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个小杨书记—不服输的“大学生村官”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
每个人只有一次25岁。对于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女大学生而言,25岁也许意味着青春时尚的都市年华,然而杨荷的25岁,却只身来到了一个她此前都未曾听闻过的贫困村。

  “到明年年初这里就渐渐有3000只大肥猪了!”25岁的杨荷指着身后工地心满意足地告诉记者,而一旁的大邑县万安镇汪安村村支书汪文涛却笑了起来,“小杨书记到现在还是把猪说成只哈。”杨荷也意识到了这个错误,有些不好意思,捂着嘴笑了起来。

  “80后”“村官”

  1982年出生的杨荷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专业是英语与国际经济法。拥有八级专业证书的她能说一口流利英文,不过她现在的身份是:上安镇党委副书记、汪安村村党支部副书记,分管招商引资和建设。由于年龄的原因,村民都亲切地称她为“小杨书记”。

  “小杨书记”乐观开朗,和很多同龄人一样爱微笑、爱打扮,尽管现在柔弱的双肩上担负着别人想象不到的责任。

   2007年6月,杨荷作为成都市委组织部第二批驻村任职干部来到大邑县上安镇汪安村。该村是市级贫困村,2006年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我是经过激烈地思想斗争才决定来这儿的。”回想起以前的挣扎,杨荷的脸微微发红,“在参观完第一批驻村干部帮助农民致富的事情后,我改变了之前的想法,决定也要在基层干点实实在在的事儿。”

  带着这样的想法,杨荷来到了汪安村,而她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对村里的16个生产队进行摸底。此后,汪安村的村民渐渐认识了这个每天把摩托车当交通工具,风尘仆仆走村串户的年轻村支书。

  不服输“村官”

  汪安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生产村,之前,当地农民的收入主要靠大田种植和家禽养殖。

  怎样才能带动当地农民增加收入,这个问题摆在刚上任的支部副书记杨荷面前。

  今年8月,杨荷得知大邑县准备在全县范围内建设百个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并且给每个养猪场30%的贷款消息,“这对于汪安村是一个极好的发展机会。”由于自己之前在金堂县也做过类似的项目,她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汪书记,希望动员社员们也能尽快动手干,而她则到县、镇争取项目。

  第二天杨荷就从镇上为汪安村争取到一个建设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的名额。然而当她带着激动的心情回到办公室,准备把好消息告诉汪书记时,汪书记却告诉她,经过村社员代表集体讨论,大家不准备做这个养猪场,因为社员们普遍认为养猪场一次投入钱太多,而且不相信县里能给这么好的政策。听到这个决定,杨荷情绪激动,她决定无论如何也要跟社员们讲清楚这个项目的好处,特别是对增加农民收入带来的种种好处。

  在用了近5个小时与村代表的激烈讨论后,全体人员终于举手通过这个汪安村村集体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决定由村里的养猪大户白春燕带头组建养猪合作社,并用带头人的小名给这个小区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八妹农民养猪专业合作社”。

  为了及早建好养猪场,杨荷将工作分给每个村委委员,选地,征地,买材料,找工人都有条不紊地进行,她则负责跑资金和办理证照。结果杨荷用一天的时间就把合作社的工商执照拿到手,这个办证速度还在大邑县创造了一个新的纪录。

  目前,标准化的养猪场已经进入收尾工作,明年一月将投入使用。

  多事“村官”

  由于在汪安村建设养猪合作社的出色表现,上安镇还决定将办理另外22个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的工商执照都交给杨荷办理。在8月份的高温天气下,她用了3天时间便办理完所有村上的执照。结果由于过度劳累杨荷病倒了,这一躺就是一整天。当醒来后看到满满一床头的鲜花时,杨荷流泪了,窗外是几十号村民正焦急等着看望他们心爱的“小杨书记”。

  其实,不仅仅是养猪场,小杨书记做的不少事情都让汪安村的村民感激不已:在市妇联的支持下,专门为村里的留守儿童建立“寸草心活动室”,自己还义务担当孩子们的英语教师;帮助村民建立了五个标准化蘑菇房,现在已有三个正式投产……

  “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名科学家,不过现在看来这个梦想恐怕实现不了了。”望着面前的养猪场工地,虽然话里有着遗憾,但是杨荷脸上却洋溢着一种满足。“十七大召开以后,我们县上和镇上组织了好几次学习,不仅让我对十七大精神有了更深更透彻的理解,也为今后村上的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汪安村也要为成都试验区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