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盼望“本土化”的“大学生村官”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民进江苏省淮安市委 徐培华

近年来,许多地方都在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这对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推进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虽然大学生村官日益“火爆”,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途径之一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但是同时也暴露出了大学生村官“干不长,留不住”和“不实用”等诸多问题。


  毋容置疑,大学生村官给农村带去了许多新思想,但由于大学生村官对当地农村情况知之甚少,无法发挥最大价值。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培养机制,现在,许多地方都是从应届高校毕业生中选派大学生村官,这样的村官多数是在城里长大的,他们对农村的情况不了解或者说知之甚少。有的因为无法胜任农村工作,只能做整理资料、接待来客、打电话等服务工作,成为村里主要领导的“私人秘书”。从主观方面来说,这样选派下来的大学生村官,很少有扎根农村的意识。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冲着大学生村官的优惠待遇而来的,把当村官作为曲线就业的人生跳板。笔者认为,大学生村官的选聘不能毫无针对性,条件不能太模糊和宽泛,要选出真正热爱农村、能为农村干实事的大学生村官,农村需要的不是行政干部,而是需要让大学生村官发挥优势,帮助改变农村面貌。因此,除了年龄、学历、政治面貌这些要求外,应该关注专业对口、地域来源,让大学生村官“本土化”,尽可能地优先选聘农村发展所需要的农林业、养殖、畜牧、经济管理、医学等专业的大学生。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农村、农民和农业工作事关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当前,广大农民迫切希望各级组织部门能因地制宜地培养“本土化”的大学生村官,培训应包括业务培训、工作技能培训、心理培训等课程,在岗培训则包括政策法规培训、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农村工作方法培训、乡村文化学习等,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真正让大学生村官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