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十次党代会四次会议提出,扎实开展“基层党建提升年”活动。坚持大抓基层导向,推行“群众事项代办制”,加强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强化“第一书记”选派和管理考核,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建设保障水平。
昨日,市委常委会议审定《惠州市“基层党建提升年”活动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将通过实施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巩固扩大工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程、基层党组织书记培养工程、基层党组织保障工程、基层治理工程以及智慧党建建设工程等“六大工程”,着力提升基层党建现代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
目标
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干部服务能力
“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这一总目标总任务,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加快建设法治惠州,都需要全市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基层组织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需要全市各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更加勤于作为、敢于担当、提高效率、狠抓落实。”《方案》起草单位——— 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全市全面开展“基层党建提升年”活动,旨在以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着力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从而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
《方案》提出的目标是,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提升,总结提升一批理论武装成果、活动创新成果、专项整治成果、制度建设成果、实践推动成果;党员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打造一支勇于担当、实干求成的干部队伍,提高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和志愿服务水平;基层作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普遍形成转变作风、提高效率、狠抓落实的良好氛围;基层党组织保障力度进一步提升,形成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项目向基层倾斜、资源向基层集聚的良好导向;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以系统的方法推进基层党建,完善基层治理工作格局。
措施
围绕上述目标,《方案》明确了“六大工程”和23项具体任务,从作风建设、队伍建设、保障机制、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对基层党建提升工作进行了全方位部署。
◎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巩固扩大工程
“七一”前后召开“三严三实”民主生活会
《方案》要求,总结运用教育实践活动经验,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加强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在“七一”前后,以践行“三严三实”为主题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各级党组织书记上一次党课,推动形成落实 “三严三实”的浓厚氛围。
此前,我市围绕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为官不为”问题,部署开展了以“五查五督”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回头看”活动。《方案》进一步深化了该项工作,明确提出,将建立常态化的检查、报送和公示机制,推动 “两方案一计划一清单”及中央、省委和市委确定的专项整治任务落到实处。进一步纠正工作热情减退、进取意识淡化、工作责任心不强等问题。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程
推行群众事项“干部代办”制度
开展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是省委巩固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大抓基层建设的一项重要部署。我市于去年11月正式启动驻点联系工作。在此基础上,《方案》明确,建立党员干部全参与、基层单位全覆盖的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格局,结合“五融五联”主题实践活动,完善市、县(区)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同时,推行“党员责任岗”,组织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到社区上岗服务,探索建立健全具有惠州特色的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体系。
作风建设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和水平。《方案》提出,建立“民事双办”制,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推广服务事项“网上申办”,将网上办事大厅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同时,推行群众事项“干部代办”,在村(社区)普遍建立便民服务站,对不能“网上申办”的事项,由村(社区)“两委”干部、党员志愿者为群众提供代办服务。
◎基层党组织书记培养工程
挑选培养基层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
队伍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方案》明确,将强化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深入推进村官大学生培养工程、社区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组织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普遍轮训,着力培养一批党性观念强、服务本领强、致富能力强、化解矛盾能力强、廉洁履职意识强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重点抓好在职学历教育,争取3至5年内将全市村(社区)书记队伍大专以上学历比例提高到50%以上。
同时,《方案》提出,大力实施“基层组织人才工程”,重点在“问题突出、经济落后、书记长期任职且年纪较大、书记未兼任主任”等4类村(社区),按每村 (社区)1至2名的标准挑选培养基层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通过动态管理、跟踪培养、定期考察,逐步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队伍。
◎基层党组织保障工程
今年选派第二批400名“第一书记”
为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市委决定,从今年1月起,在职村干部每人每月增加1000元、按每人每月不低于3000元的标准发放补贴;纳入省补助的394个经济薄弱村的办公经费每村每年增加5万元,达到每村每年10万元的标准。在此基础上,《方案》明确,加强村干部的监督考核,强化资金使用管理,规范村干部补贴的发放方式,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经费绩效考核,建立健全村干部补贴激励保障机制。
去年下半年,我市选派了首批338名机关党员干部赴农村担任为期一年的村党支部 “第一书记”。“第一书记”到任后,迅速转换角色、融入基层,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和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基层干部和群众的一致好评。今年,我市将进一步深化这一制度。《方案》明确,在第一批选派工作的基础上,继续选派第二批约400名优秀年轻机关干部到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实现“第一书记”覆盖全市2/3村(社区)的阶段性目标。同时,探索从经济、社会管理部门选派优秀年轻机关干部到部分国有企业、“两新”组织基层党组织担任“第一书记”。
◎基层治理工程
逐步实现基层法律顾问全覆盖
民主和法治堪称社会治理的“两条腿”。在基层民主方面,《方案》提出,健全村“两委”班子联席会议制度,凡涉及农村发展稳定、村务财务管理、公共事业建设等重大事项必须上会研究、集体决定。全面推行“掌上村务”工程,按程序实时公开基层党务村(居)务财务有关情况,拓宽基层党员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渠道。全面建立农村“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健全村账镇管、组账村记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
基层法治方面,《方案》要求,在推行“法制副主任”、“法制副校长”等制度的基础上,探索推行“法制副厂长”制度,逐步实现基层法律顾问全覆盖。鼓励基层探索建立掌上法治村居平台和法治讲堂,结合实际建立法律服务团、法治宣讲团,提升基层干部群众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结合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方案》还提出,重点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制度改革任务,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相关制度规范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和执行力度。抓好基层组织的重构,选择部分村(社区)开展优化党组织设置、分类完善集体经济组织、构建村级公共管理服务平台等试点。
◎智慧党建建设工程
打造干部和群众线上互动交流平台
而今,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给党建工作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全面提升党建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势在必行。
《方案》提出,建立市、县、镇、村四级联动管理的“掌上村务”平台,逐步实现党务、村(居)务信息多端口发布、同平台管理,推动一体化的党群互动交流。将惠州干部网络大学堂升级为惠州市干部网络培训学院,争取培训扩容到5万人次,打造覆盖更多基层党员干部的网络培训平台。
《方案》还提出,运用互联网和移动新媒体等技术手段建设智慧党建系统,实现全市党员信息、党务公开、新闻宣传、工作交流、党员考核等实时管理、动态跟踪、互联互通,打造党员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员群众线上互动交流的便捷平台,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