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印
曾印(右三)在村民家中宣传惠农政策。
曾印给建设新房的农户送去“以奖代补”的优惠政策。
大学生“村官”曾印的电话响个不停。
曾印和挂点镇领导在指导建设和谐广场。
“我志愿做一名‘村官’,扎根赣南,服务基层……”2008年8月,来自赣县田村镇的曾印,通过层层选拔,成为了一名“村官”。
当年6月,曾印从江西理工大学法学系毕业,他的理想是当企业家。他到深圳汽车公司干起了销售,初尝“金钱”快乐之时,却接到父亲的急电:“县里发布了选聘138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报名公告,你给我回来。毕业了,就要立志服务家乡。农村是个大舞台,最能锻炼和培养人!”父命难违,曾印便回乡参加“村官”选聘。被聘为赣县江口镇旱塘村公共事务服务所所长后,曾印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村官”生活。
前任村公所所长杨剑新,是2005年首批选拔生“村官”。已和村民打成一片的他,由于工作突出,被调至江口镇政府,通过数月考察,被任命为镇长助理,并担任旱塘村挂点领导。“结对帮带”的杨剑新对曾印说:“‘村官’虽小,甚至不能算是官,但思想锻炼无止境。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面对破旧、贫穷、脏乱差的旱塘村,面对陌生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曾印克服了心理上的不适应和不平衡,积极投入到工作中。他用了10天时间,基本掌握了村里的村情民情及人文环境等情况;每天细心地扮演着“八大员”的角色: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员、农村政策的宣讲员、村小组长的组织员、民事纠纷的调解员、群众事务的代办员、创业致富的信息员、社情民意的联络员、精神文明建设的操作员。他骑着摩托车往返于村和镇之间,上传下达,帮村民办理身份证、计生证等;他主动上门了解村民的生活生产情况,宣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和新闻、惠农政策以及种养方面的知识;他印发联系卡,保证村民能24小时随时和他联络;他以“文明信用农户”、“和谐平安家庭”等创评活动为载体,开展了系列群众文化活动,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3个月后,原先对他不理不睬的村民,已将他当成了自己的兄弟,无论遇上什么事,都来找他。
2008年冬,江口镇党委、政府将旱塘村定为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点。面对不理解、不配合的村民,曾印从做村民思想工作,到组织去已建成的新农村示范点参观、宣讲优惠政策、描绘美丽蓝图,再到村民主动要求拆房;从请专家来设计规划,到拆空心房、改水改厕、主干道硬化,再到小康楼建设;从监督按照规划设计,到村庄整治建设,公共设施和绿地建设、文化墙建设,再到和谐休闲中心建设;从打造“农家乐”品牌,到千亩加工橙和杨梅基地建设、养猪场建设,再到垂钓中心建设,一直忙碌着。一年里,他除了因家中有急事休息了3天,每天都坚持在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在帮助村民走上小康的幸福大道上默默奉献。
“小曾兄弟挺能干,也挺有人缘的,还蛮吃得苦。他除了做村公所所长的事,为村民服务,还兼管了两个新农村建设点,督促、指导我们建设美丽家园。”“小曾兄弟说的话,就是受听!点子也多!大学生‘村官’就是不一样!”旱塘村村民逢人便夸他。
“大学生‘村官’生活,是累并快乐地收获。虽然有苦有泪,有委屈,有迷惘,但更多的却是收获,是感悟,是成长。如果有机会从头再来,我会主动选择当‘村官’,并为此而骄傲!”村民眼里的好兄弟曾印,一名扎根于农村这片广袤天地的大学生“村官”,通过在基层一年多的辛勤工作,一年多的酸甜苦辣,早已深深爱上“村官”这个职业,爱上了这份平淡和充实、繁杂和艰辛的工作。 (记者谢东琳 胡怀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