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村官出路篇:期满后心态多样
![]() |
![]() |
大学生“村官”是充满朝气、智慧与激情的一个群体,当他们满怀憧憬地投入到农村去工作、去创业,无论局面是否打开,是否真正引导、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面对他们的,更有3年任职间和期满后的多种困惑:频繁被借调、创业贷款难、考取公务员难……
要从源头上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除了大学生“村官”们要能适时调整个人心态,不断加强涉农学习和培训,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在包括金融制度、综合考评、报考公务员等诸多方面,为大学生“村官”提供便利和服务,激发他们在农村广袤的热土上干出更大成绩,解决“村官”们当下面临的困难,以及3年期满后的困惑和担忧。
我们期待并祝福大学生“村官”们。
出路篇
三年期满后的N种心态
调查发现,大学生“村官”的出路主要有三个。一为是创业,创业最现实,可以就业和分流;二为考公务员,很多“村官”梦想成为公务员;三为服务届满后二次择业。
但是,3年合同期满后,得失之间,他们该如何厘定自身价值,再次选择人生之路——留下还是离去?
“走到哪里算哪里”的心态
渭南市富平县2008年来了24名大学生“村官”,次年增加了39名,63人的平均年龄约24岁。虽然大家都说要把“村官”当成长期工作来做,不要抱那种暂时工作的态度,但这些想法与现实还是有冲突,主要的矛盾就是任期3年的问题。
在富平县杜村镇南韩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大学生“村官”邵海峰表示:任期满后怎么办?组织没有具体安排,所以大家都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把剩下的时间安排下来。
邵海峰介绍,截至去年,全县已有10名“村官”结婚。3年与长期很冲突。在24岁这个年龄上,工作和个人的事情都很现实,也挺矛盾。据统计,富平县63个“村官”中,成绩比较突出的约有五六位。“作为‘村官’,不是说没有想干事情的决心或能力,主要是没有让人安心的政策,而且缺乏工作方面的引导。好多‘村官’没有对3年之内的工作形成构想,好像走到哪里算哪里。”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对“村官”来讲,大家都在“依照政策办事”。如果上边没有政策,大学生“村官”一般不会主动开展工作。
潼关县也存在同样的问题。2008年全县有了13位“村官”,去年增加了9人。22名大学生“村官”中,一直待在村子里的只有五六位。平时在县城的大学生“村官”,要么是家在县城,要么就是自己吃住在县城,“除非村里有事他们才去,真正对村子发挥作用的地方很少”。他们中很多人的身份虽然是“村官”,但却和村两委会班子的人员不很熟,和村民就更不熟悉。如此,开展工作就很难。有的县、乡对“村官”的定期考核机制不严,周一开例会,但这一周去干些什么,许多人并不知道,缺乏积极的政策引导。“村官”刚毕业时,有想法有创意的人确实较少,但其中不乏具备这种能力者,但并没有发挥出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引导,不知道该怎么去干。
三年后创业投资咋收回
一些大学生“村官”有创业热情,但受制于任期过短,面临投资尚未完全收回而任职期满的尴尬。
万淼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业是动物医学,本科毕业后由学校保送读研究生。2008年研究生毕业后,她在第二年报考了广东省出入境管理方面的公务员,虽然成绩是第二名,但她仍未被录取。不久,她应聘到了潼关金桥牧业有限公司工作。
这里实际上是一个养猪场。万淼从事兽医技术方面的工作。公司老总同时也是潼关县城关镇五虎张村的支书。后来,公司在村里成立了一个专业合作社,万淼就在合作社担任技术总监。2009年,万淼考入陕西省的大学生“村官”队伍。公司老总不想让她走,通过协调和申请,万淼被留在了五虎张村,工作内容、住宿地点等都和原来没什么变化,但她多了一个大学生“村官”的身份。
五虎张村本来就是一个生猪养殖村,是省农业厅2008年确定的全省15个万头生猪养殖示范村之一。为了留住万淼,公司老板给她分了技术股。3年合同期满后,如果她想离开村子和企业,属于她的技术股便面临着复杂的核算和具体兑现,“还不知道会不会很顺利”。
马晓盼也面临这个问题。他建了两个大棚,投资达八九万元。建起来时,他3年的服务期接近一半;等收回成本后,他可能会因为无法续签合同而选择离开。投资了的大棚又拿不走,如果卖给村民,村民们愿意付给他相对合理的价钱吗?如果想再到别的地方搞大棚,又得一笔不菲的投入,资金怎么来?
作为“村官”,要在村上干事情,在有两委会班子的配合、有详细调研的前提下,熟悉村里情况、找出主导产业等至少要用一年时间,大学生“村官”真正想干出一番事业,在现实中又面临着与工作年限相矛盾的尴尬。
万淼向记者坦言,工作任期只有3年,投资的大棚3年后有没有人接手、如何继续?如果发展果树,两三年才能挂果,任期满时能不能看到丰收的喜悦?“对在村子里真正有所贡献、能发展一个产业的‘村官’,政府能不能考虑让他们继续在那里做下去?否则,做出成绩的‘村官’走了,对村子的发展不利。”
“村官”报考公务员遭遇尴尬
在陕西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调查中,88.2%的大学生“村官”对“合同到期后的出路”最担心,有相当一部分“村官”梦想成为公务员,“但不少人会遇到地方政府限制的情况,审查、推荐时不给盖章,即使过了笔试也无法参加面试”。
陕西省大学生“村官”招聘公告中规定:3年聘用期满后本人申请留任的,经组织考核优秀的可以续聘,待遇不变;在村任职满3年、工作实绩特别突出,当地群众普遍公认的,经组织考察研究,可破格提拔为乡(镇)领导;在村任职满2年且考核结果为“称职以上”等次的,报考省内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可适当放宽报名条件并在笔试成绩总分中加7分;报考省内高校研究生的,在笔试成绩总分中加10分,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或录取。
詹辉连续三年都报考了陕西省公务员,每年笔试成绩均在前几名,今年考了第三名,但当地相关部门称“大学生‘村官’不准考公务员”。组织部门对此表示,没有明确地规定允许大学生“村官”考公务员,当然,也没有规定不允许考,要研究一下再说。至今,詹辉还没得到准确的消息。
据了解,外省有大学生“村官”到期后可以续签的规定,但只能续签一年。北京的做法是:要续签一年,必须通过选拔考试。而山西省则从今年开始,全面停止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
有大学生“村官”认为,自己响应号召,到最基层、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接受锻炼,起早贪黑为村民服务,“眼睛一睁忙到关灯,基本没有看书学习的时间”。现在大学生就业难,报考公务员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好不容易通过笔试,却被取消面试资格,“地方政府的这种做法,既不合理也违反相关规定”。
一位曾参加过公务员考试而被取消面试资格的大学生“村官”告诉记者,陕西省2008年《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中,不但没有限制大学生“村官”报考公务员的相关规定,第六条第五款中明确规定:“本人因参军、入学、考取公务员和被事业单位录用及其他原因需要终止合同的,需提出书面申请,经县(区)委组织部审批后,报市委组织部备案。”
创业却无法逾越贷款瓶颈
我省在创业资金方面有这样的政策,“在生源地任‘村官’的大学生创业,可在当地银行或信用社贷款”。但是,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并不在生源地就职,因此创业资金问题,就成为阻碍他们带领村民致富的重要难题。
面向大中专毕业生的创业基金多限于失业者,大学生当了“村官”就已经就业,无法享受这类支持。而面向村民的小额贷款,却又由于大学生“村官”并不具备村民身份,也无法享受。
虽然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民间自助基金会等新的尝试,目前效果还不错,但只适应于相对较富的村庄:村民手中有闲置资金,可以集中起来采取入股的形式结合。对于多数村子而言,本身不富裕甚至很穷,需要大学生“村官”来带领大家致富,由于缺乏创业资金,大学生即使有创业想法,却往往因为缺乏条件而难以付诸实践。
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前所长吴嘉本认为,这些情况涉及金融体制改革的问题。银行负责人不归县上管,属于垂直管辖范畴,银行本身又是企业,要讲效益。中小企业、私营企业为什么贷款难?因为风险大,作为企业性质的银行,不愿意承担太大风险。国有企业相对就好贷款,即使亏损了,企业还是国家的;高校也一样,贷了那么多款还不上,有多少校长因此而担心害怕?反之,银行行长也不担心害怕。一旦到了给农村、给农民贷款,银行就非常谨慎了。
所以,金融体制不改革,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就很难办。
——摘自陕西省社科院2010年“百村观察”课题组调研数据
- 杨凌12名大学生村官赴周至上任 (2007-05-10)
- 神木80名“大学生村官”将到村任职 (2007-05-18)
- 大三学生成村官笔试状元 曾为支农休学一年 (2007-05-22)
- 15名大学生将任“村官”助理 (2007-08-14)
- 创新工作机制 推进新村建设和谐发展 (2007-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