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大学生“村官” 陌生土地上演绎别样精彩

来源:威海日报 作者:曹石岩

和谐的干群关系,让姜旭辉(右二)找到了回家的感觉。(记者 夏志忠 摄)

宋吉超(左一)到村办企业了解情况。(记者 夏志忠 摄)

  行走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这些学生气未脱的“村官”每天都在演绎着别样的精彩。“最完美的5年计划”“最棘手的问题”“最震撼的一幕”……期待着,困惑着,充实着,采访中,记者真实地感受到,这些正在发生的点点滴滴记录着他们的成长。

  “最棘手的问题”

  从莱阳农村走出来的姜旭辉,上学时就一直有一个梦想,要做一名村官。在她的脑海中,经常浮现这样的画面:做了“村官”的她会给村民们营造一个舒心的生活环境,住在干净、整洁的“大高楼”中,农民也能和城里人一样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来到高区田和街道办事处东河北村,她的这个愿望实现了。但一件最头疼的事情自她上任以来一直伴随着她———旧村改造完成后,东河北村将如何完成村民变市民的全方位顺利衔接?

  上任伊始,东河北村就顺利实现了328户的旧房拆迁,旧村改造进展比预期顺利许多。村党支部书记傅承东便和这位高学历“村官”谈起了村里5至10年的发展计划。这位年仅30岁的“少壮派”当家人告诉姜旭辉,按照目前的推进速度,明年全村就要启动村改居工程,届时村民变市民,养老、医疗、下岗失业再就业、人口老龄化、退耕还林等问题都是摆在两委班子面前的头等大事,他希望这位学文科的“村官”能在村务工作体系建设方面助他一臂之力。

  “其实,这项工作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我知道不能一蹴而就,但这是个让农民得实惠的事情,我必须尽我的全力加速村改居顺利衔接。”姜旭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她找来了新农村建设资料查阅,并通过自己的导师联系上一位主要研究新农村法制建设问题的福建教授。她将东河北村可能面临的问题一一列出,寻求帮助。她还根据目前农村经常遇见的房屋拆迁纠纷、交通肇事纠纷、青少年犯罪等问题,试图将法律中涉及的这些内容整理成册,分发给每位村民。

  姜旭辉说,她还要广泛开展调研,到市区几个成功的村改居典型那里去取经,如果有可能,她要同新农村建设的专家面对面交流,尽可能多地掌握国家政策,和东河北村村民一起谋划美好未来。

  “最震撼的一幕”

  “这是怎样的一双手啊———手心手背上全被老茧覆盖着,因为常年在工地、果园里干活,手上都爆了皮,露出鲜红的嫩肉,不几天,嫩肉又被磨出新的茧子……”“村官”丛静眼里噙着泪水告诉记者,这是她见过的“老茧最多”的一双手。她描述的是杨家台村村委会主任戚其友。

  不仅仅是戚其友一人,在杨家台村,每一名村干部都是上山干活的“好把式”。“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村干部。在我的印象里,书记,主任都应该坐在办公室里处理村里事务,指挥村里的干部党员们干工作;或者是去办事处开会,在外面处理各种事务。上班的第一天,我就觉得自己的认识不适用于杨家台村。”丛静继续向记者讲述她的震撼。

  杨家台村党支部书记戚其宾、村委会主任戚其友都已年近花甲。在丛静上任的半个月中,这一幕最熟悉:戚其宾带着米、面,顶着烈日去90多公里外的参池子干活,一干就是四五天。不仅是亲自去看管海参池子,村里的果园,无花果采摘园,水沟,道路,哪怕是路边的杂草,只要看到哪里不到位,他都是亲历亲为。戚其友是在烈日下指挥干活的“头儿”。一双拖鞋,一件长袖衬衫挽到胳膊肘,一条长裤挽到膝盖上,和水泥、清垃圾,样样干在最前头。

  “昨天,有人来村委会找主任,我把他带到工地。见到主任时,他说,‘小姑娘你别随便找个人来糊弄我,不在就不在,我明天再来吧。’”这尴尬的一幕让丛静哭笑不得,她告诉记者,在杨家台,看不出谁是干部,所谓干部就是“干活在最前面的人。”

  在经区凤林街道办事处,记者看到杨家台村的情况介绍:杨家台村共89户,村集体总资产达到2245万元,集体经济纯收入370万元,居民人均年收入11276元。米、面、油、购物卡、各种劳保待遇……杨家台还是经区第一个为农民办理失地保险的村子。“最需要说明的是,杨家台村集体经济雄厚,从村资产几万元发展到千万元,这些村干部都是创业的功臣。”丛静告诉记者,由于是集体经济,按人头平均分配,这些村干部干得多并不意味着工资收入就高。他们的福利和村民是一样的。

  “杨家台的一切,颠覆了我对村干部的认识。”丛静告诉记者,不仅仅是书记、主任,所有的两委成员,党员、干部都是干在一线。

  村委委员戚爱旗说过一句话让丛静印象深刻:杨家台人的手没有好手,天天与土地打交道,怎么可能有一双细嫩的手?可是在丛静的眼中,杨家台人的手都是伟大的手,高尚的手。“杨家台人这种朴实,务实,敬业,责任,让我震撼,更让我越来越喜欢这片土地。”丛静说。

  “最自豪的事情”

  来自滨州的王延芹选择“村官”的道路并不平坦。她在日记中曾经写道“无论是网上还是别人口中都会听到对村官歧视的话语,‘村官只是缓解就业’,‘村官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让她没想到的是,到基层第三天发生的一件事情,让身为“村官”的她倍感自豪,让她对今后三年的“村官”工作充满信心。

  8月10日上午,一阵急促的电话声回响在工业新区汪疃镇政府办公室。“听说你们镇上来了个懂种菜的学生,俺想跟她请教点问题,成不?”一位村民在电话中询问道。经打听,这位大叔姓赵,是草庙子镇人,家里专门从事蔬菜大棚种植,工作人员立即将王延芹的电话给了赵大叔。

  “当时听说外镇的人点名找我,惊讶之余还多了一份自豪感。”王延芹说,当时,赵大叔提出的问题特别专业,温室结构下大棚如何耐寒,番茄、黄瓜如何高产……

  书到用时方恨少能恰到好处地形容她当时的感觉。为了给赵大叔一个满意的答复,王延芹找出了“久违”的专业书籍,对于一些书本上找不到的难题,她就求助于在北京的导师。几天之后,王延芹答复赵大叔,对他的疑问一一作了解答,赵大叔满意地说:“太羡慕你们村的人了,俺们盼星星、盼月亮,也巴望着能给俺们派来个懂文化的学生官。”

  现在,王延芹和赵大叔成了“忘年交”,两人经常就种植问题相互探讨。“这件事情让我特别自豪,因为我知道村民对我们其实抱着很大的期待,在他们眼里我们不仅仅是‘学生娃娃’。”

  “最让我感动的人”

  “在我看来,村支书对我而言就是共产党员的典范,是用实际行动教育学生的优秀老师。”在高区初村镇东南村担任主任助理的“村官”宋吉超告诉记者,在上任三周的时间里,他亲眼目睹了村党支部书记张和平的一言一行,真正理解到什么是为民办实事的村干部。

  宋吉超记得,他刚到村里报道的第三天,张和平带他参观了建设中的恒山生态园。途中,发现流水经过鹅卵石路面时需要增砌一小段甬路,张和平二话没说,挽起袖子就干了起来。“我当时特别惊讶,这与印象中的村干部大相径庭,踏实、纯朴,凡事亲历亲为,这是他给我上的‘第一课’。”宋吉超坦言。

  除此之外,做“一家之主”就要发展经济,走村民、集体共同富裕的道路,是张和平“传授”给宋吉超的另一门课程。“做‘家长’就要让全家人收入都提高,生活有了保障,人心就能齐,鸡毛蒜皮的纠纷就少了。”张和平经常对他说这样一句话。

  “他对老百姓的事情一般都有求必应,从来看不到一点官架子,这是我来做‘村官’,必须要学会的知识。”宋吉超告诉记者,几天前,本村的一位大姐找到了张和平,由于出了意外,家里的经济突然变得非常紧张,她想重新找份工作。张和平不但当即为其安置了工作,还答应为她家里提供必要的帮助。

  这些点滴的小事都让刚走出校门的宋吉超甚是感动。“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小事”成为了他的座右铭。

  “最完美的五年计划”

  “人生规划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人毕生的成败。而在生存竞争激烈的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正确的人生规划以立身处世,这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村官”薛帅帅日记中的一段话。

  根据“村官”选聘规定,一般“村官”的任职期限是三年,到期后根据实际情况,可续聘。这就意味着三年后,薛帅帅们还要面临再次择业。“竞争很激烈,就业压力很大,只能早做规划。”薛帅帅告诉记者,为此,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2011年前争取考上公务员;2013年前,争取考上研究生。

  根据“村官”选聘的规定,“村官”在任职两年后,符合规定的,参加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制考试时,均享受一定的加分优惠。“两年后,考取当地乡镇级公务员可以加8分,县级以上公务员可加4分,当地事业编制加10分……”薛帅帅掰着手指头告诉记者。这个1987年出生的“大男孩”爱学习、爱钻研、爱写东西,对于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虽然并不确定未来是否能真的如愿以偿,但是,他考取公务员的决心很是坚定。

  “第一次来威海就爱上了这个城市,我就职的远遥村也是出了名的富裕村。现在中心渔港的建设给村子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希望在这个地方能多学点东西,为自己日后就业提供实践经验。”薛帅帅告诉记者。(本报记者 曹石岩 徐榕蔚 通讯员 焦真伍 韩霜 高雁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