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学学习近平在延安插队的日子
新华网11月2日刊发了一篇题为《习近平在延安插队的日子》的文章,其生动地讲述了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60、70年代到延安梁家河村插队的真实故事,当时习近平还不到16岁,可他却在穷山僻壤干了将近7年。由一个涉世不深的少年,历练成一位业绩突出的村支书。1975年秋天,习近平被推荐读清华大学,可他在延安插队的日子仍然被乡亲们传为佳话…… 文章朴实、感人。习近平在延安插队的日子,虽然已经是上个世纪发生的事,但今天读起来依然亲切,特别是其中的四个方面,值得大学生村官和即将奔赴农村的大学生“准村官”们学习、思考。
一、主动适应艰苦环境 不断改造自我
习近平当年插队的梁家河村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河,只有一条沟渠,雨季的时候沟渠里才流淌一些泥水。沟渠两侧是陡峭的山坡,先人们利用这种山坡地形顺势挖出一孔孔土窑洞,全大队200多名社员就住在这些土窑洞里。在物资极度匮乏、生活条件艰苦、自然环境恶劣的乡村,习近平与乡亲们摸爬滚打,主动适应艰苦环境,积极投身各项生产建设和实践,不断改造自我,把自己融入在乡村之中。今年79岁的梁有昌,用“吃苦耐劳”来形容习近平。在他的印象中,那是农历二三月的时候,陕北冰雪刚刚融化,寨子渠打坝,习近平经常卷起裤管、光着脚,站在刺骨冰水里干活,当时社员都评价他是“好后生”。
今天的农村和50年前相比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交通、信息、生活环境等已今非昔比。但是,大学生村官仍然要把主动适应艰苦环境、不断改造自我放在“落户”农村的首要位置。只有全身心地融入到农村生活和生产之中,才能熟悉和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发现农村的新问题、新特点,才能让乡亲们发现你、知道你、认识你、熟悉你,一点一点的接近你,你才能找到工作的目标和方向,这是大学生村官立足农村的关键一步。
二、密切群众关系 增进交流和信任
习近平在梁家河村插队将近7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当社员还是当村支部书,他始终和乡亲们一起住窑洞,一起睡土炕,一起挑粪拉煤,一起拦河打坝,一起啃着窝窝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论家长里短、“掏心窝”交流,向乡亲们学习和请教,自觉地缩短与乡亲们的心理和情感距离。1975年秋天,习近平被推荐读清华大学。回北京上学那天,全村没人上山干活,排了很长的队伍送他,足足送了十多里路,还有十几个人硬是坚持步行60多里送他到县城……这样的情景感人至深,这样的依依不舍、鱼水情深的干群关系就是在今天也很少见到。
只有生活在群众中,真心实意地密切与群众的关系、“心贴心”地增进交流和信任,才能让群众了解你、支持你、信任你,你才能了解到群众的真实心情和实际需要,你才能发现问题和差距,你才能感受到信任的力量和工作的激情。大学生村官应该学习习近平同志的真诚、质朴,把群众放在心上,放下大学生的架子和“小资”意识,通过密切群众关系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责任,把握思想方向和工作作风。这是大学生村官立足“岗位”的关键环节。
三、关注民生 从身边事做起 解决实际问题
当时的农村,社员们在冬天里除了搞农田基建外,还有一件事就是拉煤,以供一年做饭取暖用。这些煤由汽车从附近的子长县拉到文安驿公社,然后再用架子车拉到梁家河村。年年拉煤的日子,给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和困难。习近平被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后,他自费跑到四川绵阳实地考察做饭、照明,既方便,又卫生和廉价的沼气池建造技术。从四川回到村里后,习近平给社员们讲述沼气的好处,并先建好第一口沼气池,当社员用第一口沼气池的沼气做饭照明的时候,乡亲们从心里佩服这位年轻的习支书“有知识、点子多”。到1975年,全村在习近平的带领下一共建成几十口沼气池,基本上解决了社员做饭、照明的问题。
今天的梁家河村口立有一块碑,碑文是这样写的:“(上世纪)70年代初,为了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的号召,在时任村支书习近平同志的带领下,建沼气(池)60口,这口沼气(池)是保留的其中之一。1975年8月,全省沼气现场会在这里召开,村上做了经验介绍。2007年10月,按照沼气建设新技术,此井在原先的基础上改造维修为旋流布料自动循环高效沼气池,继续为老百姓服务。”
新农村建设千头万绪,各地情况不尽相同、千差万别,大学生村官如何开展工作?习近平同志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从身边事做起,把关注民生需求放在第一位,用实际行动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从点滴处入手改变农村面貌。因此,大学生村官应该踏踏实实,丢掉幻想,不要好高骛远,更不要花拳绣腿,贻误农村的改革发展和个人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这是大学生村官立足农村“干实事、真发展”的基础。
四、孜孜不倦学习 坚定政治信仰
现任梁家河村村支书的石春阳至今记得很清楚,1969年1月,习近平到梁家河村插队时,带了整整一箱子书。“爱看书”、“好学”,是梁家河村人对习近平的又一评价。在他们的记忆中,习近平经常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有马列,好像也有数理化。“那时候不通电,他就在煤油灯下看书,有时候吃饭也拿着书。”石春阳说。习近平在贫困的乡村将近7年的时间,他把那里当做“课堂”和学校,一面艰苦的劳动和生活,一面孜孜不倦地学习,通过书本“充电”、在实践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才干,明确政治方向。
习近平同志于1974年1月在梁家河村入党。据习近平的入党介绍人、梁家河村农民党员梁玉明回忆,他介绍习近平入党“完全是因为习近平本人表现好,踏踏实实干,有想法,能团结群众、团结队干部”。梁玉明介绍,习近平向党组织递交过两次入党申请书。第一次,因为他的父亲习仲勋当时正在受迫害,父亲的所谓问题影响了他,没有批准。第二次申请时,组织上按照中央“父母有问题,不影响子女”的精神,就批准他入了党。习近平同志曾激动地说过“我是在延安入的党,是延安养育了我,培养了我,陕西是根,延安是魂……”我是在延安入的党,这句话让人感动和震撼!
新农村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既有机遇更有挑战。 大学生村官一旦“落户”农村,就必须及时更新观念和改变原有的知识储备与结构,结合新情况、新需要、新特点补充新知识、增长新才干,做一个学习型的大学生村官。同时,新时期的大学生村官更要向习近平同志那样不断提高思想水平,明确政治方向。村官虽小却责任重大,其一言一行体现着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要忠实的践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就需要大学生村官坚定政治信仰,排除各种干扰,扎扎实实做好党与基层群众的第一“链接”!
大学生村官的修养就从习近平在延安插队的日子开始吧……
只有这样,大学生村官才能深刻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只有这样,才能涌现出千千万万名副其实、“德才兼备”的大学生村官!
(作者单位:新奥特集团宣传部)
- 大学生村官应摆正心态沉下身子 (2009-06-22)
- 寄语大学生村官:用一颗灼热的心反哺生我养我的爹娘 (2009-06-23)
- 大学生村官下得去 确保人员到村思想到村 (2009-06-24)
- 奋斗在农村建设第一线 基层大学生如何健康成长 (2009-06-25)
- 把好入口搭好平台 大学生“村官”管理机制迈向完善 (2009-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