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 同事、家人及父老乡亲眼中的 文朝荣
赫章县委书记黄光江回忆文朝荣病重时去看望的情景。那时候,老支书仍惦念海雀的发展:“海雀要管好森林,要建个市场,让老百姓有赶场的地方……”
在海雀,谈到文朝荣,村民们都能讲出许多关于他的故事。
93岁的安美珍不会忘记,那年大风沙,她家的杈杈房被吹得支离破碎。文朝荣赶来了:“你家房子要垮了,不安全,你们娘儿几个先到我家,我们给你修房子。”第二天一早,文朝荣带着10多个人来到安美珍家,放线、挖基脚……干得热火朝天。中午,他对大家说:“我们自己回去吃饭,不要给老人家增加负担。”
在村民王学芳眼里,文朝荣“起得最早,回得最晚。有时候我们早晨6点钟去割草,他都巡山好半天了。只要能让海雀摆脱穷兮兮的‘鬼样子’,再苦再累他都干。”
“老支书办事公道,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先做到。计划生育、植树造林、科技兴粮、修建学校都是他带头。” 村民王兴才说。
王光全、王光祥每次回到村里,都要到老支书坟前添土烧纸,作为村里走出的大学生,忘不了文朝荣为了教育付出的辛劳。那些年,贫困的苗族村寨辍学率很高,文朝荣挨家挨户做工作。1994年,文朝荣四处“化缘”给村小学建起有4间校舍的教学楼。2006年,他又争取到台盟中央的支持,为海雀村新建一栋有8间教室的教学楼。
在妻子李明芝眼里,文朝荣是个“不称职”的丈夫,“别人家的事比自己家的还积极,一听到有关群众利益的事情,他‘唰唰唰’地就‘飞’着去了,喊都喊不住……”
“父亲不但严格要求自己,还严格要求我们。”在儿子文正友看来,父亲“太严格”,有些不近人情,凡事都要求亲人做表率。文正友清楚记得走马上任海雀村村主任那天,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作为村干部,你千万要记住,就算饿死,也绝不能起一丝贪念,不能被人戳脊梁骨。 ”
“只有千年的名,没有千年的人。当干部要能够吃苦,不能起贪念,不要让群众瞧不起。”孙子文军义记得,这是爷爷临终前告诫全家人的最后一句话。
驻村干部詹以香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总会跑到老支书坟前静静站会儿。2008年,他进村第一天就去拜访文朝荣,文朝荣叮嘱他说:“要把贫困家庭的冷暖挂在心头,激励他们不仅苦干,还要会干。”
“2013年12月,海雀村第九届村‘两委’选举的时候,老支书已病得很严重,还坚持到村委会来为我投了一票,叫我好好干。”现任海雀村支书何涛说,“作为年轻人,做好工作,带动村民发家致富,就是对老支书最好的告慰。”
“勤串门、摆政策,办急事、干实活,找路子、不苦熬,掏心窝、解疙瘩,我带头、一起干,当杆秤、作清泉”,这是文朝荣群众工作“六法”,目前这些优良作风和宝贵经验已在毕节市全面推广。
文朝荣走了。他为海雀的苗彝百姓而来,造福海雀村的子孙后代,锻铸了一种精神,激荡在各级干部和各族群众心间……
- 梁杰铭:“大学生村官”成了村里“当家人” (2015-01-09)
- 【新农村关注】“选好当家人” 实现致富梦 (2015-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