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甜瓜之乡“金皇后”牌优质甜瓜将重返东南亚市场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中国经济网新疆5月14日讯 (记者姜帆、通讯员徐宏阳) 5月的一O三团,嫩绿水淋的小瓜苗已经缀满瓜田,微风和着瓜苗发出的甜香味让人心醉。11日一大早,该团10连职工李长林一来到瓜田,立即查看几天前投放毒饵的地点,将一些毒死的地老虎和金针虫装入小纸袋中。李长林说:“我今年种的30亩8501甜瓜,全部是供应东南亚的订单瓜,我必须按“无公害”技术来生产,用投放毒饵的方式来杀害虫,就是春季保护瓜苗的一项“无公害”技术。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一O三团种植甜瓜已经有55年的历史了,由于地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南缘,光照充足,气候干旱,生产出的甜瓜色泽金黄、网纹细密、皮薄肉厚,香甜酥脆、多汁爽口而成为新疆哈密瓜中的精品。20世纪八九十年代,该团依靠地域优势大力发展甜瓜产业,年均产瓜达到4万余吨,产品曾远销到泰国,马来西亚和日本等市场,获得“中国甜瓜之乡”的美誉。进入21世纪后,因为疆内甜瓜面积激增和国内外甜瓜市场供大于求的影响,该团甜瓜种植业一度走入了低谷,面积一缩再缩,到最后每年种植不到4000亩,产品大部分为职工自产自销。也就从那个时候起,该团甜瓜就再也没有问鼎东南亚市场,这一下就沉寂了10年。对于团场而言,这段时间也是在竭力的经营,想尽最大努力保住“中国甜瓜之乡”的这块名牌。可是市场无情的现实,却经常给种植职工带来巨大损失,赔得血本无归的事经常可见,严重影响了职工的种植热情。“我都种了几十年瓜了,对甜瓜的感情那是深啊,我想大家现在都应该为重振“甜瓜之乡”的辉煌做一点事。”该团十二连种瓜职工齐云感慨地告诉笔者。

  职工群众的心声,就是团场党委想的大事。从去年开始,该团除了在引进甜瓜新品种和推广新技术上下功夫外,还利用各类媒体千方百计地宣传团场金皇后牌优质甜瓜产品,进一步扩大了品牌影响力,把团场甜瓜的品牌优势在疆内外市场又一次树立起来。今年以来,该团在农六师党委的全力支持下,和泰国福泰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拿到生产“无公害”甜瓜8501的订单合同。以订单的方式种植甜瓜,这在一O三团种植历史上没有先例,而借助这份订单,该团优质的甜瓜又将重返东南亚市场。为了把这份单子做好、做实,继续打响“中国甜瓜之乡”的名气,该团今春先后几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分析和研究种植的每个细节,进行了4次种植职工的生产技术大培训,培训率达到100%。甜瓜生产一开始,该团就组成了7个技术服务组进连入户,教育引导职工按订单要求严密生产。据统计,该团现已种植完毕订单8501甜瓜5000余亩,种植职工达121户。

  严格按照“无公害”的方式进行生产,这是该团甜瓜生产中抓的重点工作,也是团场广大种植职工操作的技术难点。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为了更好地让职工掌握“无公害”生产技术,该团生产技术部门共向种植连队和职工发放“无公害”技术规程300余份。该团“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共有六大项、33条,分别从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产品质量监督等方面做了细致的技术要求。按照生产技术要求,甜瓜生产中期要禁用化肥,合理控制用水,大力使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取代化学防治的传统方法,采取投放毒饵、灯光诱杀和设立保护带等杀虫手段,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操作规程突出简明和实用的特性,每个种瓜职工只要按规程操作,就可生产出“无公害”的精品甜瓜,该团还为了保证甜瓜的优良品质,建立了连了干部包户包片责任制,对甜瓜生产实行了更加严格的全程监督程序,以确保出口甜瓜全部是精品和上品。

  在团场甜瓜生产喜人形势的鼓舞下,该团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倍增。职工们积极拉运各类农家肥的做法很普遍,这样可有效保持甜瓜的原始风味和甘甜品质。据统计,职工现拉运肥料达700吨。保证每亩瓜田追施底肥不少于200公斤。该团三连甜瓜种植职工韩新江说:“等到七月瓜果飘香的季节,我们一定让国外的消费者们重新吃到“中国甜瓜之乡”的优质瓜、放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