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倍良:用青春和智慧编织农村的美好明天
2006年5月,跟许多毕业生一样,即将从清华大学法学院毕业的周倍良站在了人生十字路口。在周围同学纷纷选择去外企、律师事务所实现人生梦想时,他毅然放弃多家单位的高薪聘请,报名参加了北京市“村村有大学生”计划,选择到京郊门头沟担任一名大学生“村官”。
初到农村,看到低矮灰色的平房、尘土飞扬的马路、乡土气息浓厚的村干部……小周真实地感到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但他没有退缩:既然来了,就不能半途而废。
来到村里不久,周倍良迎来了一个挑战。当时村里正与一家私营企业就一块承包土地闹着纠纷,问题拖了两年多迟迟得不到解决。眼看着村里土地没有收益,村干部和村民们都急得不得了,但却束手无策。周倍良鼓起勇气建议村里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土地纠纷,并毛遂自荐担任案件诉讼代理人。他经过艰难地调查取证,通宵达旦地查找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武器将破坏耕地、损害村集体利益的承包人告上法庭。经过一年多的漫长诉讼和大大小小十多次开庭,经过与对方律师的斗智斗勇、承受对方当事人的威胁恐吓,他代理的案件最终获得了胜诉。
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周倍良在母校师生的帮助下,在村里设立了农民法律援助站,长期开展公益性法律服务。他还开办了村民法律学习班,担任法制宣传员,成为活跃在京西大地的普法“村官”。
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他建网页、搭建网络平台,帮助果农销售水果。他开展调查研究,撰写项目计划书,积极为村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农忙时,他跟着书记到田间地头与村民一起劳作,挖坑、浇水、搬运蔬菜;汛期来临时,他会出现在防汛现场,帮助疏通下水管道……在农村,他体会了普通劳动者的苦与乐,也与农民们走到了一起。2008年10月,周倍良被团中央评选为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
在京郊大地,活跃着8000多名大学生“村官”,他们扎根农村,与周倍良一样,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新农村建设,农村成为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
- 探访京郊大学生“村官”(上) (2007-08-18)
- 许福卿:扎根基层40年的“大学生村官” (2007-08-18)
- 两位大学生的村官生活 (2007-08-18)
- 徐州大学生:当村官,从学种地起步 (2007-08-18)
- 襄垣县侯堡镇西周村村官付双燕 (200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