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学生村官:创办公司助农与兴业齐飞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寇敏芳 罗本平

七名村官合伙人合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开业当天,村官们展示公司销售的农产品。(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四川日报记者 寇敏芳 罗本平

    核心提示

    ◎今年8月,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镇7名大学生村官共同组建攀枝花首个大学生村官公司。

    ◎公司成立后,帮助农民卖了17000斤芒果,每斤收购价比市场均价贵0.3元左右。

    ◎公司本身离现代化公司仍有一些距离,从运作上看,更像一个合作社——公司7个合伙人之间缺乏明确分工,对政府依赖性强。

    9月,攀枝花市西区的芒果基本已经采摘结束,格里坪镇庄上村村民李世民与本村村官所开的公司合作,15亩芒果地比去年多挣了5万元。

    10月11日,记者在庄上村村委会见到了村官公司——攀枝花市农易达青年创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郑清尹,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庄上村的大学生村官。今年8月,郑清尹与格里坪镇6名大学生村官共同组建攀枝花首个大学生村官公司,西区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同时成立。

    一边任大学生村官,一边当老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否一肩挑?

    创立

    七名大学生村官组建公司

    “西区特色农产品挺多的,但是都没啥知名度。”郑清尹说的是西区农业的实情。作为攀枝花面积最小的区县,农业基本上集中在格里坪镇,辖区内种植面积最大的芒果仅有1万多亩,不到全市芒果种植面积的十分之一。

    然而,西区却是攀枝花芒果的发源地。“梅子箐是攀枝花最早发现芒果的地方,但是却没落了。”三年前,郑清尹考取了格里坪镇的大学生村官,被分配到庄上村,这里有西区的万亩芒果基地,然而芒果产销与其他区县相比都有很大差距。

    郑清尹家在东区,对比自家经营的合作社,她发现,庄上村芒果产业严重缺乏管理,农户种植技术落后,合作社市场渠道不畅,农民丧失了信心。李世民家就是典型例子,虽然有15亩芒果地,但是疏于管理,去年一年仅卖了4万元。

    今年初,郑清尹遇到在镇上其他村里当大学生村官的朋友,交流中他们有了开办公司壮大产业的想法。与此同时,西区正在筹建大学生创业基地,郑清尹和相关部门沟通后,产生了一个更加大胆的想法:为何不借助创业平台,把格里坪镇的农产品整合到一起,开办一个村官联合公司?

    8月,格里坪镇7名大学生村官组建起攀枝花市农易达青年创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部”设在庄上村的村委会,平时借用村委会的办公室开会,公司七个人既是老板也是员工,更多的时候,田间地头就是他们的办公室。与此同时,西区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也落户格里坪镇,通过对接政府项目,创业基地帮助公司从攀枝花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争取到一笔38000元的项目资金。


目标

    叫响西区小农业品牌

    开公司之前,郑清尹已经把最好卖的芒果作为叫响西区小农业品牌的突破点。早在3月,郑清尹就在联系专家为农民开展芒果管护培训,“不管办不办公司,作为大学生村官,要对村里负责。”她认为最有效的办法是“抓落实”,当农业专家离开后,她“盯着”芒果种植大户,监督他们按照专家讲解的方法管护。

    果然,到了芒果收获的7月,李世民等几户重点监控户的芒果品相和质量都比以往更好。公司一成立,就与成都一家互联网公司谈成合作,由对方负责农产品销售和市场开拓,农易达公司负责供货。

    攀枝花芒果的发源地在梅子箐,郑清尹他们决定以地名命名芒果。打开手机微信,在合作商的网络商城上,“梅子箐芒果”赫然在列,“接下来,我们还打算注册品牌,把西区的芒果做强。”郑清尹说。

    9月底,西区芒果基本采摘结束,农易达公司帮农民卖了17000斤芒果,每斤收购价比市场均价贵0.3元左右。示范户农民尝到了甜头,其余农民也主动找上门希望明年能跟公司合作。

    郑清尹并不满足于芒果,大学生村官们对10个村进行摸排调研,发现格里坪镇苏铁山药、椪柑、噹噹鸡等特产都是“人无我有”的佳品,但由于种植面积小、养殖数量少、运输困难等原因,缺乏市场认知度。9月底芒果收货基本结束,郑清尹又打起了山药的主意。目前,她正在和同伴试验山药保鲜包装方法,“解决长途运输、长期保鲜的难题后,希望可以通过互联网推广,走向高端礼品市场”。

    短板

    公益有余市场化不足

    虽然在公司的指导下,农民的种植规范了不少,但是公司本身离现代化公司仍有一些距离,从运作上看,更像一个合作社——公司7个合伙人之间缺乏明确分工,业务开展单一,赢利点不清晰,对政府依赖性强。

    这种尴尬也许是公司与生俱来的,一方面公司的创办人是大学生村官,肩负农民增收、产业发展的重任;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公司的创始人,必须要靠持续的收益维系企业走向成熟。而目前来看,公司主要的收益来自销售提成,但随着农户个人互联网销售意识的提升,赢利模式随时都有被打破的危险。

    此前,西区河门口街道成立了“社会企业”,即以社区为主体,开办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在辖区内开展保洁、物业等服务,吸纳困难群众就业,盈利反哺社区。格里坪镇镇长助理崔超介绍,镇上已有某些村成立了类似的村集体企业,大学生村官开设的公司也定位在公益性质,今后可借鉴“社会企业”的模式。不过,公司性质毕竟不是村集体企业,利益如何分配,盈利空间如何把握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今年是第一年,我们是一边摸索一边前行,公益性是肯定要坚持的。”崔超说。

    队伍不稳定则是村官企业的又一个“隐患”。按照国家最新政策,2014年之前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在当前合同服务期满之后将不再续签,而村官公司的7名大学生村官全部是2014年之前选聘的,有一人今年年底将离开大学生村官岗位。对此,西区组织部人才办主任张琳表示,为离岗大学生村官解决出路问题是西区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主要功能之一,在充分尊重大学生村官的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可以选择继续从事创业项目,“当然,如果不愿意干了,我们也有退出补充机制,引导其他大学生村官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