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不在村上班“吃双饷”拷问什么?
实施大学生村官工程,初衷是不容质疑的,即让年轻人到农村基层锻炼,“接地气”,为将来的干部干部培育后备力量;让大学生用其所学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濮阳的情况是冰山一角,有一定的代表性,说明大学生村官工程的实际实施有些“变味”了,不容乐观,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如果有个别大学生“吃双饷”,可以理解为个别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原因,但这么多的大学生都在“吃双饷”,我们就得全面反思了,特别是制度方面的缺陷了。就大多数大学生村官而言,总体素质是不错的甚至是优秀的,不然,当初不会选拔他们。他们到农村基层,有满腔热情,想干出一番事业。然而,现实并非像他们想像得那般理想。接收的上级部门把人接收了,就算完事了。对大学生村官缺乏长远的培养计划或安排,也没有监管考核措施,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有“放羊”之嫌。而一些大学生当村官,是冲着有关优惠政策去的,即有了村官资历,将来考公务员可以加分照顾,从而把当村官当成了一个“敲门砖”。出于此种动机,自然对在农村基层“接地气”三心二意,
因此,解决大学生村官不接地气问题,除了要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教育外,更应当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制度建设。首先,要建立健全监管考核机制建设,对大学生村官予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奖勤罚懒,不能稀里糊涂,放任自流。考核大学生村官,尤其要注意听取当地百姓的意见。对百姓反映强烈、不称职的大学生村官要及时采取组织措施。对那些表现出色的大学生村官要积极提拔,形成激励机制。还要为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及其成长,制订长期的培训计划,作出切实可靠的安排。当地部门应经常研究大学生村官创业或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使之能够真正融入农村基层生活。对大学生村官考公务员的政策也要调整。并不是所有大学生村官考公务员都要照顾加分。招聘公务员,要坚持原则,择优录取,宁缺勿滥,只有出类拔萃的大学生村官才能入围且加分。
- “内外”给力改变大学生村官不到村任职现象 (2012-12-24)
- 村官不在村值得大学生村官工程推进机构反思 (2012-12-25)
- 大学生村官不是不爱岗而是承受不住骨感现实 (2012-12-25)
- “大学生村官不在村”应从政策设计上找原因 (2012-12-25)
- 大学生村官应努力扎根基层沃土谱写青春赞歌 (201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