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大学生村官:青春献给火热的新农村
大学生村官:青春献给火热的新农村
本报记者 于雪梅 文/图
从2007年到2011年,5年的时光匆匆过去。也许这短短的5年在漫漫人生路上只是稍纵即逝的一段流光,然而对于那些扎根农村,把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献给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学生村官来说,却是不平凡的5年。这5年,他们由刚出校门不谙世事的小青年,成长为村“两委”班子的中坚力量和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用青春和智慧,用知识和人格创造了社会价值,赢得了农民朋友的广泛赞誉。
刘君:
在锻炼中成长
大学生村官刘君说,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锻炼,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青春。2007年3月,26岁的刘君通过考录,成为阿荣旗首批驻村大学生特派员,从一名大学毕业生成了六合镇东山屯村的大学生村官。半年后,逐渐熟悉了村里的环境,逐渐找到了工作方向。他决定从抓科技示范,树立致富典型户入手。
村民孙光明第一个被纳入了刘君的视线。孙光明养猪赔了钱,一时丧失了创业的信心。刘君找到孙光明,跟他聊天谈心,问他下一步还有什么打算。村党支部书记崔福知道后,跟刘君共同为孙光明担保贷款2万元发展肉牛养殖。此后,又连续两年为孙光明争取青年创业贴息贷款达4万元。到目前,孙光明家育肥80多头肉牛,自己买了福田农用车,更方便了肉牛的购进和卖出。旗里号召村民治理“五荒”资源,孙光明买了200亩荒山,栽上了榛子树和果树,已经见到效益了。
去年冬天,刘君到旗工商局办事,偶然遇到了大连一个客商,当得知对方有意在阿荣旗境内搞肉鸡养殖时,他立即与村党支部书记和村长取得联系,把他想在东山屯村建立养殖基地的想法说了出来。随后的一段时间,东山屯村在镇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下,与大连瑞合公司达成共识。又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党员大会做宣传,动员30户村民建起了养殖大棚。对方与养殖户签了订单,保底价回收。赊销鸡雏、饲料,免费提供技术指导,除去高温期,每年出栏5茬肉鸡,在不耽误大田种植的基础上,少说也能收入七八万元。
刘君常年戴着一顶小红帽,那是科技局发放的写有“科技富民”字样的小红帽。只要远远看到戴着小红帽的他,村民们都知道是大学生村官来了,感到无比亲切。
杨艳军:
看着村民们致富了我高兴
阿荣旗六合镇建国村大学生村官
杨艳军是2008年3月第二批录入的村官。上任后,他还兼任6组的组长。
建国村村民钱贵斌在大连一家孵化厂打工,感觉这个项目不错,回乡探亲时就把他的想法跟村里说了。于是,去年9月,在钱贵斌的引荐下,大连客商吴高飞入住建国村,建起了鹌鹑养殖厂。试养成功后,赊销种雏给村民,目的是辐射带动周边村民搞鹌鹑养殖,形成规模,再搞鹌鹑及鹌鹑蛋产品深加工。双方达成协议,由厂家提供种雏、饲料、防疫、技术、培训,并负责销售。每户养殖鹌鹑2万只,保底价4.9万元每户。杨艳军在细算了这一笔账之后说,养殖鹌鹑其实挺简单的,圈舍3天清理一次就行,一个妇女在不耽误正常农活儿的情况下,一年养殖2万只没问题。
目前,建国村鹌鹑养殖已达到10户。下一步将利用废弃的村校舍建设一个鹌鹑养殖小区,可养殖24万只鹌鹑。杨艳军说:“作为大学生村官,经常直接参与村里的各项工作。那么,成为致富带头人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苏刚:
带领全村人致富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与所有大学生村官不同,苏刚既是阿荣旗得力其尔乡忠诚堡村的大学生村官,又是该村的村委会主任。科技引领、科技示范,是大学生村官的神圣职责。苏刚与许金权等4户流转了300亩土地,种植了9个品种的大豆搞对比试验示范,秋收后,让村民到现场亲眼看看哪个品种产量高,第二年在全村推广。
忠诚堡村有种植水稻的基础,只不过,多年来始终采取传统的漫撒技术,产量不高。苏刚下决心要把水稻产量提升上来,把水稻价格提高上来。他和党支部书记许金权一道,多方争取,最后,将忠诚堡村的万亩大川列为自治区十个项目之一的高标准良田建设项目,总投资6800万元。将原有部分水田之外的旱田和荒沟全部整理成了水田,共1.3万亩。
为了便于开发市场,在苏刚的建议下,于2009年4月成立了阿荣旗奇源水稻产销专业合作社。今年,在该乡党委、政府的积极支持下,忠诚堡村与国安集团呼伦贝尔市有保农牧业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共识,与村民签署了826亩水稻种植订单,往年1.10元/市斤的水稻,卖到了2.95元/市斤的好价钱。作为一代新型农民、大学生村官,苏刚满怀信心地走向新农村发展的康庄大道。
据了解,2007年,阿荣旗在呼伦贝尔市率先启动了“科技富民行动”。通过笔试、面试、考核等形式,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了30名驻村大中专毕业生、88名自然人科技特派员及15家法人科技特派员,派驻到全旗148个行政村开展工作。2008年,又选聘了30名驻村大学生。这些大学生村官们深入农村参与民主管理,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广科学技术。发挥了驻村工作人员文化素质高的优势和科技致富传、帮、带作用。几年来,全旗驻村工作人员在该旗科技局的指导下,驻村大学生朝着“驻百村、带千户、富万民”的目标而努力,他们活跃在广阔的农村天地,成为村“两委”班子的得力助手,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富民工程的旗手。
- 呼伦贝尔新右旗大学生村官慰问孤寡老人 (2011-01-05)
-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学生村官:田野中守望理想 (2011-09-23)
- 内蒙古82名学生村官两年整修街道65条 栽树十万株 (2009-01-09)
- 察右后旗大学生“村官”任职以来,积极发挥作用 (2009-02-09)
- 乌仁图雅:笑迎磨难坎坷 谱写华彩乐章 (2009-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