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合奇特色农业精彩纷呈 人均收入增长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
“我家承包的这两座大棚,种植面积加起来也就2亩,8月5日才把西红柿苗移栽进来,在农技员的指导下,长势一直都比较好,半月前已开始销售,到春节期间卖完后,总收入可超过4万元,挣上2万多元没问题。”去年年底,在新疆阿合奇县库兰萨日克乡戈壁设施农业基地定居的柯尔克孜族牧民赛提克高兴地说。
阿合奇县农业局局长沈江鸿介绍,25岁的赛提克上过初中,原是哈拉奇乡的牧民,7口之家的年收入还不到1万元。去年5月初,在县里政策引导下,他们家搬到了库兰萨日克乡戈壁设施农业基地。为早日承包上大棚种菜创收,他组织一起定居的放羊伙伴们成立了互助组,帮助基地修建温室大棚,两个月后,他们承包并在自己亲手建好的大棚里栽上了菜苗,年前都已上市。
2010年12月27日,就打造库兰萨日克乡戈壁设施农业基地一事,阿合奇县副县长张建立表示,2010年以来,为加快基地温室大棚的建设进程,使定居牧民尽快走上致富路,他们采取政府投资、牧民投劳的建棚措施,推广借土栽培和下挖式建棚技术,并建立了专家教授技术员、技术员传艺牧民变菜农、菜农带动更多牧民的技术普及体系,全年新建650座种植面积为1亩的混凝土结构大棚,9月底前都种上了蔬菜,目前大都长势良好,棚均收益可超过1万元。
张建立说,地处高寒山区的阿合奇,是一个传统畜牧业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仅有荒漠性草场约1200万亩,高山旱地5.9万亩。为合理使用有限的农业资源,让草原休养生息,使各族农牧民尽快致富,该县以做强戈壁设施农业为突破口,带动了戈壁林果业、戈壁养殖业和白皮大蒜、白胡麻、白大麦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农户承包地和牲畜等农业资源的有序流转,初步实现了农业农村资源的合理配置,使特色种植业和特色养殖业都走上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运行的良性发展之路。
沙棘,素有“维生素宝库”之美誉,具有增强人体抗脂肪肝、抗肝硬化等功能。近年来,为加快发展这一既可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增加农牧民收入的特色林果产业,该县在设法管护好境内零星生长的3万亩野生沙棘外,还利用广袤的戈壁滩新植了1万多亩大果沙棘,并扶持培育阿尔帕等食品加工企业向龙头发展,使戈壁沙棘产业整体向好。预计到2016年,阿合奇全县沙棘面积将达到10万亩,单此一项可实现农牧民人均增收5000元左右。
作为阿合奇独有的白胡麻油,具有健脑、促智、降低血脂、软化血管、润燥通便、养血祛风,治病后虚弱、眩晕、便秘,抑制胃溃疡、防止肤质恶化、提高免疫力等功效。针对其较高的药用价值,该县加快了这一产业的发展步伐,种植面积从以前的几百亩扩大到了去年的8000亩。虽农牧民一直沿用撒播、不施肥、不浇水的粗放耕作方式,但高山旱地的亩均效益依然达到近1000元。
尽管农牧民种植白胡麻的积极性较高,但阿合奇目前还没有一家专营白胡麻油的龙头企业,这也阻碍了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张建立坦言,“近几年,我们在扶持培育龙头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但效果不明显,目前县内的10多家加工企业还没有一家具备带动产业发展的实力,因此打算从外地引进大型油脂企业进驻。”
戈壁设施农业、戈壁沙棘、白胡麻等产业在蓬勃发展,但原产于阿合奇县的白皮大蒜,却因市场的剧烈波动,把当地农民狠劲地“算”了一把。
该县原农业局局长邢建平介绍,早在新世纪初,为使白皮大蒜成为促进农牧民增收的优势产业,阿合奇组建成立了白皮大蒜品种组培中心,利用提纯复壮、组培脱毒等技术,培育出了优质高产的新品种,奠定了大面积种植的基础。
“但当我们2008年开始大规模推广种植,全县面积达到2500亩的时候,当年每公斤大蒜的产地价最高才1.8元,于是2009年就锐减到了1200亩,单价也增至4元,而去年暴涨到了8元后,我们却总共只种了7500亩。”邢建平说。
有研究农村经济的学者认为,经历好几年的跌宕起伏,大蒜价格会逐渐趋稳,零售价将保持在每公斤5元~7元的幅度,产地批发价4至5元比较合理,在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的情况下,低于3元的可能性不大。品质优良、亩产量仅1000公斤的阿合奇县白皮大蒜,产地价保持在5至6元才算相对合理。
就特色农业的长远发展,张建立表示,“我县以戈壁产业为首的特色农业,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全县要在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市场化等方面付出更多努力,协力打造阿合奇农产品精品,要利用深厚地域文化来丰富品牌内涵,以满足高端市场消费需求,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
眼下,阿合奇县4.1万各族人民,正哼唱着《玛纳斯》英雄史诗,激情投入特色农业的科学跨越。他们的目标是力争用五年的时间,把戈壁设施农业、戈壁沙棘、戈壁养殖和白皮大蒜、白胡麻、白大麦等特色产业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六大支柱,使2.7万农牧民的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预计1697元增长到5000元以上。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