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进村,路有多远?

来源:长河晨刊 作者:刘春杨
    新一轮的大学生就业工作告一段落,济宁爆出500名大学生竞聘“村官”的新闻,其他地市“村官”也纷纷走马上任,而在德州,“村官”一职并未受到大学生追捧。近日,记者在农村采访时,真切感受到了农村对大学生的呼唤和需要,让我们来听听他们不同的心声。

新闻事件

大学生成了农村个体企业的“宝贝”

    二屯镇程何庄村有家生产疏沙塑料管的个体民营企业,该厂去年招聘了两个大学毕业生,一个在内搞研究练技术,一个在外搞营销跑业务,一年下来厂子的效益明显提高,他们简直成了厂子里的“宝贝”。
    企业经理吴国栋告诉记者:“以前只顾自己经营,根本没想到引进大学生这条路,后来村里领导开会经常说一定要重视人才、引进人才,我才尝试着通过招聘大学生引进人才,没想到这一试我厂子的效益提高了这么多。这俩孩子刚毕业,有一腔创业的热情,工作起来特别卖力,我给了他们足够的信任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希望他们能为我们村子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村支书心声

我们天天盼着村里来位大学生

    “要致富,先修路”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提出的口号,如今农村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面对进一步的发展仍有一些实际困难,如果让村干部再说句心里话,他们恐怕都会说:“要发展,进人才。”由于存在村干部老龄化加大、接触新生事物缓慢、观念有待更新等问题,村委会的领导们恨不得亲自去请大学生到村子里来,但是呼多却应少。
    “现在我们村面临新的发展,虽然我们有踏实肯干的村干部和村民,但仍迫切需要大学生这样的年轻力量为村子的发展注入活力。”程何庄村党支部书记商春会对记者说。位于德州近郊的程何庄村有870户居民,为了进一步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全村各方面的发展,商春会提出了“创建经济强村,打造文化大村,构建和谐文明,发展生态旅游村”的构想,并与全村人一起向着这个方向努力,但是在施行的过程中却时常感到缺少了什么。“我们最缺的就是人才!我整天盼望着有大学生能到我们村子里工作,但是哪有那么容易,毕竟村里条件不如城里好,我们这几年去江苏华西村、河南南街村等地考察,看到人家之所以成为经济强村,除了引进资金、技术、信息等,人才的引进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程何庄村领导对大学生的渴求不是凭空呼唤,而是曾经尝到过知识就是力量的甜头。村里为了发展生态旅游业,准备逐步扩大绿化植物的面积,但是种了大半辈子地的村民面对园林绿化却犯了难,“我们请来了绿化办公室的王德泰先生给我们指导,人家大学学的就是园林专业,这儿圈圈那儿点点,就设计出了合理又漂亮的绿化图,不佩服不行啊,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才!”商春会说,“我们村河北梆子剧团也是因为请了专业学过曲艺的李文通老师才有了提高,这些活生生的例子都提醒我人才是多么重要!但是实施起来又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现在乡政府已经有了下基层工作的大学生,什么时候大学生也能来到我们村子就好了。”商书记既遗憾又充满希望地说。

大学生直言

热情有余,但甘愿当“村官”者寥寥

    究竟有多少大学生愿意进村工作?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某高校的几位大学生,他们多为明年毕业的大四学生。面对记者的提问,他们虽表示出了下基层工作的热情,但没有一个人真正打算到农村就业或有意甘当“村官”。
    “我也是农村孩子,家里世世代代都在农村生活,到我这一辈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从农村走了出来,家里人都盼着我有大出息,我毕业又回到农村,家长肯定会失望的,其他亲戚邻居也会不理解,这是我最大的顾虑。”
    “我生长在城市,已经适应了城市的环境,让我到农村我会不习惯,毕竟现在大部分的农村还是相对落后的,我渴望的是到大都市生活,并且为了这个目标努力着,今年考研我就想报上海的院校。”
    “我河南的表姐毕业后就去做了‘村官’,但是她说虽然已经对工作条件有限等困难有心理准备,但是实际工作起来还是力不从心。咱们大学里学的东西根本用不上,他们接触的全是村里琐碎的事情,这让本来学习很好的她心里有很大落差,突然觉得自己不中用了,想为村民解决问题,但不知从何入手。”
    “我的一个同学考上了选调生,虽然不是到村子里工作,但也要先到乡镇锻炼一年,他整天抱怨工作条件不好、设施不齐备,不过他也会自我安慰说‘反正呆不了多久就走了’。现在就业形势这么严峻,我也想过毕业后去农村支教或者去村委会工作,但是能不能长久呆下还要看去了之后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