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得到锻炼须做到“三能”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王勇
    中组部12日召开大学生村官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出席并讲话,要求认真总结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经验,促进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培养骨干力量,为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优秀人才。(9月13日《人民日报》)

  自2008年中央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以来,全国已累计选聘大学生村官30万名,目前在岗21.2万名,大学生村官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证明了自己,赢得了身边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欢迎,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

  当然,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大学生村官不下村,更有一些大学生村官把当村官作为个人成长的“跳板”,把大部分精力用在考取公务员上,成为“带薪考试一簇”,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消极怠工、不思进取,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被称作基层干部队伍中“多余的人”。

  基层苦,基层累,基层工作很受罪,但是基层也最能锻炼人、最能长见识、最能早成才。大学生村官到基层去,不是“镀金”,而是“炼金”。要真正得到锻炼,干事创业,就需要做到“三能”。

  一是能“吃苦”磨练意志。农村天地广阔,村官大有作为。到基层首要有吃苦受累的心理准备,在面对农村一线交通不便、生活单调等困难时,首先要克服心理难关,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是服务基层的,而不是感受“天之骄子”的优越感,无畏于环境的“艰苦”、生活上的“清苦”,保持平和的心态,吃苦不叫苦,受累不埋怨,迅速的在基层扎下根来,为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基层干部打下基础。

  二是能“吃亏”锤炼作风。在农村一线开展工作,常常需要“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要管空气”,工作面广、量大、琐碎复杂。作为村干部队伍中的年轻力量,肯定要承担更多的基础工作,有时可能感觉比其他村干部干的杂事多,干得多有时出错的机会也多,难免群众不理解、上级不认可。这时更要有耐性,牢记自己是“服务群众的排头兵”,多一份自省,少一份埋怨,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用汗水和真心换取群众的一声满意,赢得上级发自内心的认可。

  三是能“吃气”锻炼本领。大学生村官初入社会,经验不足是工作中的最大难题,要主动迎难而上,放低姿态,多向村干部、群众学习请教。主动去经受考验,走农户、干农活、学本领,从脚底板练起,在与农民群众以心交心、一起摸爬滚打中深入了解农村,在实践中积累做群众工作、处理复杂矛盾的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对基层百姓的深厚感情,真正在本职岗位上练就一身本领,干出一番业绩,为自己的人生走出一条金光大道。

  (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