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调查:已突破百万人来自大学生白领等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李泓栎
当前,中国农业正在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三农格局正在发生积极的变革,各种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踊跃进军三农领域。在此背景下,诞生了一批对三农事业有热情、有理想的新农人,他们为传统农业转型注入了新的元素和能量,成为引领新农民、发展新农村、托起新农业的一支新的生力军。
2015年2月7日,阿里研究院发布了《中国新农人研究报告(2014)》。报告指出,截至2014年底,仅狭义概念上新农人就已突破100万人。
阿里研究院分析认为,狭义的新农人是指以互联网为工具,从事农业生产、流通、服务的人,其核心是“农业+互联网”;广义的新农人则是指具备互联网思维,服务于三农领域的人,其核心是“三农+互联网”。这里所指的服务,不仅包含生产相关服务,也包括监管服务、研究服务等。
其实,新农人的内涵和外延远非上述分析所能概括。除了运用互联网工具和互联网思维以外,运用其他崭新理念、思维方式和产销模式,带着创业梦想上路、追寻新的人生价值,志在创新农业、改变农民、改造农村的各类人士,都应纳入新农人群体之列。
这是一群行走在中国土地上的追梦人和创业者;这是中国当代乡村建设新一波的推动者和引领者;这是传统农民和新型职业农民的颠覆者和升级版。他们来源广泛,不少人跨界而来,包括返乡创业大学生、城市白领、大学生村官、网商、科研技术人员、NGO及其他各界人士。
春节前后,半月谈记者深入北京、天津、山东、吉林、云南、四川、重庆、湖南、江苏、浙江、广东、海南等地,广泛寻访新农人,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创业过程中的快乐以及背后的艰辛,研判这一群体对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深远意义。
我的田野我的梦
——新农人:追梦田园 深耕蓝海(上篇)
IT人士张弛:让夏日百合触网怒放
半月谈记者来到四川邛崃固驿镇新农人张弛经营的农业基地时,他正细心察看泥土里新发的百合嫩芽,这批种子是去年12月份种下地的,如今正是破土的关键时期。
张弛曾供职于北京一家知名IT企业,深谙互联网和新媒体运营之道,年薪不菲。但2012年他毅然投身农业,拉着几个小伙伴在四川成立了理想丰满农业公司,种起了百合。“去新疆的一次旅行,让我对农业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一望无际的农田给我带来巨大冲击。和之前在北京大楼林立的环境相比,我突然觉得,应该把理想投向更广阔的土地。”张弛说。
近年来,有不少企业大佬纷纷下乡种地,褚橙、柳桃和潘苹果的大卖让农业大热,但大佬背后毕竟是普通人所不具备的充沛资金和品牌形象。
张弛有自己的研判:“在农业迎来变革的时代,传统的大和强不一定是绝对优势。农业缺的不是资本,而是更有效的项目经营,这和互联网精神相通,要深刻理解市场和客户,借力外部资源。”
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张弛最终锁定具备高附加值的药食两用百合作为突破口,以互联网模式搭建技术团队和公司架构,制定出崭新的新媒体营销模式和产品质量控制方法,正是这份商业计划书赢得了100万元风险投资。
“夏季,百亩百合同时开花观赏性极强,适合打造‘百年好合’婚庆主题农业休闲观光,形成区别于传统农村旅游的客户体验;秋季,百合根供药用和食用,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及B2B整合营销平台,跨过中间环节直接面向优质客户建立营销渠道。”张弛对此胸有成竹。
2014年是张弛公司开张的第3年,已经开始盈利。这一年,张弛招兵买马,分别在京东和淘宝平台开设店铺,传播品牌。除了经营自家的百合产品,还整合了新疆的核桃、大枣、葡萄干等优质资源。虽然张弛的百合走货主要靠线下,但线上客源销量已接近20%。张弛说,他们正在谋划在下一季百合销售中运用众筹的方式进行营销。
除了核心技术环节,张弛的百合种植基地从下种、覆膜,到除草、施肥,再到收挖、规整土地,全部交由当地传统农民来完成,并支付工资。张弛介绍,常年用工加上季节性用工,以及土地流转费用,公司2014年共向150多位当地村民支付了31万元费用,助其增收致富。
经过多次对接谈判,张弛的公司在2013年底顺利引入新投资。2014年的财务数据出来后,张弛着手进行第三轮融资:“现在公司股份比以前更值钱了,也就有了更多的融资来源可供选择。”
但张弛并不满足:“自己的力量肯定是小的,除了有计划、有团队、主动对接资本,还得有合作。”
在大众创业时代,许多像张弛一样的新知识青年正掀起一股新的下乡潮,将全新思维运用到现代农业发展中。“互联网不只是渠道和工具,更是一种创造的精神和创新的力量。”张弛说,他们的创业梦正在广袤的农村大地像夏日百合一样自由绽放。
女博士后石嫣:从“小毛驴”到“分享收获”
“我叫石嫣,是个种菜的。”一手拿着一棵白菜,石嫣站在“分享收获”农场的地头告诉记者。大白菜是北京冬天的主打蔬菜,在菜市场里,一棵大白菜的价格在3元左右,“而我们农场的大白菜,一棵将近30块钱。”
尽管菜价不菲,消费者对石嫣的大白菜却十分买账。北京市民胡方静每周六都能收到农场配送来的各种蔬菜,为了刚满两岁的儿子吃得放心,她在去年成了预付年费8000元的会员。每斤均价15元的菜价,比起农贸市场和超市里的普通蔬菜,价格贵了2至3倍,但食品安全令她放心。
2012年5月份成立至今,像胡方静这样的家庭会员,“分享收获”已拥有1000多户,石嫣的团队为他们每周配送一次应季蔬菜,每次8斤或10斤。
“分享收获”是石嫣在北京创办的第二个CSA(社区支持农业)农场。CSA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和瑞士。基于相互信任,消费者预付1年费用,购买农民1年收成;农民则按照承诺,完全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保证农产品的纯天然无公害,而作为中间人的经营者定期将农产品配送到消费者家中。
这几年,石嫣的学习与工作一直围绕着农业。2006年,她被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和农村发展学院读研究生;2008年,获得直博资格的她到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家农场“洋插队”6个月,学习美国“社区支持农业”的经验;2009年,在导师温铁军的支持下,石嫣在位于北京凤凰岭脚下的“小毛驴”农场开辟20亩地实践CSA项目,担任农场的主要负责人。随后,她成为清华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
石嫣说,团队有一个可以“量化”的梦:“每5户消费者加入,就可以让1亩土地脱毒;每10户消费者加入,就可以让一个农民有机耕作;每100户消费者加入,就可以让5个年轻人留在乡村工作;每1000户消费者加入,就可以有一个更可持续发展的乡村。”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已开办了500多家CSA农场,此外,还有数千个家庭农场正在参照CSA模式运营。2015年11月,北京将在顺义区举办第六届世界CSA大会。石嫣希望能够借此给国内农业发展带来更多经验,也让其他国家的农场主、学者和政策制定者了解中国的农业现状。
返乡女大学生胡娟:湖畔“鹅司令”
“湖广熟,天下足。”27岁的胡娟,家在洞庭湖畔的益阳市区。2011年,她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学的是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找工作没有太大压力,同学们择业大多对口进入飞机制造中心,或者是卫星发射中心。
胡娟说,她不喜欢大城市的嘈杂、冷漠、快节奏,而对12岁之前一直生活在洞庭湖畔的农村老家非常怀念。
“小时候在农村,到处都很热闹,生机勃勃,和和睦睦。现在回农村一看,只有老人和小孩,大白天都难得听到一些声音。年轻人都离开了,农村越来越破,越来越冷清,我希望能回到那里,看能不能做点什么。”
经过多次考察后,胡娟选择了洞庭湖畔的一个江心小岛养鹅。“我通过网络查询,又请教了一些专家,知道禽类中鹅的发病率最低。”
毕业3个月后,她注册了恒萧鹅业养殖有限公司,在占地约200亩的小岛上,前后投入10多万元,开始搭建鹅棚,种植牧草,改造低洼地。
为了省钱,她没有修建人住的房屋,而是临时居住在一艘小船上。风浪一起,晃晃悠悠得很不舒服。2011年11月,她引进了2000只鹅苗,开始培育饲养。
胡娟回忆说:“那段时间最辛苦了,我从小到大都没吃过那样的苦。”时值严冬,为了给鹅棚保温,她和工人们要点起多个炉子,24小时保持炉子不熄火。她和两个工人轮班,常常凌晨五六点起来去捡拾枯枝烂叶作柴火,给小鹅喂饲料、加水。睡觉也不敢睡得太死,生怕有什么意外出现。
小岛四面环水,江上的风带着阴冷的潮湿,寒气入骨。创业之初的那个冬天,胡娟两个多月没有离开过小岛。第一批小鹅出栏,卖到了8块多一斤,平均每只有十四五元钱的利润,胡娟心里的高兴赶上了当年考上大学。
新的一年开始了,她告诉记者,等坐完月子后,她准备“重出江湖”。“过去什么都不会,现在苦也吃了,经验教训也有了,我相信自己能够在农村做出一番事业。”
大学生村官赵元剑:带动年轻人返乡创业
2008年,湖南科技大学金融系毕业生赵元剑来到了益阳市资阳区流源桥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他说:“我对农村、农业很感兴趣,所以决定来做村官。”
刚开始,赵元剑看着冷清的村庄,非常着急,担心自己在这里混日子,浪费青春年华。幸亏村里有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还有一些在外不如意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工作。赵元剑跟他们接触后,了解到他们也有同样的困惑:想在农村做一番事业,但又没有方向,缺少技术和点子。
赵元剑借助大学生村官平台,在村里开起了免费的农业培训班,请来农技师上课。利用这个课堂,赵元剑和村里的年轻人聚在一起搞起了创业策划,动员4位农民成立了益阳市江南农林合作社。流源桥村有种植苗木花卉的传统,但一直属于各家各户单干的模式。合作社起步较为艰难,但很快就展现出其优势,一年下来让合作社成员收入增加了2万元。
实惠显现后,其他农户都纷纷找上门要求加入合作社。“当时特别感动,能得到村民的信任,比赚到钱更有成就感。”赵元剑说。此后,他又和村里一帮年轻人筹建了休闲观光农业园,农产品加工企业也增加了10余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返乡。
村民经济生活改善后,赵元剑发现他们的文化生活很欠缺,娱乐活动大多是打麻将、打牌。赵元剑与村干部商量,组织成立起女子腰鼓队,组织村民跳广场舞,并请来专业的教练,村民再也不愁没事干了。
“农青F4”:4朵奇葩光荣绽放
“千万不要小看奇葩,能够改变这个世界的,都是奇葩。”他们给自己起名为Farmer4,又称“农青F4”。
这是4个脚上沾泥的青年男子——维吉达尼创始人刘敬文、火山村荔枝创始人陈统奎、乡土乡亲创始人赵翼和新农堂创始人钟文彬。这4个分别在深圳、上海、北京和杭州生活的青年,在各自的轨迹上运行一段时间后,最终都投身农业。
赵翼,4人中唯一农业专业出身,曾在中国农业大学学习生物科学,后来创办“乡土乡亲”这一茶叶品牌。他打造了一条透明溯源的产品供应链,实现生产者实名制,并招募了400位处女星座的网友充当监督人,立志售卖海峡两岸无农药的安心好茶叶。
“我们4个人中,只有我返乡创业,回到的是自己的故乡。”陈统奎的家乡——海口市博学村,是个古村落,仅有300余人,村里的土地被火山岩覆盖,可谓贫瘠。他返乡创立了火山村荔枝品牌,向外界出售村里的古法种植荔枝。他说,火山岩泥富含矿物质,种出来的荔枝是世界第一棒的。
新农人,大多是有着乡愁的那些人。钟文彬还记得自己故乡浙江临安夏夜的蛙鸣,还有漫山遍野的竹林、茶叶。不过,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后,他回老家的次数变得屈指可数。村边新建了个电镀厂,污染了水土。他说,自己的故乡在心里,实际上已经回不去了。
“农青F4”中,其他3人都是直接和土地打交道,只有钟文彬不是。他曾考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后退学,又考上浙江大学。毕业后,他没有选择挣快钱,而是选择创立新农堂品牌,搭建新农人的学习交流平台。钟文彬说,自己终于在30岁时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刘敬文曾总结4人的共同之处:听从内心声音,不愿意沿固定的人生轨道滑行。创办维吉达尼,可以说是刘敬文随心而行,误入“桃花源”的结果。这位年轻人说起自己在新疆的两次迷路经历至今感慨,其中一次因为迷路,遇到了阿吉老人。“老人驾着驴车带我们去看小圆枣林子,沿路的风光美得我们想哭。”
维吉达尼,是维吾尔语“良心”的音译。刘敬文在新疆成立农民合作社,通过网络帮助农户售卖干果。刘敬文说,合作社现有2000户合作农户,这些维吾尔族农户不懂汉语,从来没见过互联网,生活在一个似乎不可企及的地方。可是,就是这么奇妙地被连接在了一起。
延伸阅读:
- 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讨会在浙召开 (2012-07-25)
- 2013年一号文件全文:连续十年聚焦“三农” (2013-02-01)
- 三门峡妇女代表声讨媒体:要借助法律讨尊严 (2013-09-18)
- 第三届中国农民歌会大学生村官作品受捧 (2010-11-08)
- 中国道路中国梦:一起来浇灌“乡土中国梦” (2013-06-14)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