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石泉组织部长: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实践与思考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陈红星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是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的重大举措,是优化党政干部来源、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长远大计。如何贯彻好、落实好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确保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广阔的大舞台上实现人生价值,以此达到“磨练意志、锤炼品质、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的目的,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石泉县进行了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科学化管理、人性化关怀”的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新路子,实现了大学生村官心里软着陆和角色的成功转换,有力地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一、主要做法
2008年,省、市委组织部共为石泉县选聘了13名大学生村官,其中:本科生4人,大专生9人;男学生8人,女学生5人;正式党员1名,预备党员3名,共青团员9名;平均年龄23.3岁。首批大学生村官到任后,石泉县积极探索有利于发挥作用、有利于激发热情、有利于健康成长的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和途径,充分激发了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建设农村的热情。
1、三级重视,责任夯实。继省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会议结束后,该县立即进行安排部署,迅速成立了县、乡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了县委组织部、乡镇党委、村级党组织和县直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落实了专人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确保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现实意义、指导思想、选聘条件、方法步骤、任职待遇和注意事项,积极营造出有利于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2、科学管理,严格考评。在认真对接上级精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吃透县情民意的基础上,坚持从抓关键环节着手,制定了《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实施细则》,全面实行岗位目标、工作日志、日常考勤、跟踪服务、考核评议“五位一体”的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管理模式。一是实行岗位目标管理。乡镇党委与大学生村官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进行量化,根据阶段任务进行动态调整,做到考有实据。二是推行工作日志制度。每名大学生村官必须详细记录每天工作情况,形成完整的工作日志,做到周汇总、月总结、季汇报、年考评。三是强化日常考勤管理。大学生村官必须按时到村委会上班,工作期间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严格履行请销假制度,实行月工作不少于20天以上的最低限额制和年请假不超过30天的最高限额制。四是建立跟踪服务制度。县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随时调阅大学生村官工作学习日志,全面掌握其工作情况、思想动态,想办法帮他们解决在工作、生活上的困难,激发他们埋头苦干、扎根基层的干事热情。五是年底进行综合考评。每年12月底,积极组织大学生村官向乡镇党委、所在村“两委”和村民代表进行述职,接受干部群众评议,乡镇党委严格按照在村工作时间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从德、能、勤、绩、廉五方面对其进行年度综合考评,并与任期考核相挂钩,成绩特别突出的予以重奖。
3、多元培养,激发热情。为了使大学生村官尽快进入角色,成为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努力做到“三个对待”,即把他们当成自家的孩子来看待、当成重要人才来对待、当成后备干部来对待。一是着力构建多层次培训体系。将县委党校作为培训的主阵地,按时组织大学生村官参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培训班,让其系统了解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农村工作方法;将参观学习作为培训的延伸区,多次组织大学生村官到毗邻乡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进行参观学习,让他们开阔眼界、更新观念、拓展思路、激发创业热情;将任职村作为培训的实践地,在进行集中任职培训后,及时安排到村实践锻炼,以此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和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二是全面推行“2+1”结对帮扶措施。针对大学生村官不熟悉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县委组织部与任职乡镇党委签订《帮扶管理目标责任书》。由乡镇党委明确一名主要领导负责帮教,作为“思想老师”,从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帮扶,定期沟通交流,为他们排忧解难。村级党组织也明确一名村主职干部,作为“工作老师”,直接负责大学生村官的传帮带,教授农村工作技能,引导其开展工作,通过言传身教,帮助他们尽早熟悉村情,适应角色,掌握农村工作方法,全面提高农村工作能力。三是建立健全无障碍空中课堂。在县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开通大学生村官服务热线、建立大学生村官QQ群,为他们提供在线咨询服务和沟通交流平台,随时答疑解惑,疏通思想,交流探讨基层工作经验。四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练兵。乡村两级结合工作实际,有意识的交任务、压担子,有计划目的安排他们在急、难、险、重的岗位上锻炼,让他们参与到基层组织建设、征地拆迁、纠纷调处、计划生育、突发事件处理等重点工作上来,担任远教站点管理员、信息工作调研员、科技知识辅导员、矛盾纠纷调解员,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4、全程关爱,促其成长。为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工作中,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全方位人性化的关爱,努力做到“四个到位”。一是工作安排到位。在城关、池河、饶峰等乡镇选择交通条件较好、基础条件完善、主导产业成型、发展空间较大的村作为首批大学生村官的任职村,结合他们专业特长及政治面貌,分别安排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兼任村团支部副书记职务,让他们发挥作用有“位”。二是生活关心到位。县委组织部为每名大学生村官统一发放洗漱用品包,统一制作《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服务手册》,统一配发工作日志。乡镇党委根据任职村情况,为每一名大学生村官就近安排食宿和办公地点,配备生活必需品。村级党组织也积极创造条件,想方设法为大学生村官配备摩托车或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环境,让他们有了“家”的感觉。三是社会保障到位。按月足额发放大学生村官生活工作补贴,统一为他们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大病统筹保险,同时由县财政出资为每名大学生村官购买一份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切实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思想上安心。四是精神激励到位。县乡主要领导经常深入任职村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看望慰问、谈心交流,给他们鼓劲打气,激励他们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并组织召开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寄发贺年卡,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爱,大家庭的温暖,进一步增强了做好农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八个月的实践锻炼,大学生村官均在农村工作中得到了锻炼,积累了经验,增长了才干,确立了坐标,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如两河镇童关村李血争取母校捐款3000元,用于救助该村困难群众;向阳社区王海燕利用所学电脑知识建立了社区电子档案;池河镇谭家湾村周辉出资5000元,与村干部一道成立蔬菜协会,带动蔬菜产业发展。自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以来,大学生村官任职村共新建桑园1200亩,发展花卉苗木150亩,培育畜牧养殖大户60户,硬化村级公路10公里,建沼气池40余口,排查化解社会矛盾70余件,办实事、做好事30多件(次)。
二、存在问题
虽然在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的道路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一定的经验,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问题。
1、认识不深刻,思想扎根难。由于大学生村官刚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对事业观、价值观和名利观认识不深刻,个别大学生村官存在着把到农村工作作为解决自己就业和向上攀爬的跳板,没有做好扎根农村的准备,不思进取,工作不实,脱离农村实际。加之农村基础条件差,发展滞后,文化生活单调枯燥,生活不习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大,从内心上缺乏对农村的认同感,抱有过度一下的想法,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奉献精神不够。
2、工作不深入,农村融入难。个别大学生村官面对农村复杂情况、艰苦条件,吃苦精神准备不足,生活不能自理,住不下、呆不住,存在走读现象。个别乡镇管理粗放,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情况不闻不问,形成自由活动现象,部分乡镇擅自借调大学生村官到乡镇工作,不能保证大学生村官在村工作时间,导致大学生村官与农民群众接触少,对农村情况了解不够。部分村干部认识不足,工作安排不到位,仅给大学生村官安排一些文字材料、整理档案等工作,不让其参与重大事项决策、综合事务管理,充当了村干部的秘书和通信员。加之农村思想保守、宗族观念重,排斥异己,短期群众接受难。
3、专业不对口,作用发挥难。由于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很多是非农专业,与农村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导致部分大学生村官在指导农村工作时,要么老虎吃天、无法下爪,要么高谈阔论、纸上谈兵,在农村发挥不了“天之骄子”的作用,不能尽快熟悉农村、融入农民、指导生产。加之部分村组底子薄、基础差,资金、项目支撑不足,致使大学生村官谋划工作信心不足,在推动村级产业发展、带领农民增收上的作用发挥不明显。
4、出路不明确,激情调动难。省委出台的《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暂行办法》对于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的前途出路规定狭窄,除参加考研、公务员加分、考核优秀的续聘、提拔任用等模糊规定外,没有明确具体的出路。处于对出路的担心,致使个别大学生村官不能够安心服务农村,工作激情不足。
三、对策建议
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建议还应从以下几方面抓好落实:
1、优化环境,安心扎根基层。一是强化舆论引导。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选聘大学生村官的重大目的意义,通过召开座谈会、评选优秀大学生村官活动,积极宣扬工作中涌现出的大学生村官典型,营造争先创优的舆论氛围,切实增强大学生村官岗位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二是生活环境配套。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任职乡村要落实食宿、办公地点,配备必要的办公用品,解决他们工作生活的实际困难,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条件,保证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村开展工作。三是注重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事业观、价值观和名利观,充分认识到基层工作经历是个人成长的重要一课,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出发,找准自身工作定位,摒弃浮躁心态,坚定吃苦精神,克服“骄娇”二气,做到“三干三勤”(想干、实干、会干,脑勤、口勤、手勤),从思想上融入农村,感情上贴近农民,先当“村民”,后做村官,集中精力,发挥聪明才智,牢固树立扎根农村建功立业的信念。
2、按需施教,提高综合能力。根据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将大学生村官培训列入干部培训规划,有针对性的制定培养措施,推行“菜单式”培训。一是全面推行“三位一体”教学模式。采取“集中办班、典型示范、会议辅导”相结合的办法,注重加强政策理论、农村法规、致富技能和角色转换教育,引导他们以典型人物为榜样,不断掌握处理问题的工作方法、善于协调的工作思路、踏实苦干的工作作风。二是注重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根据县乡村产业发展需要,组织相关部门专业技术骨干,多形式的对他们进行蚕桑、畜牧、食用菌等农村适用技能培训,增强致富带富本领,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三是实行联系特殊村民制度。在全面落实乡村帮扶管理责任的同时,明确要求大学生村官联系1-3户村办企业、致富能手和贫困户,以此加强群众联系,促其融入农村,探索试行双岗锻炼制度,在实践中全方位提高服务能力。
3、整合资源,搭建成才平台。大力整合各类资源,着力破解大学生村官岗位作用发挥难问题,重点做到“四个到位”。一是定位准确,组织支持到位。乡村两级领导干部要真正在感情上将他们当做子女对待,在思想、工作上当做后备干部和重要人才对待,放权、给位,让他们实实在在参与村级重大事项决策,保证其享有充分发言权和决策实施权,确立村级领导地位,明确加强领导,促进村经济发展是其职责所在。二是岗位明确,工作落实到位。乡镇要注重加强农村现任干部的培养教育,转变思想认识,提升综合素质,在发展观念上形成共识,实现从思想到工作的有机融合。三是整合资源,保障跟进到位。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重点向大学生村官任职村倾斜,为他们实施治村规划提供物资支撑。同时积极鼓励大学生村官带头创业,优化村官创业环境,成立创业咨询中心,帮助制订创业计划,并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对创业者给予一定的物力、财力和政策支撑,使他们把自身优势和农村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推动村级发展、带动村民致富。
4、严选重考,拓展前途出路。选是基础,管是关键。一是注重按需选人。重点从具有本县户籍、涉农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中进行选聘,解除工作、生活环境不熟,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困境,以便更好的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二是强化考核管理。进一步加强日常管理,完善“两述两评一挂钩”(向村党组织、乡镇党委述职,民主测评、综合考评,与任期考核挂钩)绩效考核办法,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建立无为退出机制,形成有序竞争,保证选任的活水源头。三是拓展前途出路。积极探索制定出台《大学生村官选任管理办法》,通过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乡镇科级领导、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推荐报考公务员的办法和途径,拓宽出路,以及推荐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形式,使他们心中有劲头、事业有干头、前程有奔头,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发展的热情。建议对连续3年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直接转为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切实解决出路问题,促使大学生村官放手、放心在农村建功立业。 中共陕西省石泉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陈红星
一、主要做法
2008年,省、市委组织部共为石泉县选聘了13名大学生村官,其中:本科生4人,大专生9人;男学生8人,女学生5人;正式党员1名,预备党员3名,共青团员9名;平均年龄23.3岁。首批大学生村官到任后,石泉县积极探索有利于发挥作用、有利于激发热情、有利于健康成长的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和途径,充分激发了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建设农村的热情。
1、三级重视,责任夯实。继省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会议结束后,该县立即进行安排部署,迅速成立了县、乡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了县委组织部、乡镇党委、村级党组织和县直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落实了专人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确保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现实意义、指导思想、选聘条件、方法步骤、任职待遇和注意事项,积极营造出有利于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2、科学管理,严格考评。在认真对接上级精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吃透县情民意的基础上,坚持从抓关键环节着手,制定了《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实施细则》,全面实行岗位目标、工作日志、日常考勤、跟踪服务、考核评议“五位一体”的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管理模式。一是实行岗位目标管理。乡镇党委与大学生村官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进行量化,根据阶段任务进行动态调整,做到考有实据。二是推行工作日志制度。每名大学生村官必须详细记录每天工作情况,形成完整的工作日志,做到周汇总、月总结、季汇报、年考评。三是强化日常考勤管理。大学生村官必须按时到村委会上班,工作期间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严格履行请销假制度,实行月工作不少于20天以上的最低限额制和年请假不超过30天的最高限额制。四是建立跟踪服务制度。县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随时调阅大学生村官工作学习日志,全面掌握其工作情况、思想动态,想办法帮他们解决在工作、生活上的困难,激发他们埋头苦干、扎根基层的干事热情。五是年底进行综合考评。每年12月底,积极组织大学生村官向乡镇党委、所在村“两委”和村民代表进行述职,接受干部群众评议,乡镇党委严格按照在村工作时间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从德、能、勤、绩、廉五方面对其进行年度综合考评,并与任期考核相挂钩,成绩特别突出的予以重奖。
3、多元培养,激发热情。为了使大学生村官尽快进入角色,成为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努力做到“三个对待”,即把他们当成自家的孩子来看待、当成重要人才来对待、当成后备干部来对待。一是着力构建多层次培训体系。将县委党校作为培训的主阵地,按时组织大学生村官参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培训班,让其系统了解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农村工作方法;将参观学习作为培训的延伸区,多次组织大学生村官到毗邻乡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进行参观学习,让他们开阔眼界、更新观念、拓展思路、激发创业热情;将任职村作为培训的实践地,在进行集中任职培训后,及时安排到村实践锻炼,以此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和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二是全面推行“2+1”结对帮扶措施。针对大学生村官不熟悉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县委组织部与任职乡镇党委签订《帮扶管理目标责任书》。由乡镇党委明确一名主要领导负责帮教,作为“思想老师”,从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帮扶,定期沟通交流,为他们排忧解难。村级党组织也明确一名村主职干部,作为“工作老师”,直接负责大学生村官的传帮带,教授农村工作技能,引导其开展工作,通过言传身教,帮助他们尽早熟悉村情,适应角色,掌握农村工作方法,全面提高农村工作能力。三是建立健全无障碍空中课堂。在县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开通大学生村官服务热线、建立大学生村官QQ群,为他们提供在线咨询服务和沟通交流平台,随时答疑解惑,疏通思想,交流探讨基层工作经验。四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练兵。乡村两级结合工作实际,有意识的交任务、压担子,有计划目的安排他们在急、难、险、重的岗位上锻炼,让他们参与到基层组织建设、征地拆迁、纠纷调处、计划生育、突发事件处理等重点工作上来,担任远教站点管理员、信息工作调研员、科技知识辅导员、矛盾纠纷调解员,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4、全程关爱,促其成长。为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工作中,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全方位人性化的关爱,努力做到“四个到位”。一是工作安排到位。在城关、池河、饶峰等乡镇选择交通条件较好、基础条件完善、主导产业成型、发展空间较大的村作为首批大学生村官的任职村,结合他们专业特长及政治面貌,分别安排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兼任村团支部副书记职务,让他们发挥作用有“位”。二是生活关心到位。县委组织部为每名大学生村官统一发放洗漱用品包,统一制作《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服务手册》,统一配发工作日志。乡镇党委根据任职村情况,为每一名大学生村官就近安排食宿和办公地点,配备生活必需品。村级党组织也积极创造条件,想方设法为大学生村官配备摩托车或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环境,让他们有了“家”的感觉。三是社会保障到位。按月足额发放大学生村官生活工作补贴,统一为他们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大病统筹保险,同时由县财政出资为每名大学生村官购买一份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切实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思想上安心。四是精神激励到位。县乡主要领导经常深入任职村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看望慰问、谈心交流,给他们鼓劲打气,激励他们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并组织召开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寄发贺年卡,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爱,大家庭的温暖,进一步增强了做好农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八个月的实践锻炼,大学生村官均在农村工作中得到了锻炼,积累了经验,增长了才干,确立了坐标,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如两河镇童关村李血争取母校捐款3000元,用于救助该村困难群众;向阳社区王海燕利用所学电脑知识建立了社区电子档案;池河镇谭家湾村周辉出资5000元,与村干部一道成立蔬菜协会,带动蔬菜产业发展。自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以来,大学生村官任职村共新建桑园1200亩,发展花卉苗木150亩,培育畜牧养殖大户60户,硬化村级公路10公里,建沼气池40余口,排查化解社会矛盾70余件,办实事、做好事30多件(次)。
二、存在问题
虽然在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的道路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一定的经验,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问题。
1、认识不深刻,思想扎根难。由于大学生村官刚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对事业观、价值观和名利观认识不深刻,个别大学生村官存在着把到农村工作作为解决自己就业和向上攀爬的跳板,没有做好扎根农村的准备,不思进取,工作不实,脱离农村实际。加之农村基础条件差,发展滞后,文化生活单调枯燥,生活不习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大,从内心上缺乏对农村的认同感,抱有过度一下的想法,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奉献精神不够。
2、工作不深入,农村融入难。个别大学生村官面对农村复杂情况、艰苦条件,吃苦精神准备不足,生活不能自理,住不下、呆不住,存在走读现象。个别乡镇管理粗放,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情况不闻不问,形成自由活动现象,部分乡镇擅自借调大学生村官到乡镇工作,不能保证大学生村官在村工作时间,导致大学生村官与农民群众接触少,对农村情况了解不够。部分村干部认识不足,工作安排不到位,仅给大学生村官安排一些文字材料、整理档案等工作,不让其参与重大事项决策、综合事务管理,充当了村干部的秘书和通信员。加之农村思想保守、宗族观念重,排斥异己,短期群众接受难。
3、专业不对口,作用发挥难。由于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很多是非农专业,与农村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导致部分大学生村官在指导农村工作时,要么老虎吃天、无法下爪,要么高谈阔论、纸上谈兵,在农村发挥不了“天之骄子”的作用,不能尽快熟悉农村、融入农民、指导生产。加之部分村组底子薄、基础差,资金、项目支撑不足,致使大学生村官谋划工作信心不足,在推动村级产业发展、带领农民增收上的作用发挥不明显。
4、出路不明确,激情调动难。省委出台的《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暂行办法》对于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的前途出路规定狭窄,除参加考研、公务员加分、考核优秀的续聘、提拔任用等模糊规定外,没有明确具体的出路。处于对出路的担心,致使个别大学生村官不能够安心服务农村,工作激情不足。
三、对策建议
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建议还应从以下几方面抓好落实:
1、优化环境,安心扎根基层。一是强化舆论引导。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选聘大学生村官的重大目的意义,通过召开座谈会、评选优秀大学生村官活动,积极宣扬工作中涌现出的大学生村官典型,营造争先创优的舆论氛围,切实增强大学生村官岗位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二是生活环境配套。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任职乡村要落实食宿、办公地点,配备必要的办公用品,解决他们工作生活的实际困难,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条件,保证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村开展工作。三是注重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事业观、价值观和名利观,充分认识到基层工作经历是个人成长的重要一课,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出发,找准自身工作定位,摒弃浮躁心态,坚定吃苦精神,克服“骄娇”二气,做到“三干三勤”(想干、实干、会干,脑勤、口勤、手勤),从思想上融入农村,感情上贴近农民,先当“村民”,后做村官,集中精力,发挥聪明才智,牢固树立扎根农村建功立业的信念。
2、按需施教,提高综合能力。根据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将大学生村官培训列入干部培训规划,有针对性的制定培养措施,推行“菜单式”培训。一是全面推行“三位一体”教学模式。采取“集中办班、典型示范、会议辅导”相结合的办法,注重加强政策理论、农村法规、致富技能和角色转换教育,引导他们以典型人物为榜样,不断掌握处理问题的工作方法、善于协调的工作思路、踏实苦干的工作作风。二是注重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根据县乡村产业发展需要,组织相关部门专业技术骨干,多形式的对他们进行蚕桑、畜牧、食用菌等农村适用技能培训,增强致富带富本领,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三是实行联系特殊村民制度。在全面落实乡村帮扶管理责任的同时,明确要求大学生村官联系1-3户村办企业、致富能手和贫困户,以此加强群众联系,促其融入农村,探索试行双岗锻炼制度,在实践中全方位提高服务能力。
3、整合资源,搭建成才平台。大力整合各类资源,着力破解大学生村官岗位作用发挥难问题,重点做到“四个到位”。一是定位准确,组织支持到位。乡村两级领导干部要真正在感情上将他们当做子女对待,在思想、工作上当做后备干部和重要人才对待,放权、给位,让他们实实在在参与村级重大事项决策,保证其享有充分发言权和决策实施权,确立村级领导地位,明确加强领导,促进村经济发展是其职责所在。二是岗位明确,工作落实到位。乡镇要注重加强农村现任干部的培养教育,转变思想认识,提升综合素质,在发展观念上形成共识,实现从思想到工作的有机融合。三是整合资源,保障跟进到位。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重点向大学生村官任职村倾斜,为他们实施治村规划提供物资支撑。同时积极鼓励大学生村官带头创业,优化村官创业环境,成立创业咨询中心,帮助制订创业计划,并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对创业者给予一定的物力、财力和政策支撑,使他们把自身优势和农村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推动村级发展、带动村民致富。
4、严选重考,拓展前途出路。选是基础,管是关键。一是注重按需选人。重点从具有本县户籍、涉农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中进行选聘,解除工作、生活环境不熟,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困境,以便更好的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二是强化考核管理。进一步加强日常管理,完善“两述两评一挂钩”(向村党组织、乡镇党委述职,民主测评、综合考评,与任期考核挂钩)绩效考核办法,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建立无为退出机制,形成有序竞争,保证选任的活水源头。三是拓展前途出路。积极探索制定出台《大学生村官选任管理办法》,通过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乡镇科级领导、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推荐报考公务员的办法和途径,拓宽出路,以及推荐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形式,使他们心中有劲头、事业有干头、前程有奔头,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发展的热情。建议对连续3年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直接转为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切实解决出路问题,促使大学生村官放手、放心在农村建功立业。 中共陕西省石泉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陈红星
延伸阅读:
- 中牟县组织部长徐相锋 做群众满意的“村官”干部 (2009-08-27)
- 一个党委书记给大学生村官的心里话 不要放弃理想 (2009-12-04)
- 南阳人大代表五帮五送助大学生村官创业 (2010-06-04)
- 培养大学生“村官”创业成才是篇大文章 (2010-06-10)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