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农业——让农民鼓起腰包 成增收新路子
“季季有产品、月月有收入”,这是榆林发展“四季农业”的真实写照。近日,记者在榆阳、府谷、横山、靖边、子洲等区县采访时,深刻感受到“四季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榆林最适宜发展“四季农业”
“榆林土壤类型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为绿豆、小米、荞麦等不同特色产品生产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最适宜发展‘四季农业’。”榆林市委书记李金柱说,“四季农业”是在高寒、干旱地区,借助“设施农业”的有效手段,开展全年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农产品加工、储运、营销业、畜牧业、蔬菜业、水产业及相关种植业和养殖业。
在榆林市榆阳区马合镇麻生圐圙村,猪粪变成了地膜玉米地上好的肥料,玉米地的秸秆以及部分粮食产出又被用作牲畜饲草。榆阳区马合镇“种养互补,以养致富”的新路子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89元。
记者在村民韦立山的养猪场看到,共有猪舍9栋,商品肥猪1200头。他和本村5户村民合资兴建了“农丰畜禽养殖场”,“好的时候,要8块5一斤,一头猪就能盈利800多块。”韦立山说,2008年他们为本村及周边农户提供良种猪近2000头,出售育肥猪1000头,实现年收入140万元。单今年上半年他已经卖出去种猪600头,育肥猪以及出栏仔猪将近1000头,实现收入30万元。
在府谷县武家庄乡高庄则村的万头养猪场,记者发现,每个走进场区的人都要洗手消毒,进入场区的车辆,也要经过门口的消毒池消毒。“养殖区猪舍采用集中地热供暖,还安装了空调,并拥有猪崽保温箱等。”武家庄乡长王玉成说,这养猪场的设备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每年可出栏商品猪10000头,实现利润380万元。
5000万专款促“四季农业”发展在靖边县东坑镇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记者看到,这里大棚里种植的圣女果亩产最多可达到10万元。该镇镇长石帛说,这个示范区还有大棚青椒、西红柿、黄瓜等等,产品85%都是出口的。
在子洲县前张渠小杂粮科技示范园内,大豆、玉米、蓖麻等长势喜人。何集镇旱地玉米高产示范区的玉米最高都超过了两米,可实现亩产800多公斤。
今年,榆林筹资3亿元设立了现代特色农业专项资金,市财政拿出5000万元,设立“四季农业”发展促进资金,发展以畜牧、蔬菜、水产为重点的设施农业,扶持种植业和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经营。实现草、畜、肥、粮、果生产循环和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收入循环。
据介绍,到2010年,榆林市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将达到5000元,其中“四季农业”的纯收入将达到3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本报记者 刘立春
- 山阳特色农业引领农民走上致富路 (2009-09-08)
- 江口农民田里种水菱 (2009-09-08)
- 特色农业引领山阳农民走上致富路 (2009-09-08)
- 沙县小吃——铺就5万农民致富路 (2009-09-08)
- 无公害西红柿 “映红”深山苗胞好日子 (2009-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