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政绩却也感受孤独 大学生村官几多欢喜几多愁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沈轶伦
当了两年的“村官”,大学生小林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经历:刚来农村,有点铁面无私,可和农民朋友打交道多了,才知道处理 农村事务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上海青年研究中心近日开展了一项“大学生村官生存与发展”调研,结果发现本市近1000名大学生村官为农村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但现实工作中还面临着诸多考验。
有心扎根广阔天地
调研选取了在奉贤区工作的161名“大学生村官”,他们的工作年限在半年至两年不等。调研发现,161名大学生中有65%出生在农村,他们选择当村官,主要是出于对农村的热爱。86%的“大学生村官”初衷是到基层锻炼累积经验。
“我们对当初的选择很满意。”这些大学生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也许能说明这一问题。在满分5分的评比中,职业环境、与上级的关系均为4分,与同事的关系为4.1分。调查表明,88%的大学生村官希望续聘留在村内,94%的大学生村官希望得到进一步提拔重用。
不熟悉农村遇尴尬
然而,调研同时显示,部分大学生村官在短时间内较难适应“村官”角色,有68%表示自身经验不足、能力有限,不能解决村民遇到的问题;有50%的认为对农村不了解,没有掌握在农村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
不过,大学生的热情和创新力也在“村官”工作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有一名大学生村官得知村里的耕种土地只有1000多亩后,带领村民饲养蝎子,目前已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村民们的态度也从最初的不理解、不支持转变为现在的共同合作。
感觉一个人在战斗
当前,上海市郊区对大学生村官的正式职务定位为“助理”,即担任村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或村干部助理。很多大学生村官其实不是村官,也不是公务员。不少大学生村官因无法确认自己向上流动的路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展工作的积极性。
此外,超过两成的大学生村官表示在村内属于“少数群体”,没有朋友,很孤独。不少大学生对北京“一村两名大学生村官”的做法表示羡慕,他们需要同伴的支撑和情感上的归属。
延伸阅读:
- 2008年上海选聘200名大学生“村官” (2008-05-14)
- 当“村官”可成大学生成才新选择 (2008-06-23)
- 上海首批198名大学生任村官 3年内每村至少一名 (2008-07-25)
- 热衷当村官 上海逾两成应届生08年基层就业 (2008-07-25)
- 上海大学生:不做都市“白领”爱当郊区“村官” (2008-07-26)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