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宋强 爱琢磨事,好“捣鼓事”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佚名
他是村两委班子的“智囊”,他是村民致富增收的“金桥”,他是科技宣传的“喇叭”,他是对接企业的“伴侣”,他是农村远程教育的“管家”,他是群众贴心的“小棉袄”,他是大学生村官们心中的“带头大哥”……他就是兖州市大学生村官、谷村镇前官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的宋强。

  有一种责任叫做使命

  上高中时的宋强就感慨于农业的落后,立志成为一名农业科技人员一直都是他多年来的梦想。填报高考志愿时,他毅然选择了山东农业大学。如愿以偿考入农大的他在大学期间,加强对党的理论学习,大二期末就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学习成绩优秀,多次获得一、二等专业奖学金;担任学生会干部期间,以其出色的工作能力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先后获得校级优秀学生会干部、优秀团员、优秀毕业生、防“非典”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2006年刚刚大学毕业,他就被一家外资企业“统联住商农资有限公司”看中。凭借其在学校打牢的扎实功底、练就的过硬本领、工作的拼劲和出色的业绩,很快就赢得了上司的认可,仅仅两个月的时间,他就从一名业务推广代表被破格提拔为该企业驻烟台办事处的销售经理,每月有着3000多元的收入,足以让许多同龄人羡慕。然而,一个来自老家的电话阻断了他事业上升的链条。

  “咱们那里要招考大学生村官下乡服务,你去不去报名?”

  “去!……”他毫不犹豫地回答。

  得知此事后,上司极力挽留宋强并提出:“只要你不走,三年之内我叫你买上车!”。而他却婉言谢绝:“我是学农的,那里适合我,那里也更需要我!”

  这个已经崭露头角的年轻小伙告别了公司领导和同事,毅然踏上了回家的列车。幸运的是,他以十分靠前的名次通过了兖州市委组织部统一的笔试和面试,光荣的成为了兖州市百名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员,并担任谷村镇前官村支部书记助理一职。

  事后每当有人问起:以前在烟台一月能拿3000多,现在每月补助才1000元,亏不亏?

  他总是幽默地回答道:鱼哪能离开水呀!

  “闲不住,爱琢磨事,好'捣鼓事'”

  这是前官村党支部书记对宋强的评价。宋强在深入调研后发现:刚刚告别“贫水区”不久的前官村,地处三县交界处,位置偏僻,发展经济的区位优势不明显,村民收入来源以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种植为主,辅以小面积的杨树107片林栽植,结构单一,农民增收渠道狭窄。通过对上述存在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和深入剖析后,他认为:前官村的发展首先应打好“经济牌”,没有生产的发展就没有村民的增收,生活宽裕也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深思熟虑后,他提出了引进项目,消化劳力;调整种植结构,增加收入;培植壮大个体,榜样带动的“跳出村庄看村庄”的整体工作思路和招商引资与消化劳力结合,公司加农户的产销模式,个体加盟连锁的经营方式三个“1+1>2” 的具体实施方案。

  村两委成员认真讨论上述思路和方案后感慨道:“光说就是不行,还是人家大学生的脑子活!”

  “他更像是一位'红娘'”

  宋强有了思路就大胆实践,“摸石头过河”,积极牵线,热衷做“媒人”。借助大学时收集的项目信息,积极尝试招商引资。他从自己并不丰厚的生活补助中拿钱租车,两次奔赴宁阳县,先后接两位不同韩资企业的中方代表来前官村实地考察,就投资兴建“韩国黄金梨”和“日本武士尖椒”300亩种植基地的事宜深入交流,并就具体细节和存在问题详尽写成书面材料,上报谷村镇政府。目前项目正在进一步洽谈中,若项目引进成功,前官村集体收入每年可增加2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

  考虑到与前官村北部相邻近的宁阳县有不少加工地瓜淀粉的企业,他便亲赴汶上县地瓜研究所与校友刘化学所长深入交流,考察在前关村引进推广红薯种植的事宜。拿着宣传材料与村民算经济账,通过对比小麦、玉米的产量和收益,分析预测红薯种植的前景,建议采用“企业+农户”的产销模式打消村民销售顾虑,给农民吃下种植红薯的“定心丸”。 考虑到兖州市绿源食品有限公司因市场拓展,作为原材料的肉鸭供应不足,他向村两委班子积极献言,推广肉鸭养殖,实现企业和农户的双赢,现在前官村已有两处中型肉鸭养殖场。

  受到“超市下乡、超市进村”的启发,他立足前官村农贸市场和小型农村商品集散地的优势,鼓励个体经营业户加盟连锁店,选好项目,培植并壮大个体经营,树立成功标杆,榜样带动。针对农村市场对电动自行车需求日益旺盛的情形,这位“红娘”积极奔走于兖州盛帮车业的经理盛浩和个体经营户许启文两人之间,力促电车零售加盟事宜早日落地。

  甘为人梯,架起富民增收金桥

  2007年村民王德香家种植的3亩地山药喜获丰收,但随之而来的是愁销路。宋强上网调查,了解到当年兖州市周边的曲阜、宁阳、梁山、汶上等地山药都喜获丰收,就连远在河北、河南两省的山药主栽区也都丰收,市场饱和,价格买不上去。他积极为她“支招”:一方面建议其立足当地农贸市场,就近消化,积少成多降低损失;另一方面他将待售山药样品按标准分级标价后,用自己的数码相机拍成图片上传网络,发布销售信息,当晚就有来至北京、潍坊、徐州三地的客商打来咨询电话。

  村民马岭和马华清兄弟二人在前官村南头开了一家粮食代购点。宋强在一次实地走访过程中了解到,马氏兄弟二人手头屯有一大批小麦,看好粮价一路上涨,并不急于出售。热心的他通过上网查询,发现小麦价格短期内上涨的空间不大,甚至可能小幅回落。“粮食看到分,好比似黄金”,深知“时间就是金钱”的他,将了解到的行情在第一时间告知马氏兄弟,并一起深入分析和探讨,并建议尽早出售。兄弟二人最终还是接受了建议,当天晚上就将手头所存粮食全部出售。结果就在粮食出手的第二天下午,粮价就开始小幅回落。兄弟两个逢人便夸:“多亏俺村新来的村官小宋,要不是人家,俺们兄弟俩就赔大了!”

  汗水浇灌,乡村盛开科技花

  学习园艺专业的宋强,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力所能及的热心服务群众。村民王传顺经营一家农资代销点,但对病虫害防治并不精通,宋强就把大学时用过的教材送与他学习借鉴,还教其学会了上网查看病虫害防治办法。当得知王传顺需要一本彩色病虫害防治图谱,寻遍当地书店没有买到时,宋强就给远在外地读研究生的同学打去电话,托同学代购,并以快件的方式尽早寄回。

  这位村民朴实的说道:“别看人家是大学生,可是一点架子都没有,什么时候找人家帮忙,都给办得利索哩!”

  由于近几年生活条件的好转,以前是好东西的玉米秸秆现在成了没人要的包袱:做饭用不着了,也没地方堆放了,留在地里还影响下茬庄稼播种,农民种田不容易,秸秆还田又得增加成本。于是大部分村民干脆一把火就在地里烧掉了,因此每当玉米收获后,当地就会“狼烟四起”,极大的污染了环境。

  针对这种现象,他从村民“痛处”入手,在村民午饭时间,利用村里广播喇叭,着重从焚烧秸秆带来土壤结构的破坏入手,集中宣传秸秆焚烧的危害,提高了村民的认识。就在当年,前官村的大部分村民选择了秸秆还田,昔日“狼烟”不再“四起”。

  “氮长枝叶,钾长根,开花结果用磷喷,花而不实要喷硼,忌氯就用硫酸钾,有机肥真不差,庄稼健康要用它,微量元素顶呱呱,庄稼丰产乐哈哈”。这个在前官村民中间广泛流传的施肥口诀正是宋强精心编成的。当看到村民偏施氮肥,不重视有机肥的施入,他便积极宣传有机肥和微量元素在庄稼作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倡配方施肥,测土施肥,并编成便于记忆的口诀交给村民。

  村民董正兴反映:“宋助理讲的东西很好懂,我学问不高都能听明白喽,这样的村官我们真需要。”

  对接企业迎来满意“伴侣”

  按照兖州市委组织部“百名大学生村官和百名农村创业人才结对子”活动的要求,他积极搞好与结对子企业的“联姻”。

  牛楼园艺场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占地130多亩的小型园艺场,该企业发展思路不清,经验空白,盲目引进品种,没有长远规划。看到这,他认真收集信息,并专门跑到母校请教导师,回来写出书面报告《小型园艺企业发展思路和建议》送与该园艺场经理参阅;针对该企业人才紧缺的问题,他借助自身人际关系,成功为其引进高素质人才,推荐有着30多年工作经验的退休高级工程师李峰教授到该处作技术顾问。

  针对刘岗花木园艺场花卉温室湿度偏大的问题,宋强及时提出“地面覆膜,常通风,浇小水”的建议,并对园内观赏性苹果、梨树、中华寿桃进行整形修剪,并建议园艺场经理上网发布苗木供应信息。在一次对接时,该企业经理谈到,几棵紫薇上介壳虫危害严重,打了好几遍药都没能有效。宋强经过仔细观察后发现,并非介壳虫的危害,而是错把白粉病当成了介壳虫,当然就看不到药效了。换药治疗后,患病的紫薇又恢复了往日的勃勃生机。谢经理高兴的说:“这次'相亲'没看走眼,俺找了个如意'郎君',哈哈!”

  有威信的“带头大哥”

  身为百名大学生村官班长的他一直认为,大学生村官是一个集体,要通过经验共享来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只有开展讨论才能更加明辨是非,竞争才能激活,开展成功经验分享可以认清差距,分析失败教训可少走弯路。

  在这位“不安分”的“好事者”的倡议下,谷村镇十名大学生村官开展了“比、学、赶、帮、超”活动,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成立了由谷村镇大学生村官组成的谷村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回馈社会,先后组织本镇十名大学生村官参加了兖州市3月5日广场环境整治集中活动,3月12日广场护绿活动,并利用镇驻地集贸市场人流密集的优势,多次义务为过往群众发放科技宣传单。

  在他的号召下,谷村镇其他九名大学生村官,在完成本村工作的同时,也都义务承担了各自管区的2-4个村的远程教育设备维护员和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协管员的职责。在党的“十七大”召开期间,流动在谷村镇各个村之间的大学生村官远程教育设备维护队,强有力的保障了党员群众对重要节目的收看和学习。

  有一种归宿叫做奉献

  被大雨淋成“落汤鸡”。宋强家离所在的前官村有着近30里的路程,他的电动自行车一次充满电刚好跑个来回,仅单程就需要50多分钟。2007年秋的一个下午,在回家的路上,乌云密布,天空开始打闪。“不好,要打雷了,远教设备的网线还没有拔下,我得回去”第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闪过。尽管已经安装避雷装置,但还是放心不下的他还是急匆匆赶了回去。可怜天公不作美,在半路上电车的电用完了,这时电闪雷鸣,瓢泼大雨从天而降,而四周又没有避雨的地方,结果电车的电瓶被淋坏了,他自己浑身上下全都淋透了。

  前官村有一位“男保姆”。上世纪70年代,贫水区的前官村为了抗旱蓄水,挖了不少“长条井”,如今大都闲置不用。村里不少夫妇现在城里打工,疏于对孩子的看管,周末不少小孩常去沟边捉鱼、玩耍,时有小孩落水的现象发生。看到这些,他想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想到远程教育可以下载小学生学习的辅助课件,他和支部书记一合计,便把孩子们组织起来,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为孩子辅导功课,不少家长表示:“把孩子交给宋助理俺们很放心”。

  热血润土化作雨,爱心为民铸真情。群众心里都有一杆秤,扎根农村的宋强正是以着他的真诚和热情,把爱挥洒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上,赢得的是群众心中那沉甸甸的份量,换来的是他的内心归宿,一如既往的他继续用自己的真情感染着这片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