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神池优秀大学生村官成立自愿服务队

来源:山西青年报 作者:陈晓平

王海光当村官到现在已一年半的时间了!采访中他告诉记者:“一年以来基层工作使他学到了很多,经历了磨练,经历了坎坷,慢慢变得逐渐成熟起来了。由一个学化学的变成了一个种地的,有时候连自己也不敢想象。从刚工作时的那种新鲜和盲目感到现在对农村工作思路渐渐清晰和明朗,在农村工作变成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


  神池团县委的同志给记者介绍一年多中王海光因带头种植大棚菜开神池大棚菜种植先河以及成立“三农”自愿服务队服务农民的成绩,不仅被县委组织部和团县委联合评为神池县优秀大学生村官,而且还被推荐为全市的农村致富带头人人选。


  村官朋友的实干让自己创业充满了信心


  在神池县一次村官联谊会组织的交流会上王海光认识了该县另一名大学生村官东湖乡铁炉洼村支部副书记宫玉峰(本报曾作过相关报道)。宫玉峰的事迹给他很大启发,给了他创业的信心。他们经常在一起交流学习,谈一些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好项目。


  在一次外出学习培训的途中,宫玉峰和王海光看到路边种蔬菜大棚的很多,就结合神池县没有蔬菜大棚的种植历史,分析种大棚菜应该很有市场前景。把想法向组织部一说,引起了领导的重视,在团委的协调下向信用社申请了小额贷款做为他们的启动资金。


  随后他们俩开始着手了解关于蔬菜大棚的一些种植和构造技术。曾多次到长治、大同等地考察,聘请专业人员回来选址调查。最后决定从山东引进“移动式蔬菜大棚”,可当材料拉到地里时,才发现他们还没学会搭建造技术。


  于是他们又跑到有多年种植历史的大同学习搭建技术,每天早上五点就到地里帮农户们干活,边做边问。就这样学习了两天他们就回来自己搭起了棚。但由于防风措施不到位,在大棚搭起不到一个月时就让一场大风给刮塌了。


  “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很快他们调整了思路,重新又把棚搭建起来,翻地、整地、浇水、种植一切都按步骤来。


  可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苗刚出土时又是一场无情的大风把棚又刮塌了,这次损失更严重,篷布刮破好几个大口子,棚架一半都倒在了地里。“苗刚出土最怕受冻,万一受冻第一茬菜的受益将为零。当时连难过的时间也没有,只有立即组织人马补救。”王海光给《山西青年报》记者这样说当时的情形。


  在村民们的帮助下大棚又从新搭起来了,并利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做了防风措施,效果很好再没有刮塌过。四月份共建起两栋移动大棚,种植了甜瓜、豆角、西葫芦、油菜,克服了神池县风大、缺水等恶劣气候条件,第一茬菜试种成功,每亩收入达6100元。第二茬菜在10月份上市,每亩收入达7000元。


  “这一成功的实例打破了神池县传说中不能种植蔬菜大棚的历史。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良好的致富途径。由于这种移动大棚投资小、收益高等特点,在他们成功的示例下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今年他的移动大棚已小面积在我县赵官庄村推广。”神池团县委同志给记者介绍说。


  组建大学生村官“三农”自愿服务队


  王海光带头种植蔬菜大棚的成功示例吸引了全县五名大学生村官加入到这个团队中。也成为神池团县委今年在支持和鼓励青年农村创业的一个示范点。


  团县委在得知他们资金有困难时,亲自同县信用联社协商,为他们提供了1万元贷款。现在他们的蔬菜大棚被县委组织部、团县委命名为大学生村官青年创业示范基地。


  去年王海光的大学生村官组建了自己的团队,成立了“三农”服务自愿队。由王海光担任队长,2009年先后组织了20人到全县30余个村庄进行“三农”服务宣传,服务的内容包括:种植、养殖、法律、计生等各类农业知识和法律常识。此次活动一经开展后就受到了全县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今年5月份起又一次大规模的“三农”下乡服务宣传活动更是受到周边农民好评。由一个学化学的变成了一个种地的,有时候连自己也不敢想象。可他在农民们眼里是致富的希望、科技的专家。


  马铃薯是神池县主要的经济作物,但由于多年种植使得品种退化、单一,产量大幅下降,农户的经济效益受到了影响。今年王海光和他的团队通过申请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新建了马铃薯脱毒基地,基地现在已建成。他们从甘肃、内蒙等多家大型育种基地引进回一批新品种在全县繁育、推广。脱毒基地解决了品种退化、单一,产量大幅下降等问题,产量可提高50%—80%,每亩地可增收500—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