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机制 推进新村建设和谐发展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担负着带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近年来,我们紧密结合县情实际,按照“农村要和谐,支都是关键;党内要和谐,班子是关键;干群要和谐,党员是关键”的农村基层工作原则,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机制,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创新村干部选拔任用桩钳,让群众享有选择“当家人”的权力。积极推行村民自治,把选好村级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让群众和党员一起参与,选出自己的“当家人”。我们采取 “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组织培养”等方法,大力实施“能人进班子”工程,通过“选、派、请”等多种途径,把懂经营、善管理、有见识的经济管理能人、科技致富能人、营销服务能人选拔到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中来。注重从大专及大专以上的毕业生中公开考任“村官”,按学生分配对待,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工作期间,既受乡镇、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监督考核,又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同时,每半年召开一次村民代表大会、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大会,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大学生“村官”的表现进行测评。工作两年后,经考核合格,招录为乡镇干部。积极稳妥地推行“一肩挑”和交叉任职,设岗定编,精简村干部职数,提高工作效能。
二、创新村干部考核管理机制,使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的人得到重用。加强对村干部的考核管理,使其既享受政治待遇,又接受考核和监督,增强了村干部的责任意识,也使他们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我们把村干部纳入全县干部管理范围,建立村干部档案,将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每年工作业绩、审计结果、体检报告、奖惩考核、工资变动等统一归档,由县委组织部管理,村其他干部档案由乡镇党委管理。制定了《农村基层干部目标管理办法》,将干部绩效考核延伸到村,把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两委会”每个成员,每年开展一次村民评“村官”活动,形成了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干部目标管理体系;将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一个系统综合性工程,制定了考评细则,把单项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把考核结果与工资待遇、职务升降相挂钩,实行浮动制工资,奖优罚劣,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实施“底线管理”,将计划生育、群众上访、安全稳定、党风廉政等工作作为硬指标,实行否决制。同时,为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每年评选10%的红旗党支部,15%的优秀党支部,85%的合格党支部,倒排10%产生相对后进支部;评出“十佳党支都书记 (村委会主任)”、“十佳致富带头人”、“十佳团结户”等,激发了基层组织、党员干部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在全县各村设立了纪检委,聘请了党风廉政监督员,对村党支部、村委会及重大工作进行监督,前移监督防线,推行村干部任前廉政谈话、诚勉谈话、述职述廉等监督制度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年度审计和离任审计制度。在村支部、村委会及村民权利的行使上,实行“决策前,每户必访,收集民意,提出方案;执行中,组织实施,协调配合,群众监督;执行后,公布结果,接受监督,限时纠错”的决策及执行决策“三部曲”,形成了“支部领导,村民自治;管理民主,正确决策;职责明确,制度健全;班子团结,成员融洽”的良好局面,加强了村党支部的领导、组织和监督作用,发挥了村委会及村民的积极能动性,使农民群众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三、创新待遇保障机制,消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今年,在县财力短缺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村干部薪酬标准,实行县财政发放,专户管理,杜绝了村干部多年见不到报酬的现象。在政绩考核、民意测评、组织考察的基础上,将13名优秀村干部破格提拔享受副科级待遇,不仅工资提高到916元,还能看上文件,使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待遇都有了提高;对1991年以前任职的,现已满20年、正常离任的5名村党支部书记每年给予300元的生活补贴;试行为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每两年为村干部体检一次,体检费用由县财政负担。对参加工作满20年、在乡镇连续担任副职10年以上,现仍在乡镇工作的6名干部,按干都任用有关规定给予正科待遇;对现任的村党支部书记连续任职满20年、正常卸任的,卸任后每年给予1200元的生活补贴。这一系列举措,使村干部平时有人关怀,困惑有人解决,难处有人帮助,干有所得、退有所养、病有所保,极大地激励了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收到了一石数鸟的作用,改变了过去因农村工作重、强度大、村干部待遇差、无保障而不愿当村干部的现象,形成了大学生争相考村官、能人竞争当村官、村官教业谋实绩的良好局面。
四、创新村级后备干部储备机制,不断加强农村党员干都队伍建设。目前,我县农村支部书记的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文化程度偏低。为此,我们一手抓选人用人,一手抓人才储备培养,使农村党员队伍不断加强,层次不断提高。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发展工作制度,完善农村党员发展公示制,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对一年不发展党员的村党支部通报批评,两年不发展党员的党支部黄牌警告,三年不发展党员的村党支部书记责令辞职,初步解决了少数村党组织长期不发展党员、无妇女党员及年轻党员比例低的问题。同时,加强了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使党员成为后备干部,后备干部成为带领全村群众共同致富的正式干部。坚持利用县乡党校、农民夜校、党员电化教育阵地,分层次对两委干部和农村党员进行培训和轮训;与省行政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校县联谊,培训村干部及后备村干都;鼓励村干部及农村党员参加学历教育,并给予适当补助,使他们通过学习党的农村政策、农村群众工作、农村实用技术和农村民主管理等知识,增强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积极探索农村基层组织设置与农村经济社会变更相结合的内在规律,打破单一的以行政村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形式,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有利于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要求,优化组织设置,强化党员队伍。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在协会上建立党组织,在农村“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对无职党员设立非职务性岗位,明确职责要求,让每个党员尽到一份责任,发挥应有作用,示范带动群众。
五、创新活动阵地保障机制,为党员干部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我们把党员活动阵地建设作为保证党员先进性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在充分征求基层党组织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依据村情民意,设计建设图纸,确定建设方案。在资金上,采取“财政补、党费奖、乡镇挤、向上争、党员干部投工投劳”等办法,多渠道筹措建设费金。对一些特别贪困的村,实行“财政理单”、政府包建,确保不增加乡村债务,不向农民推派一分钱。在抓好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完善内部配套设施,购置彩电、DVD影碟机、党员教育光盘等文化娱乐器材及科技教育资料,下发到村,使各村都有了标准化的党员电教室。同时,依托活动场所,经常性地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学习教育、实用技术培训和文化娱乐活动,彻底改变了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学习无场所、活动难组织的状况。现在,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成为党员群众的生活之家、学习之家、活动之家,也成为村上的议事中心、决策中心、文化中心、培训中心和信息中心。(作者系中共旬邑县委书记:刘新余)
- 杨凌12名大学生村官赴周至上任 (2007-05-10)
- 神木80名“大学生村官”将到村任职 (2007-05-18)
- 大三学生成村官笔试状元 曾为支农休学一年 (2007-05-22)
- 15名大学生将任“村官”助理 (2007-08-14)
- 陕西西安:50名大学生赴基层服务两年 (2007-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