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惠民县实施“两个体系”建设 探索大学生“村官”管理使用新路子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吴焕梅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去年以来,惠民县按照上级安排部署,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先后选聘了26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为进一步引导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服务农村,我们积极创新措施,以建立大学生“村官”管理体系和干事创业体系为突破口,规范日常管理,加强教育引导,不断完善培养机制,在大学生“村官”管理、培养与使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搭建服务平台,建立大学生“村官”管理体系。为促进大学生“村官”认真履行职责,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通过创新管理方式,建立和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一是健全了大学生“村官”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在县、乡两级成立大学生“村官”管理办公室,负责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指导和督查,建立了严格的个人档案、考勤考绩、工作日志、定期述职、工作例会、考核奖惩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周例会、月总结、季汇报、半年和年终考核成为一种基本模式,有效促进了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同时,在村一级实行了“三定一承诺”管理制度,即根据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长,对他们实行定岗、定责、定任务、承诺目标的管理制度。年初,根据农村工作实际需要,由所任职村与大学生“村官”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因人定岗、因岗定责,强化目标责任管理。二是建立了大学生“村官”自我管理机制。针对大学生“村官”思维活跃,自我意识较强,理论水平较高,实践能力相对偏弱的实际,我们在县乡两级成立了大学生“村官”自我管理组织,引导他们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配合县、乡两级做好有关政策上传下达、活动组织、联系协调等工作。在乡镇一级,在乡镇党委的指导下,成立大学生“村官”自我管理小组,大学生“村官”在自主协商、推选的基础上,产生1名组长,2名副组长,负责协调、组织大学生“村官”自我管理工作。同时,在“自管”小组内部,结合自身专业和特长,成立法律、农技、经济、规划等志愿服务小队,通过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专题调研等活动,充分发挥“自管”功能,积极向群众体现“村官”扎根农村、献身基层的决心,树立大学生“村官”的良好形象。在县一级,成立大学生“村官”自我管理工作部,在各乡镇大学生“村官”自我管理小组民主推荐基础上,产生1名部长,6名副部长。自我管理工作部通过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实践、社会服务和文体活动,创办《村官之家》月刊,开通“大学生村官论坛”等,不断强化大学生“村官”之间的沟通交流,推动信息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本领。目前,县、乡大学生“村官”自管组织共开展敬老爱老、清扫街道、绿化环保、法律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300余次,帮助困难群众700余人次,开展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社会保障等专题调研活动70余次,撰写调研报告240余篇,向乡镇党委和有关部门提供各类建议500余条。  

强化帮扶激励,建立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体系。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管理是基础,培养是关键。为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扎根农村,人尽其才,我们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体系,健全完善了培养帮扶机制,为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铺平了道路。一是帮助大学生“村官”梳理干事创业的思路。为使大学生“村官”明确所在村的发展思路,确定发展目标,县委要求各乡镇党委协助大学生“村官”对任职村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在充分研究当地实际和上级政策的基础上,帮助其梳理干事创业思路,确定任职村产业发展项目计划。通过前期调研,目前全县已经筛选出大学生“村官”可行性发展项目120余项。二是组织相关部门搞好对接,帮助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为使发展项目落到实处,县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对所上报项目进行筛选的基础上,合理划分项目类别,并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项目政策对接活动,组织财政、农业、水利、交通、扶贫开发等县直部门及群团组织召开项目对接会,为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搭建平台,并在项目、资金方面给予支持。目前,全县上半年大学生“村官”项目对接活动已经召开,共有50余个项目与相关单位对接成功。三是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激励机制。结合大学生“村官”所取得的实绩,定期开展 “优秀大学生村官”评选活动,对群众反映好、创业意识强、工作业绩突出的同志,授予“优秀大学生村官”荣誉称号,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并对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事迹,及时总结工作中的好经验做法,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同时,积极争取县财政支持和上级资金扶持,设立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奖励基金,对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典型,给予物质奖励。在此基础上,积极解决优秀大学生“村官”的政治待遇,对事迹突出的非党大学生“村官”,在广泛征求群众、村两委班子成员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吸收入党;对特别优秀的党员大学生“村官”,及时任用为村党支部副书记、村支部书记等职务,由虚职变为实职,为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创造平台。目前,全县已经有15名非党大学生“村官”因成绩突出被纳入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范围,2名优秀的党员大学生“村官”正在办理村支部副书记聘用手续。  

实践证明,我们通过实施“两个体系”建设,有效推动了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工作的顺利进展,在锻炼培养大学生“村官”、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发挥了大学生思维敏捷、思想解放的优势,增强了农村基层工作的活力。通过系列培养帮扶措施,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比如,辛店乡孔家村主任助理赵亮在乡镇和县畜牧局的扶持下,协助村主任为村里建起惠民县第一家养猪合作社--惠瑞养猪合作社,并计划建设成鲁北地区最大的合作社。同时,成功引进了投资300万元的环保项目--惠祥特钢废渣处理厂。又如,姜楼镇三岔口村主任助理刘振发挥自身法律专业优势,经司法所培训锻炼后,先后为村民调解民事纠纷9起,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再比如,胡集镇八沟张村主任助理李迎滨积极推动本村养殖小区建设,新建40万元高科技大棚2个,加快了任职村农业产业化调整步伐。  

二是充分发挥了“六员”作用,实现了大学生村官的社会价值。经过半年多的实践,大学生“村官”通过自我管理组织,积极开展“星火义工”、志愿者服务队、留守儿童帮扶、敬老爱老、法律咨询等一系列社会服务和主题实践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大学生村官的“六员”作用,体现了社会价值,赢得了群众好评。比如,李庄镇组织全镇大学生“村官”加入“星火义工”组织,利用周末节日开展各类社会服务活动,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1000余件次。又如,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形势下,姜楼镇组织开展了大学生“村官”联系乡镇企业活动,联系过程中熟悉了解企业经营,为企业及时发布信息,同时,他们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积极为任职村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先后帮助90余名返乡农民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还有,胡集镇的“敬老爱老”活动、何坊乡的“访贫问苦”活动等等,既锻炼提高了大学生“村官”综合能力素质,又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  

三是优化了农村干部队伍结构,拓宽了农村基层干部选拔视野。通过实践锻炼,广大大学生“村官”的农村基层工作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为开展好农村和基层群众工作开了好头。同时,他们积极参与到村“两委”班子的工作中,使村“两委”班子增强了工作活力和干事创业的动力,农村班子整体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民群众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一些大学生“村官”成为所在村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由虚职变为实职,大大拓宽了农村基层干部选拔视野,优化了农村干部队伍年龄、文化结构,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推向前进。(吴焕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