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村官”拄拐行走在乡间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陈小双 刘…

16年前一场车祸,拐杖从此成为她的伙伴。2007年起,宣汉县下八乡平原村的每个院坝都留下她的身影——

郎美淋给留守孩子补课。 陈小双 摄

    3月27日,春光明媚,一个拄着拐杖的青年女子走到宣汉县下八乡平原村桂福安家的院坝,还没来得及放下拐杖,就被村民们围住了。“郎妹子,无论如何你得在我家吃饭!”村民桂福安拉着她的手说。

  郎妹子叫郎美淋,宣汉县下八乡人,16年前的一场车祸,让拐杖从此成为她的伙伴。2007年起,一条腿,一根拐杖,她行走在下八乡平原村的每个院坝,开展“院坝普法”。她说,每个月拿着1100元工资,不为村民做点事情,感觉对不住这点钱。

  成绩优秀,考上“大学生村官”

  16年前的一场车祸,使郎美淋失去了一条腿。当时还小的郎美淋不知道这对她的未来意味着什么,但母亲曾玉凡明白,未来有多少的艰难在等待着她的孩子。“读书开始我就没接她,送她,我一直告诉她,事情要自己做。”

  好强而又聪明的郎美淋总算没让妈妈失望,2003年,她考入了吉首大学法学专业,还担任过班长。毕业后,她报考了四川省第一届“大学生村官”。

  后来宣汉县委组织部将她留下,作为下八乡平原村的“村官”。

  从“夜校普法”变为“院坝普法”

  “农村人通常觉得自己规规矩矩过日子,跟法律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样的想法,郎美淋开始了“村官”普法的生活。第一个月,她花钱买了十多本法律方面的小册子放在村里的办公室。“结果大家也就翻翻算了,碰到具体的事情才来问我。”郎美淋说。

  明白了大家对案例更能接受“听”而不是“看”后,她将“书册普法”改为“夜校普法”。每月至少一次的法律知识课获得了农民的欢迎,来上课的农民一般能有二三十人,然而,这相对于平原村2360人的数量来说,还是不多。

  “热天热,冷天冷的,为什么不到别人院坝里去呢?”在农村工作多年的曾玉凡告诉女儿,“农民居住的地方都比较分散,要他们在一个统一的时间来听课是比较困难的。”从此,郎美淋将“夜校普法”再改进为“院坝普法”。“到别人家门口了,即使别人在做饭,也能够抽出20分钟时间来听课。”郎美淋说。

  “美淋姐姐,你休息嘛!”

  从去年1月起,郎美淋每月拿出100多元工资,购买笔、作业本、教育光盘及辅导资料等,利用业余时间,办起作业辅导班,免费为12名留守儿童和单亲困难家庭的孩子补课。

  12名学生涉及多个年级,她一备课就是好几个小时。去年冬天,郎美淋感冒了,身体非常虚弱,补课时,虚汗直冒,咳嗽不止。孩子们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头。一个14岁的孩子在作文《榜样的力量》中写道:美淋姐姐架着拐杖为我们补课,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她额头渗满汗珠,我知道她一定非常辛苦。我们都好想说,美淋姐姐,你休息嘛!”

  “美淋比我亲闺女还要好哦!”说起郎美淋,78岁的唐贵兰老人眼角闪着泪花。唐贵兰两个儿子均有残疾,全靠唐贵兰种地维持生计。去年腊月廿九,天空下起毛毛细雨。在给唐贵兰家送年货的途中,郎美淋摔倒在农田里,拐杖抛出两米多远。为了不让郎美淋再受伤,此后,唐贵兰每隔几天都要砍掉蔓延在路上的杂草,“这样她走路的时候,拐杖就不会被草钩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