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凤县全力抓好大学生村官教育管理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吴瑞刚

  2008年以来,凤县以“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为目标,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注重管理服务,落实相关政策,使大学生在基层得到了锻炼,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

  一是妥善安置,确保生活保障到位。按照“利于工作、便于管理、保证安全”的原则,对选聘的23名大学生“村官”,妥善安置到乡镇所在地村、示范村、重点村工作,统一安排住宿、提供生活必需品,落实专人负责安全,并及时签订《聘用合同书》,落实报酬待遇,对23名大学生“村官”采取“一卡通”按月足额发放生活补贴,统一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统筹,在全县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培训暨欢送会上,举行安置费发放仪式,确保大学生“村官”招得来、留得住。

  二是坚持“三个注重”,确保教育培养到位。注重跟踪培养。针对大学生“村官”缺少农村工作经验的实际,采取集中培训与平时教育相结合、跟踪培养与重点帮扶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等形式,把大学生“村官”教育培养作为经常性工作抓紧抓好。同时,严格执行请销假、工作日志、重大事项报告和定期汇报工作制度。注重压担子培养。建立大学生“村官”档案库,根据专业特长和自身特点,有意识安排他们处理一些急、难、险、重工作任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把他们培养成行政管理型、致富带富型、科技服务型人才。注重“传帮带”。建立大学生“村官”一对一帮带责任制,落实乡镇领导专职帮带人、村主要干部直接帮带人职责,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大学生“村官”长见识、增才干,多层面提高工作能力。

  三是建立机制,确保管理服务到位。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由乡镇与大学生“村官”签订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坚持平时检查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村官”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整合评价。今年年终考核中,6名大学生“村官”优秀率达到98%。同时,建立关心关爱机制,县乡领导、包村干部、村主要干部与到大学生“村官”定期交流谈心,做到了“三个对待”。

  目前,全县大学生“村官”不辱使命、扎根农村,工作热情高涨,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展示了新的风采,受到了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广泛好评。其中,有4名 “村官”经县上推荐分期参加了省上培训,2名参加了省市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并发言。魏萍、柏建红的事迹先后在《中国青年报》、《宝鸡日报》和市委组织部《风帆》、《宝鸡组工》、中国大学生村官网、中国大学生创业网、中国党建网等党报党刊和网络媒体上刊登,反响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