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三成大学生村官进入后备人才库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杨涌

 

  

 

遂宁市智水乡大学生村官在“小米辣创业基地”愉快耕耘。 叶新龙供图

  编者按:四川省遂宁市着力将大学生村官培养成基层组织带头人,以构建源头选拔链、定向培养链、优先使用链为载体,以用心用情提升向心力和凝聚力,打造了遂宁村官工作的特色名片。日前,遂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晓晨就相关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深度解析决策深意。

  本报记者:您好,刘部长。带着情感做工作,已固化为遂宁村官工作的“人文生态”,请您具体诠释这一理念和做法。

  刘晓晨:是否带着情感做工作、带着什么样的情感做工作将直接影响到工作成效。带着情感做工作,具体来说就是用心用情,牢固确立将村官当作自家孩子来关爱、当成人才来培养的理念,使之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寓管理于服务,注重对大学生村官的人文关怀,开展了形式多样、务实有效的主题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村官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比如,我们创建了大学生村干部QQ交流群,成立了大学生村干部联谊会,在船山区建立了市区两级的大学生村干部之家,在乡镇广泛建立了大学生村干部“情感驿站”,构建乡镇党委成员与大学生村干部谈心谈话制度,为大学生村干部搭建多种交流平台;每两年表彰十佳基层组织带头人和十佳创业带头人,在社会营造尊重和关爱大学生村干部的氛围;对大学生村干部的婚姻、家庭问题给予及时关心。船山区就曾举办过大学生村干部集体婚礼,社会反响很好。对来自外地的大学生村干部,我们还特别注重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困难。

  本报记者:遂宁着力将大学生村官培养成基层组织带头人的做法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一大亮点,请详细介绍操作路径。

  刘晓晨: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干部,核心在带头人,特别是在高素质人才缺乏的农村。大学生村干部到村任职以后,我们就将其纳入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的选拔视野,不断完善培养选拔链,让一批优秀大学生村干部成长为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头雁”。这个链条分为三段:

  一是构建源头选拔链。通过“三推一评”办法,抓好选苗工作。也就是经过村民代表会、党员大会和村“两委”会进行推荐,乡镇党委召开述职会考评,确定培养人选。同时,市、县(区)、乡镇三级同步建立动态后备人才库,对选出的苗子进行专项管理。目前,全市420余名大学生村干部进入了后备人才库,占在岗大学生村干部的31%。

  二是构建定向培养链。通过素质提升行动,促进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实施“红心向党青春行”行动,采取结对培养、定期培训、一线锻炼等措施把优秀大学生村官培养成党员。近3年来,发展了230多名优秀大学生村干部入党,在岗大学生村干部中党员占总数的66%。实施“情暖乡亲”行动,培养大学生村干部对基层群众的感情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主要以“月走十户、年访百家”活动为载体,组织引导大学生村干部进农家门、干农家活、解农家难。全市大学生村干部与困难家庭、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结成“1+3”联系对子1300余对。

  三是构建优先使用链。实施“三种模式”,选优管好带头人。我们坚持以用为先,创新富有公信力的选拔模式,畅通大学生村干部进入乡村两级领导班子渠道。通过实行“双荐双考双选”模式,选拔村级组织带头人。具体地说,通过“组织推荐+个人自荐”,“综合素质考评+工作实绩考核”,“乡镇党委遴选+党员或村民大会直选”,把表现优秀、群众公认的大学生村官选拔到了村级班子。全市共有301人进入村“两委”班子,37人担任村“两委”正职。通过实行“三票一测试”模式,选拔乡镇领导干部。经过民意票、互相评价票、组织认可票“三票”进行初选,再经过领导能力测试确定考察人选,5年来,31名大学生村官通过这一模式成长为乡镇领导干部。

  本报记者:与其他地方相比较,遂宁完善村官培养链有哪些创新之处?产生了哪些积极效果?

  刘晓晨: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努力探索新思路、开辟新途径、推出新举措,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充分总结这几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去年出台了《关于从大学生村干部中着力培养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的六条措施》,创新之处在于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村干部的成长目标,细化了培养措施,畅通了成长绿色快捷通道,设计了一张清晰的、系统的、长效的、可操作的成长路线图,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六条措施实施以来,综合效益逐渐显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为新农村建设造就了骨干力量,助推了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目前,全市有220余名大学生村干部成功实现创业,创办致富项目160多个,为3900余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蓬溪县金龙乡大学生村官唐莲带领7名大学生村干部抱团创业,创办了蓬溪县丰谊养殖公司,经营养殖跑山鸡、山泥鳅,2012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0余万元。在养殖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唐莲的带领下,当地200多户群众共同增收致富,当地群众经常会说,“有了合作社,投资不怕折,村官本领大,‘小鬼’当大家”。

  基层群众得到了贴心服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真心拜群众为师,真诚服务群众,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和欢迎。乌木嘴村大学生村官杜曦扎根农村服务4年多,定期利用远程教育设备为党员群众播放节目,结对帮扶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群众称她是“乌木嘴村民的贴心人”。船山区复桥镇5名大学生村官积极领办复兴村互助养老服务中心,让老人们实现了“离亲不离情,享乐在家门”的愿望。

  基层组织增添了新鲜血液,增强了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大学生村官经过在农村几年的摸爬滚打,逐步成长为农村基层组织的骨干力量。目前,我市共有301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有28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书记,9名担任村主任。进一步改善了村干部队伍结构,增强了村级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亲和力。文凡村书记蒲春平带领村“两委”成员理清富民兴村思路,成立土地流转经营合作社,对土地进行集约化经营,流转土地1200亩,引进龙头企业发展现代生态循环立体农业,当地农民年人均收入从2007年的3800元提高到2012年的6235元。 本报记者 杨 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