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张军明:不恋城市爱农村的“娃娃书记”
2012年9月,24岁的西吉娃张军明通过公开选聘,成为青铜峡市的大学生村官。在经过两个村的村书记助理岗位锻炼后,2013年2月,他被派往银光村任职。
初来时,张军明在村民眼中就是个乳臭未干的娃娃。村民都议论:“一个娃娃想管一个村子,简直是讲笑话。”
银光村曾经是出了名的后进村:淌水难、行路难、公开难,干部群众互不信任、互相埋怨,群众上访接连不断。因为烂摊子难收拾,村支部9年换了12任书记。
一个被兄弟村比下去的后进村,谁会看好?可张军明却偏偏不信这个邪。
初来乍到,张军明满脑子的疑问,他扎进田间地头、庄点院落:看秧是怎么插的、闸是怎么砌的、劳动力农闲在哪儿打工、老年人饭后聚在一块儿唠啥、媳妇们在家忙啥、孩子们放学后玩啥……不懂农活就找老把式问一问,没主意了就找老党员、村干部聊一聊,群众有困难了专门去家里访一访。
腿勤、谦虚、肯吃苦、肯动脑筋,张军明渐渐赢得了群众的认可,更得到了村里一拨德高望重的老党员的支持。在一些老党员的“点拨”下,他对症下药,在村里熊熊地烧起了治“乱”、治“软”、治“穷”、治“散”4把火。
如今,在张军明的努力下,银光村已经由当年的上访村变成无访村,由后进村变为先进村。2013年10月,在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张军明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小张刚来的时候,我们都觉得一个山区来的娃娃么,对俺们川区里的农活儿能懂个啥?能干成个啥大事呢!”村里的老党员马生福捋了捋胡子,笑着说:“几年过去了,谁不佩服我们的小张书记,娃娃年纪虽小,但有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为村里办了不少好事,现在村里谁不为小张竖大拇指?”
短短3年时间,张军明骑坏了3辆自行车、走访了460户村民、记满了2本“民情日记”……有了心气儿的村民对着“娃娃书记”唱起了顺口溜:“二队的闸子三队的桥,六队农渠上架渡槽。”简单的顺口溜却成了张军明为村子里办实事的真实写照。
面对村民的好评,张军明总是谦虚地摆摆手后笑着说:“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的生活有种特殊的感情。如今,村里人都把我当自家亲戚,让我也时常想起老家的乡亲们。”
- 电影《第一书记》生动再现沈浩先进事迹 (2010-07-02)
- 让农民受益从村官到村党支部书记的美丽蜕变 (2014-12-26)
- 合肥市“90后”女大学生村官的“村书”记路 (2015-01-07)
- 80 后社区书记 放弃公务员坚守做 “村官” (2015-01-26)
- 广东基层纪委书记常委集体轮训“回炉淬火” (2015-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