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柯工作组长李宏军:惠民生聚民心固基础
一问:做了什么
帮扶困难群众推进惠民项目
去年3月初,刚到哈拉玛村时,为了尽快“接地气”,真正成为“村里人”,我们放下架子,从干农家活入手,不怕脏,不怕累,甩开膀子和村民一起种棉花。劳动间隙,大家互学语言,互交朋友,在交流交往中,友谊慢慢生根,工作渐渐展开。在对困难群众开展“一对一”帮扶的过程中,我们先后发放价值3500元的大米、面粉等生活物资,发放慰问金7500元,为20户困难群众发放鸡苗补助4000元,向优抚对象、困难群众发放25台电视机和冰箱。针对帮扶家庭子女读书难的问题,与村“两委”协商建立助学基金,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落实困难家庭助学措施,对13名在校大中专学生每人给予1000元。对帮扶对象家中有残疾、患病的,借助民政政策允许的范围给予救助,对7名伤残病患者每人给予一次性补贴3000元,对1名重病患者免费送到指定医院进行治疗。
住村以来,我们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真的项目为重点,发挥自身优势,千方百计惠民生办实事,筹集资金180万元,完成15个“短、平、快”项目,进一步完善了村里的各类服务设施。修建了“民族团结文化广场”和文化一条街,安装了35盏太阳能路灯,为“村民服务活动中心”购置桌椅、音响设备,购置饲料打包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还申请资金7万元制作了村务公开栏、宣传橱窗和农民画展板,规范村务公开工作,组织全乡40名妇女干部赴新疆大学培训,提高能力素质,开展3次巡回医疗服务,诊治近400名群众。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让群众发自内心地感恩党和政府,为哈拉玛村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问:有啥变化
党群干群关系密切了
去宗教极端化氛围浓厚了
近9个月来,我们把住村工作与加强基层建设紧密结合,一揽子推进,“培养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讲政策、教思路,传、帮、带,在潜移默化中带动村干部转观念、强责任、提素质,村级组织建设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明显增强,村“两委”班子责任意识、工作作风明显好转,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村里家家户户都挂起了五星红旗。通过努力,我们已赢得了村民们的认可和信任,走在村里的道路上,遇到的每一个村民们都会伸出手,主动和我们打招呼问好,甚至邀请我们到家里做客,经常有村民把自己家种的新鲜玉米、瓜果、蔬菜等农产品(000061,股吧)送到工作组住地,村“两委”和村民代表还专门制作两面锦旗送给了工作组,表达感激之情。
如今的哈拉玛村,已形成去宗教极端化的深厚氛围,在民族团结文化广场、文化长廊和文化大院里,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农民画潜移默化地熏陶着人们的思想,一条条寓意深刻的民间谚语给人们以启迪、警示,引领着村民们明辨是非,增强免疫力。同时,我们充分发挥村级文化阵地的作用,经常性开展“文化体育活起来”“麦西热甫跳起来”活动,组建排球队、大学生文艺队,开展文艺演出10余场次,排球、拔河比赛20余场次,以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引领农村文化生活,有效遏制了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
三问:感悟建议
“访惠聚”要与县里的整体工作有机结合
“访惠聚”工作要完成自治区确定的“六项任务”,必须建立县、乡、村与工作组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的工作机制。按照自治区“访惠聚”工作的总体要求,建议由县级党委政府统筹领导管理住村工作组工作,结合县里的总体发展规划和农村工作实际,统筹安排、统筹推进,与全县农村工作紧密结合,避免县、乡工作与住村工作脱节,对工作组确定的民生项目应由县政府安排有关部门考察论证,确保项目实施的科学性。
同时,每个工作组从住村开始就应当安排专题调研课题,突出问题导向,着眼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每个组必须完成3—5个方面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从一开始就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带着责任深入调研,力争在某些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 新疆大学生村官入村扎根基层锻炼需“入心” (2015-02-06)
- 新疆吉木乃县:“村官管理也实行绩效考核” (2015-02-25)
- 2014新疆塔城投入5.7亿元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2015-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