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准格尔旗大学生村官经验值得借鉴
作为率先试点大学生“村官”制度的西部旗县之一,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近年来经过不断地探索,在大学生“村官”的选聘、任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突破,其生源本土化、岗位有职责、能进退能流动等选聘任用的模式,可供其他西部县市参考借鉴。
选任村干部急需从“源头补血”
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旗县农村干部文化素质相对偏低,传统的村务管理方式也过于简单粗放,远不能适应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要求,急需从源头补充新鲜血液。
地广人稀、山大沟深的准格尔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全旗所辖面积为7692平方公里,总人口31万人,下辖9个乡镇(苏木)、159个村(嘎查),以及20个社区、1个经济开发区、1个新区。
依托煤炭、电力等产业,近年来,准格尔旗的城乡经济发展较快。与此同时,当地村、嘎查的政策宣传、补贴发放、社会保障、土地征用补偿、生态建设、远程教育等事务也愈加繁重,对村干部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副乡长王宇飞介绍,在当地的农村、嘎查,农牧民的最高学历是高中,比例仅占农牧民的10%-20%。村、嘎查的干部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已影响农牧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据准格尔旗委组织部部长白永平介绍,从2007年开始,准格尔旗即开始选聘大学生到村、嘎查任职。至2009年底,准格尔旗已累计选聘395名大学生“村官”,近期还将新选聘50名左右的大学生“村官”。
目前,准格尔旗的大学生“村官”已基本达到一村2名、一个社区4名的聘用规模。在任用上,正式党员一般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其他的担任村主任助理。如果是共青团员的,还可兼任村、嘎查的团支部书记、副书记等职务。
以本土化为原则 把人才留在村里
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的农村、嘎查任职,适应工作、生活环境是首要前提,能否留住人才是关键。准格尔旗在选聘大学生“村官”时,确立了生源本土化的原则,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26岁的李喜华,是准格尔旗大路镇东孔兑村人。2008年李喜华从内蒙古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后,于当年11月份通过了考试,被选聘为大学生“村官”,目前在大路镇双山梁村当村主任助理。
李喜华说:“我本身是农村子弟,准格尔旗又是我的家乡,因此对当地的农业、牧业生产情况和风俗习惯比较熟悉,加上语言沟通无障碍,饮食、住宿也都适应,所以工作起来很快就驾轻就熟了。”
此外,由于离家较近,空闲时李喜华还可以时常回家。他说:“有了家人和亲友们在身边,心里觉得很踏实,精力也可以全部用在工作上。”
按照准格尔旗的政策,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如果自愿,两年合同期满后还可以续签合同。李喜华说,目前他对写文书、开证明、统计报表等工作已经很熟悉,如果有机会,他想长期干下去。
籍贯为准格尔旗的部分大学生“村官”认为,如果是在异乡工作,极易产生“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心理,受思乡思亲之情煎熬,处理不好会影响心理健康。
沙圪堵镇党委书记辛飞说,本乡本土,有利于大学生“村官”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和开展工作。此外,由于离家较近,情感上有寄托,也利于在当地解决成家等问题,有利于大学生“村官”长期扎根基层工作。
社会上有观点认为,选聘大学生“村官”时设定户籍限制,有地方保护主义之嫌。对此,准格尔旗的部分乡镇干部分析说,制订任何政策都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社区任职,聘用期一般为2年,因此大学生“村官”制度成功的关键,就看能否尽快地适应工作和生活环境,能否留住人才。
结合实际搭建平台 让大学生“村官”忙碌起来
26岁的王鑫,2008年从内蒙古师范大学毕业后,曾干过汽车销售员等工作,但都不大称心。2008年11月被选聘为大学生“村官”后,王鑫被委派到准格尔旗韩家塔村任村主任助理。
王鑫是思想政治专业的毕业生,理论修养较好,因此在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三农”政策上,很快成为村民委员会主任的得力助手。
除了做政策宣传员,平日王鑫还负责写文字材料,管理农牧民远程教育室、“草原书屋”。王鑫说,由于农村的工作季节性、阶段性强,因此到岗以来,自我感觉很充实。比如,村民们无上下班的概念,一般白天干活,晚上闲时不少人到“草原书屋”借书,所以有时要值班到很晚。
白永平介绍说,结合当地各村、嘎查的实际村务需要,准格尔旗规定大学生到村、嘎查任职后,首先要协助村、嘎查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的有关安排部署,组织实施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有关任务,并协助做好本村产业发展规划,以及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经济实体等工作。此外,还包括协助办理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矛盾调解、社会保障、调查统计、办事代理、科技推广等工作,负责整理村里的资料和管理档案、起草文字材料,以及组织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教学、维护设备网络,参与村、嘎查的团组织建设工作。
“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而且季节性强,很多项目又要平行开展,所以有时候很忙。”谈起在村里的工作情况,26岁的大学生“村官”沈飞感慨地说。
2008年11月,毕业于赤峰学院的沈飞被选聘到龙准格尔旗口镇南窑梁村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助理。远程教育、档案管理、惠农补贴、退耕还林补偿款……不分节假日和周末,只要有村务就得到岗,有时甚至天天连轴转。他举例说,2008年冬天,他与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起发放“惠农一卡通”,每天发放10多个小时,连续工作了10多天才发完。
结合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长,近年来准格尔旗在选聘、派驻高校毕业生到村、嘎查任职时,还注意学用结合。
白永平举例说,在以农业为主的准格尔旗北部乡镇,开始有意识地派驻学习农林、水利、畜牧等专业的大学生,在东南部工矿区,则有意识地派驻工学、经济学等专业的大学生,把专业知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起来。
探索建立、健全培训制度 促进大学生“村官”顺利成长
白永平介绍说,近年来,准格尔旗已把大学生村干部纳入到了全旗干部培训规划,通过制订、实施年度培训计划、长远培训规划,初步建立起了大学生村干部岗位培训制度,依托准格尔旗党校、海子塔、羊市塔、五家尧四个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和130个远程教育站点,做到了每一批大学生村干部任职上岗前,都要安排岗前培训。
准格尔旗开展的大学生“村官”培训内容,主要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农业实用技术、群众工作、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内容展开。对兼任村、嘎查团支部书记、副书记职务的大学生村官,准格尔旗团委也将其纳入到了农村团干部培训规划范围。参加培训的情况也将作为考核、评优依据。
2009年3月被选聘为大学生“村官”的冯昕举例说,除了上岗前的培训,担任“村官”后,旗里还组织了远程教育系统使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以及“三农”政策、工作等方面的集中培训,培训的内容都与工作紧密相关,每次的培训时间为3天至5天不等,很多知识可以说是终生受益。
为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熟悉工作,掌握工作经验,准格尔旗还实行结对帮带制度,即各乡镇党委为每个大学生“村官”确定了1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以及所在村党支部书记或村民委员会主任作为联系人,一对一的结对子,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指导,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困难,及时掌握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思想状况,做好心理疏导等工作,引导大学生“村官”逐步建立扎根基层工作的信念。
此外,为给大学生“村官”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准格尔旗还依托政务网站“准格尔之窗”、报纸《今日准格尔》、准格尔旗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设了大学生村干部风采专栏,并创办了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季刊《基石》,宣传大学生“村官”中的先进典型,交流工作经验。
把大学生“村官”群体变为后备人才库
27岁的何永飞,2008年4月通过考试,被选聘到准格尔旗大路镇大沟村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助理。经过考核,于2009年7月被上调到大路镇政府政务大厅工作,任大路镇的团委书记、文化站站长。
目前,上调至乡镇、苏木或旗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优秀大学生“村官”已有不少。白永平介绍说,近年来在准格尔旗对表现优秀、党员和村民认可、有扎根基层理想的大学生“村官”,鼓励参加村“两委”班子竞选,进入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大学生予以长期聘用,鼓励继续在基层岗位上建功立业。
如果聘期满后,留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的大学生“村官”,可以继续享受中央及地方的财政补贴。对于参加选举的大学生“村官”,如果本人愿意,可以将户口迁到任职村,从而解决选举身份问题。
准格尔旗还择优选拔了一批大学生“村官”到乡镇、苏木和旗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据统计,至2009年底,准格尔旗村级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已有21名大学生村干部进入“两委”班子。
同时,准格尔旗还选拔了50名大学生村干部到苏木、乡镇政务大厅工作,选拔了77名大学生“村官”充实到准格尔旗各行政、事业单位从事工作。虽然到新岗位工作后尚无编制,待遇也依然按比照大学生“村官”的标准,但示范效应却非常好。
此外,准格尔旗旗委、旗政府近期已作出规定,今后凡是乡镇和机关事业单位选人用人,都要从大学生“村官”中产生,这一政策实施后,将进一步拓宽大学生“村官”的成长空间。
在实施以上政策的同时,准格尔旗也鼓励、推荐大学生“村官观”参加公务员考试,至2009年底,已累计12名大学生“村官”通过考试走上公务员岗位,此外还有6人通过招聘考试被其他企事业单位录用。
- 内蒙古准格尔旗21名大学生村官集体宣誓入党 (2011-06-29)
- 内蒙古准格尔旗将大学生村官队伍打造成样板 (2012-02-14)
- 内蒙古准格尔旗切实解决大学生村官实际问题 (2012-06-20)
- 内蒙古准格尔旗:161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 (2012-11-21)
- 内蒙古准格尔旗大学生村官工作唱响时代赞歌 (201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