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兰屯大学生村官孙磊光高台子村好村官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纪明国 王建友

    2006年初,经过笔试、面试的筛选,孙磊光荣地成为了内蒙古扎兰屯市首届“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员。想想三年前,她自己都觉得与当初比起来简直都已判若两人。一样的是仍旧满怀着激情,不一样的是多了几分成熟。三年前的“新环境、新工作”,渐渐变成了她最熟悉的地方;三年前村民看到她时,让她感到那迷茫疑惑的目光,渐渐变的殷实起来;但她三年前那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奉献自已的心未变,那全身心的投身于农村基层工作当中的心未移。

  三年来,在高台子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及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孙磊已完全融入到了高台子村这个集体当中,能为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朴实的农民兄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过上富足的生活,已成为她最大的愿望。

  工作期间她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因为她始终坚信只有把自己的头脑用党的先进方针政策武装好,才能去帮助其他人,才能更好的把相关政策宣传到位。除此之外,她的身边还常备着《民法通则》、《合同法》,以及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相关政策法规的书籍。因为她认为只有把法吃透,在解决农村民事、土地纠纷的问题时,才能使村民信服,以便提升自己的办事能力。而且她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农学本科课程,在理论上强化认识,并结合农村实际,针对现阶段土地利用率低,靠天吃饭情况没有得到缓解等问题进行探索、实践。如引入高油大豆、油葵、杂粮等,调节多年约定俗成的种植体系,达到丰年丰产、灾年减产不减收的目的。在工作当中,她向村里的领导、老党员同志学习,做到了“少说多做”,摆正自己的身份,学习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协助村领导办好村里工作,积累基层工作经验,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工作期间,她经常进行入户走访,了解其家庭的详细状况。针对各家情况不同,把各家按家庭收入情况分成三类:富裕户、一般户、贫困户,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帮扶。现在高台子村已开展结对活动,“一帮一”党员结对和邻里间结对两种形式,通过互帮互助,各取所需,收到了良好效果。此外孙磊还协助村主任完成本村各项填表工作。每年村里都有报表任务,种类繁多,如农村合作医疗登记表、粮食直补统计表、牲畜统计表、农业保险登记表等。以前多是手写形式,不够规范,如今已全部采用微机制表,使各种表格整齐划一,便于整理、查找。通过远程教育、网上课堂定期为村民开展致富讲座。因为孙磊明白古人所说的这样一句话:“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解一生之需。加强基层建设,给钱给物是必要的、应该的,但“输血”代替不了“造血”,授“鱼”代替不了授“渔”。只有注重教方法、教思路,强化基层的“造血”功能,基层建设才能充满生机活力,不断取得进步。现在一个月至少播放两期关于科学种养、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专题片,村民的致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在农闲时,孙磊还组织本村妇女学习手工制作,如丝网花、水晶花。利用我家开花店的优势,一来使村民掌握了一技之长,可以增加村民财产性收入;二来可以减少由于闲来无事,而沉迷于麻将馆,可谓一举多得。她在村里还发掘有艺术特长的村民组织义务宣传队,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弘扬当地的草根文化,争取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后,高台子村宣传队义务演出,用三天的时间筹集善款12000元人民币。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协助村领导做好村里各项事务。2009年整修村路、村委会换届选举、党支部换届选举及现在正在进行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但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都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付的各项任务,同时也得到了村民的认可。这时,她觉得自己付出既使再多的艰辛,在村民们满意的目光中,都显得微不足道了。

  2008年孙磊被借调到高台子办事处计生办,负责微机录入工作。在此期间,由于工作繁杂,她时常需要加班到深夜,虽然工作辛苦,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微机办公软件的使用技术有了极大的提高。在将近一年的借调期间里,跟随计生办领导下基层,走家入户,宣传政策,学到了不少解决农村问题的好方法,为今后从事农村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财经办、农合办任务繁重时,孙磊也被抽调去帮忙。在那段时间里她深刻体会到一句很贴切的话“我是新农村建设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她很高兴自己能成为这样“一块砖”,这不仅是给自己锻炼的机会,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肯定。

  在高台子村工作的三年中,孙磊曾代表高台子办事处参加了2008年“伊利杯”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获二等奖;2008年“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演讲比赛,获三等奖。但她始终认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办事处和村领导的支持和信任,通过这两次比赛,使她更加自信,但同时也告诫自己千万不要骄傲自满,仍需要不断地学习,充实和完善自己,让自己成为做好农村工作的“实力派”。

  三年来,孙磊认为自己吃到了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那就是“苦”,艰苦的环境磨练了她的意志;虽然也有些不理解她的村民使她心酸、委屈,却也让她变得更加坚强;当得到村民的认可,路上遇见时像见到亲人般热情的闲话家常,真心的留她吃饭时,她的心中就会充满欣慰,让她觉得这三年的时光没有虚度。经过三年农村生活的洗礼,她从一名刚刚走出校园的城市女孩,变成现在的与村民打成一片的农村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