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张建东:任职4年 付出了也收获了

来源:内蒙古晨报 作者:张昊文 陈莉莉

  建立第一个村级网站

  “这4年,我付出了,也收获了,感到十分幸福。”张建东说。

  张建东的老家在乔家营子村邻近的黑土凹,2008年从西安高新科技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后,他放弃了留校的机会和优厚的待遇,参加了呼市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计划考试。2009年,24岁的张建东成为赛罕区巴彦镇乔家营村一名大学生村官,任党支部书记助理,开始了他的梦想和奉献之路。

  上任初期,村里给张建东配发了一台数码摄像机和一台数码照相机,因为村里的干部都不怎么会用,这些设备基本上一直闲置着。在村里,张建东经常在党员群众家走访,将村里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以及新鲜事都拍摄下来。这些新鲜事如何让外界知道呢?张建东在一家科技公司的帮助下,开发了赛罕区第一个村级网站。

  张建东说:“我把村里的时事、动态,村容村貌变化,蔬菜大棚里的蔬菜、品种、价格,流动党员信息等,全都上传到网上,全方位、立体地将乔家营村新农村风貌展现出来。”

  在网站创办后,2010年,张建东又创办和发行了乔家营村新农村建设简报。使他惊喜的是,竟然有村民在简报里夹了纸条,向张建东反馈他们的阅读感受。新农村简报中,涉及为民办实事、党员活动、新村建设、军民共建、村校合作、村内公告以及村民建议等多项内容,并且留有自己的电话,村民有什么事都可以找他。很多村民建议小街小巷改造、新建幼儿园等,现在都已实现。

  “大管家”当起“小学生”

  张建东最初在村里的职位是村支书助理,如今4年过去了,他又兼任村办公室主任、民兵队队长的职务,分管党建、宣传、远程教育、文体娱乐、档案管理和团组织等工作,同时协助计划生育、农业服务、治安调解以及民族民政等统战工作。几乎村里的各个办公室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俨然是村里的“大管家”。

  张建东认为,人光有干事业的激情不够,如果不亲力亲为,“其他村干部会认为你是来‘镀金’的,农民也不会和你多打交道”。为此,他决心拜农民为师,向群众学,向实践学,甘心当一名“小学生”。

  此后,张建东便常常深入农户和村民聊天唠家常,有时吃住就在村里。同时,他还积极利用电教室建立理论政策讲堂,开设村级业余党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开展民主评议党员、上党课、村级民主议事恳谈等活动,开展农业科技、实用技术、计生、医疗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干部群众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带头致富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09年的6800元提高到现在的8640元。

  在村里的4年间,张建东积极协助配合村两委会工作,成功开展了与内蒙古北方学院的村级大型义诊活动、内蒙古机电学院村校共建“生态文明村”活动、内蒙古机电学院村校共建“生态文明村”活动等。

  乔家营子村之前没有公交车,村民需要搭村里顺车或走很长的路去国道上等车。后来张建东协调配合两委,去市里与公交总公司交涉,301公交车开始通向乔家营子村。2011年,乔家营子村终于有了自己的幼儿园,张建东随同村领导出去跑项目,新建了800多平方米的集教师办公、幼儿学习、休息、用餐、娱乐等配套设施为一体的综合教学楼。

  村里的工作,按照张建东的话说:“事不大,就是杂。”看似小而杂的事占据了张建东的全部生活。他的妻子说:“晚上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的,只是早晨醒来发现身边躺着个人。”

  留恋农村的广阔天地

  2011年张建东服务期满,他选择了续签两年。他说,在村里时间长了有感情,自己的很多事都没有干完,没有人接替他,简报、网站就要停了,村子一下又会回到过去。如今两年过去了,他续签的服务期也即将结束。说到这儿,他的神情显得有些复杂。他说,“我希望能有政策让我们留下来。”

  “准备回乡当村官时,家里人不是很赞同,父母更希望我能够在城市里发展。”张建东说,他的父母都是环卫工,母亲清扫马路,父亲装运垃圾,他从小就知道父母的不易,知道农民的艰辛,所以他为农民做事很认真,想把事情做好。如今家里的情况有所改善,但是现实却让他很有压力,也有很多无奈。


  张建东的妻子最担心的就是丈夫的身体,她略带委屈地说:“我有时候真的不希望他继续干了,希望他能找个稳定有保障的工作。我不指望他能挣钱,只是希望他能珍惜身体。”

  张建东和妻子相恋7年,两家的村子离得很近,高中分班时分在了一起,张建东那时就开始追求妻子。妻子恋家,张建东为了呵护自己的爱情,回到家乡做了一名村官,妻子在镇上当医生。因为张建东工作忙,中午经常不回家,妻子只好在单位订餐。

  结束采访时,张建东说:“我真是舍不得离开,如果可以,我愿意永远留在这里,留在广阔的农村大展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