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为何遭遇大而弱的现状?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王春花
  马铃薯,在我国又称"洋芋","土豆","山药蛋"等等,于明末时期随玉米、番薯自美洲传入中国,在清朝乾隆时期得以广泛种植。

  进入新世纪,马铃薯成为我国最有发展前景的高产经济作物之一,同时也是十大热门营养健康食品之一,全世界有2/3以上的国家种植马铃薯,产量达30亿t左右,仅次于小麦、玉米、水稻,居第四位。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约为320万hm2,鲜薯产量约为4000万t左右,目前处于世界第一位。马铃薯主产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和云、贵、川等地,一般在冷凉山区及高海拔地带种植。

  虽然种植面积最大,但是我国马铃薯面临着单产低、退化重、品种混杂等严重问题,阻碍了马铃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我国马铃薯平均产量仅为13.9t/hm2,而欧美发达国家平均单产35-43t/hm2,而在世界马铃薯种植大国的荷兰,平均单产为50t/hm2。

  我们马铃薯的健康发展面临如下问题。

  种植方面

  1.健康无病、优质高产的马铃薯新品种缺乏,特别是适合各类加工的对口品种十分缺乏,核心种薯繁育体系不健全。

  2.我国马铃薯的种植区域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土壤条件,气候条件比较复杂,特别是西南的山地区域,大型的农业生产机械无法开展工作,规模化种植受到一定程度限制。

  3.病害防治方面,马铃薯的病害防治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防治体系,高品质、高产量还无法完全保证。

  流通方面

  由于我国90%以上的马铃薯是作为蔬菜鲜食,对马铃薯的鲜贮、鲜食、鲜运、鲜销要求很高。不过随着近年来食品结构的调整,新兴马铃薯制品的多样化、马铃薯全粉、变性淀粉、油炸薯条、薯片及膨化食品的兴起以及马铃薯饼、丸等产品的开发带动了马铃薯深度加工业的发展。通过深加工,同等产量马铃薯产值变成原来鲜食的3-5倍,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大大激发了农民种薯的积极性。

  生产方面

  1.缺乏满足加工的马铃薯专用型品种

  马铃薯加工需要特定的加工品种,原料品种对产品的质量有直接影响。加工品种要求薯块大而均匀,芽眼浅,薯肉白,无空心,干物质合量高于19%,还原糖含量低于0.4%,龙葵素含量低,多酚氧化酶活性低,无明显病虫害及腐烂症状,机械损伤率低,耐贮藏。而我国多年的育种工作重产量轻品质,导致专用加工品种的缺乏,多数加工品种靠国外引进,造成大量的外汇损失。虽然"九五"以来我国开始明确了品质育种工作,但至今仍没有一个过硬的加工品种可与"夏坡地"、"布尔班克"等国外老牌加工品种相抗衡。

  2.马铃薯贮藏技术不过关

  我国虽有几个省份马铃薯贮藏窖规模较大,如内蒙正丰公司、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及山西高寒作物所,但由于自动化控制设备不先进、不完善导致烂窖、发芽和低温还原糖含量增加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品质及利用价值。

  3.加工技术和仪器设备不完善

  马铃薯加工技术仍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难题,由多酚氧化酶引起的酶促褐变以及美拉德反应引起的非酶促褐变严重损害了加工产品的品质,高温油炸引起产品的变色、变味及产生对人体有害物质。目前加工设备仍依赖进口等。

  4.农业产业化体系不配套

  管理手段不健全,使产、供、销环节严重脱节,这些都是影响马铃薯工业的主要因素,既使原料丰产,如果得不到及时转化,致使马铃薯原料霉烂或只用作廉价饲料,也会使资源潜力不能充分发挥。

  为共同解决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难题",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资传媒、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技推广》杂志社、北京灌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国际贸促会供销合作行业分会将于2014年7月上旬联合召开"中国农场主大会暨2014马铃薯产业论坛"。

  论坛将邀请农场主、行业专家、大农资人、农贸、商超、电商等产业链专家共同会诊马铃薯产业难题,帮助马铃薯农场主解决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农场管理、市场销售等系列问题。尤其针对性解决马铃薯产业链条中信息与市场的对接难题,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提升马铃薯流通效率,改善市场"卖难买贵",促进农商"共荣共赢"。

  会议将促进产业整合与市场对接,帮助中国农场主健康发展,以更好地推进农业生产、农产品供给、餐桌安全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共同分享农业成果,促进现代农业及社会更快发展。

  详情咨询大会组委会。

  联系人:王春花,电话:010-85376558-804

  手机:18010079089

  在线报名:

    http://www.irrigation.com.cn/focus/special/cfc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