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干得好 磨炼青春快成才
告别课堂,走出校门,当一些同学还在选择、还在彷徨的时候,北京的王丽娜、江苏的刘汉彭、河南的张朝杰等一些优秀大学生“村官”已经在新农村建设的沃野上“破土而出”:能力得到认可,出众的业绩受到各方注目,名字也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他们有的积极探索农民致富的新路子,有的在贫困地区无怨无悔为乡亲服务,有的坚韧不拔创新创业。在他们身上,我们分明能看到一条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闪光轨迹,那就是干得好,磨炼青春快成才。
干得好,必须有志向。有志者事竟成,既然当上了“村官”,就要身到村,心到村,把“村官”经历当作挥洒青春的舞台,成就事业的沃土,而不是边工作边择业的权宜之计。基层党组织在大学生“村官”的成长过程中,要严格要求,热心鼓励,真心帮助。让他们放手工作,大胆创新,给他们多压担子,交任务。大学生“村官”们则要树立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在实践中主动经受锻炼,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深热爱,找准自身和实践的结合点,找准奉献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愿干事,用心干成事,做出自己的贡献。
干得好,就得有能力。扑下身子向农民学习,向实践学习,是获得能力的重要途径。不懂农村,不懂农民,就不会真正懂中国国情。抓住历练机会,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在一次次实践中,在面对面的求教中,迅速弥补自己技能欠缺的短板。既要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对照先进查找差距,面对困惑不断探索,努力成为一名新农村建设的行家里手。在实践锻炼中,及时把书本的知识转换成能力才干,勇于吃苦而不叫苦,就可能成长为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干得好,就要勇于开拓创新。新农村建设的新实践需要脚踏实地的实干,更需要勇挑重担的创新。瞻前顾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式守摊子“村官”注定不能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人。大学生“村官”初来乍到要向基层干部学习,但虚心学习决不是要墨守成规,要在了解实际,找准差距后积极开拓。在充分论证、多方借鉴的基础上积极在当地创新创业。现实中,有的“村官”引入品牌经营理念,带领乡亲打造名牌农产品,提升农业附加值;有的利用网络等现代营销手段,为农民拓展产品销路,解燃眉之急;有的千方百计推动劳动力输出,增加农民收入,等等。这些创新创造了价值,这些大学生“村官”也就会受到百姓的拥护。
干得好,需要建立激励机制。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大学生“村官”考核评价制度,让老实人、埋头苦干的人、敢于创新的人、勇挑重担的人脱颖而出。要在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上下功夫,对于考核中发现的问题“村官”要加强管理,对不良苗头要及时批评教育,不让“村官”岗位成为混日子人的安乐窝。通过竞争择优、奖优罚劣,形成在实践中比干劲、比奉献、比业绩的鲜明导向,激励他们走上成才之道路。
努力拼搏,青春无悔。农村生活的经历必将成为每一名大学生“村官”生命中重要的一段经历。几年后,不管是留下来还是另寻出路,如果能把奋斗的身影留在百姓的口碑里,那就不会因辜负了乡亲们的期盼而问心有愧。如果能带着人生沉甸甸的收获离开,回首这段青春岁月时,就不会因碌碌无为、因虚度年华而悔恨,而会在心头长留一曲奋进成才的青春乐章。
- 大学生村官下得去 确保人员到村思想到村 (2009-07-03)
- 大学生村官待得住 在田野守望理想 (2009-07-03)
- 大学生村官流得动 多元选择激活力 (2009-07-03)
- 拆字详解“大学生村官”深意 (2009-08-04)
- 深入基层 融入群众 大学生村官“有为必有位” (2009-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