生,考入了当地重点中学辉南县一中。当时她最大的理想就是考上一所京城知名高等学府,父母和老师也对她寄予了无限的希望。2002年8月6日,本一志愿录取开始了,她一口气骑自行车从姐姐家来到自己家里,拨通了查询电话,当电话中传来“你已被北京师范大学体育运动学院录取”时,她简直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又到伯伯家打了一遍电话,这才相信是真的。后来听老师讲,她是那一届唯一考上北师大的应届毕业生。同时,她也是镇上第一个考上北京知名高校的大学生。那阵子,父母走到哪里都有人恭维,一家人觉得无比风光。
“这下好了,你家孩子可为我们学校争了口气呀!”爸爸骑摩托车带她去学校拿录取通知书时,老师们个个都很激动,而于宏玲自己更是无语泪先流。
两年志愿者经历让她长了见识
2006年毕业前,北京市团市委面向首都大学生招聘一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层,同时承诺,大学生志愿者可以保留应届生身份两年。她考虑再三报了名,准备到基层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长长见识。结果,她被分到北京大兴区的一家民工子弟学校,当上了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业余时间兼职任课教师。民工学校条件十分简陋,住的是最简易的板房,敲起来“乒乒”直响,到了冬天,室内更是冷得要命。衣食住行方面所面临的困难与各种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的北师大校园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当时学校里在盖教学楼,建筑工地上的噪声常常搅得人睡不着觉。工地上各式各样的人都有,有一次上厕所,后面居然发现有个陌生的男人跟着,气得她当时眼泪就下来了。冬天的夜晚,听着窗外寒风掠过树梢的声音,她也像其他独在异乡的女孩那样想家,想家中一天到晚忙碌的父母和姐姐。可是第二天一早,她照样干工作生龙活虎,一点也不含糊。
“民工是城市群体的一部分,尽管物质条件十分清苦,但为他们的孩子服务,我心里充满了快乐,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与自信。这两年,我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不少可爱的民工子女,他们理应受到良好的教育,同时,我也学会了一个词叫坚持。”于宏玲乐呵呵地讲。
[1] [2] [3] 下一页
- 探访京郊大学生“村官”(上) (2007-08-18)
- 许福卿:扎根基层40年的“大学生村官” (2007-08-18)
- 两位大学生的村官生活 (2007-08-18)
- 徐州大学生:当村官,从学种地起步 (2007-08-18)
- 襄垣县侯堡镇西周村村官付双燕 (200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