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做到“纲举”才能“目张”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胡正平
  前些日子,笔者有幸参加了几个批次大学生"村官"的年度或任期考核工作,仔细听取了年轻"村官"们的述职和村组干部群众的"评判"。对我这样一个在基层一线工作多年的同志来说,受益匪浅、感触很深、启发很多。

  "加强组织、服务农民、促进和谐、历练人生"是中央对大学生"村官"的殷切希望,也是每名大学生"村官"必须时刻牢记的目标要求。如何在相对艰苦的条件下,锤炼品质、砥砺人生?如何在倾心服务的过程中,赢得信任、获得支持?如何在解难帮困和矛盾纠纷调处中,推进公平、促进和谐?如何当好参谋与助手,在履行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职责中,推进制度化、落实规范化,使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与号召力得到加强?如何利用自己的所学所长,推进村级发展和村民增收?等等,都是大学生"村官"必须要深入思考和正确面对的问题。但"纲举才能目张",找准重点、突破难点,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定能有所悟、有所获。

  只有主动谋事,才能历练人生。在个别谈话中,有位村书记这样评价某大学生"村官":她和以前在村挂职锻炼的干部不一样,别人是遇事绕着走,她是遇事迎着上,哪怕是急事难事,甚至我们本地村干部都不愿触及的矛盾,她却想着方法去破解。实践证明,正是这种"无事找事"的精神和状态,让这位大学生"村官"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了村情,理清了思路,打开了局面,不虚"村官"之行,历练丰富了人生。

  只有试着改变,才能走进群众。从家门到校门,再从校门到基层一线,一些大学生"村官"难免会出现一种不适应。有位大学生"村官"述职道:到村的很长一段时间,面临陌生的人文环境和无从下手的工作,迷茫过、失落过,偷偷地流过眼泪,打过"退堂鼓",但"痛定思痛"后,主动调整自我,一改过去性格内向,不愿沟通的"短板",事后才发现村组干部不是那么难处,工作起来不再是孤独无助、束手无策。事实证明,只有主动改变自己,放下架子,敞开心扉,多与群众沟通,汲取群众智慧,才能提升自己,完善自我。联村的同志和村组干部对其"判若两人"的评判和其工作的"蝶变"起伏,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

  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赢得信任。印象最深的是,面对一名大学生"村官"胆怯、断续,且近乎无声的述职。很多村组干部却给出了另一番的评价:她从学校毕业才一年,以前锻炼的机会少、胆子小,但每次到村都看到她忙忙碌碌,且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提升了村级工作规范化水平,尽管述职的过程是平淡的,但履职的过程是优秀的。的确村民的感情最纯朴,群众的评价最客观。一个干部干了多少实事,老百姓的心里有一本清楚"账"、有一杆公平"秤"。只有脚踏实地,扑下身子,多行便民之举,多办利民之事,才能赢得信任和支持,干部之"名"自然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