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种植常见弊病
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
作者:余姚市农…
一些果农由于信息闭塞,在发展果树时心中没底,常常是“看左邻右舍”、“看人家”。存在着“随大流”的心理不敢单独“吃螃蟹”。怕冒风险,在这种心态的指导下发展果树,不仅增加了竞争的风险,且容易陷入“整锅烂”的怪圈。
纠正办法:别忘了有“同行没同利”的市场法则,在引进品种时要瞄准市场,敢于走自己的路,努力适应市场,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二:布局分散,不成规模
受小农经济影响,不少果农在发展果树时,常常以自己的直接销售能力来确定种植面积,且常常在很小的地块种植多个品种,多数人把市场定位在“自家门口”,认为这样才保险。殊不知,这种种植模式,生产规模小,品种杂乱,既难以引进先进技术,集约化管理,商品率又低,造成了市场交易的高成本,极易果品积压,难于出手。
纠正办法:人们常说“不成规模,难有效益”。要发展果品,取得成效,必须发挥本地区域优势,进行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创出本地名牌,看准“大市场”,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特别是在流通渠道,要通过专业协会、经纪人等,捕捉市场信息,要“新、准、快”,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引进品种,盲目求新
今年的实践证明,一些果农在引进品种时,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新品种就一定是优良品种,把二者等同起来。对苗木市场上名目繁多的品种,眼花缭乱,对那些越是没听说过的品种,越感兴趣。只看商家的广告,不调查研究,便盲目引种。结果是引进的品种名不符实,品质欠佳,不丰产,费了心血还不赚钱,又不知用法律维权,干吃哑巴亏。
纠正办法:不轻信王婆卖瓜式的广告,不道听途说便轻易引种。引进品种前要实地考察,要重示范,重实效。不急于大批量引进,不急于一朝致富。在科学试种后,再逐步扩大面积。
四:不讲条件,随意引种
一些果农在发展果树时,随意引种,随意性太强,常常是既不考虑当地自然条件,又不知该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盲目蛮干。结果呢?种植果树不仅没有赚到钱,连老本也搭上了,严重挫伤了果农发展果树的积极性。
纠正办法:要详细了解果树的相关知识。在发展果树时,首先要考虑发展当地高产、优质新品种。同时要了解所引进的品种良好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科学管理,才能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延伸阅读:
- 蔬菜花卉移植用生根剂成活率高 (2009-07-05)
- 合理促控芹菜增产 (2009-07-05)
- 合理促控芹菜增产 (2009-07-05)
- 观赏和药用—白芍(芍药)栽培技术简介 (2009-07-05)
- 用发酵剂制作双孢菇栽培料的机理 (2009-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