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学生村官扎西次仁踏实奉献自己一点绿
来源:央视网走基层系列
作者:央视网
带着眼镜,扎西次仁看起来很有老师的派头。扎西次仁对这些孩子都很仔细,村里的家长对他也非常地放心。时间久了,大家都把他当成了编外教师。
给孩子讲课
刚做村官时,扎西次仁有些迷茫,由于不熟悉情况,村里的很多事情他都插不上手。上大学时扎西次仁给拉萨的孩子做过家教,于是自然而然地先给村里的孩子们当起了免费教师。图为扎西次仁带孩子们到居委会办公室补课。
棚里还饲养了一大群鸭子,都用剩菜叶子养活。
扎西次仁来自山南一个普通的农牧民家庭,因家境困难,扎西次仁很懂事,上大学时勤工俭学以减轻家人的负担。第一年参加公务员考试没考上,扎西次仁在拉萨一家公司边打工边学习,终于在第二年考上了大学生村
面对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扎西次仁一直踏踏实实地干、老老实实地学。在村官生涯中,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在中印边境巡护的那段经历。
巡护边境 与印度居民隔河相望
藏布居委会位于阿里地区行署所在地狮泉河镇,狮泉河镇因地处印度河上游狮泉河旁,所以得名。狮泉河畔原来是一片荒凉的红柳滩。1964年,新藏公路通车后,这里开始建设营房和简单的公共设施。1966年,阿里地区行政公署从噶尔昆沙迁来此地,艰苦创业,进行各类设施的建设;到了20世纪80年代,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城镇初具规模。1988年,噶尔县也将政府所在地迁到这里。噶尔意为帐篷、营帐,因历史上曾作为兵营驻扎地而得名。
扎西次仁到藏布居委会任职两个多月后,接到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带领村里的民兵巡护边境。这个边境村叫典角村,他们需要自己带帐篷和生活用品过去。
当年12月左右,阿里地区已经是寒冬,最低气温零下30多度,风沙非常大。扎西次仁和村里的10个民兵装好帐篷、生活用品开车前往巡护点。车行三四个小时候到达典角村,他们在距离边界河10多米远的地方安营扎寨。走到河边,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对面的印度居民。
“刚开始我也有些担心,不是怕吃苦,只是觉得自己没什么经验,怕做得不好,那就真的丢中国人的脸了。”扎西次仁说。
衣食住行 一切全靠自己解决
扎西次仁他们驻守的地方只有3户定居牧民,相互隔得都挺远,基本上可以说是荒无人烟。因此,衣食住行全部都得靠他们自己解决。
“我们吃的都很简单,早上吃糌粑和酥油茶,下午有萝卜、白菜、土豆和肉。”扎西次仁说,他们都是轮流煮饭,每天早上去一次河边,把一天要用的水都用车拉回来,然后就是沿边境线巡逻一次。
下午,巡逻完毕后才自己做饭。阿里地区冬天蔬菜很贵,像萝卜、白菜这些天天吃也有些受不了,每隔一个星期左右,小组里派人到镇上进行补给,大家都盼着能有一些新鲜蔬菜可以吃。
组织活动 因为这是我们的领土
扎西次仁带领的民兵小组除了日常巡逻,闲暇时还组织一些娱乐活动,虽然人不多,但是也搞得热热闹闹的。“我们在边境上搞这些活动就是要他们知道,这是我们的领土,我们在这里生活。算是一种宣示主权的方式吧。”
在巡护边境的两个多月里,扎西次仁他们小组组织了拔河比赛、搬沙袋比赛等活动,还搞了一次小型的“边境运动会”,邀请附近的牧民参加赛跑、跳远等项目。虽然观众里最多的是远远看热闹的藏野驴、还有河里偷看的高原裸鲤,但他们玩得还是挺开心。
边境的电话信号不好,每次给女朋友报平安时,扎西次仁不得不跑到附近的山顶上去找信号。“这段日子虽然很艰苦,但是挺有意义,第一次离祖国的边境这么近,而且还做了一点事情,我觉得挺自豪的。”
延伸阅读:
- cctv致富经:灰“天鹅”的财富迷局 (2009-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