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夏县两名大学生“村官”创业小记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李宁波

"没想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是在绿色田野上赚取的。"6月21日,在夏县禹王乡史庄村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里,基地主人、大学生"村官"姚彬和秦跃泽高兴地带记者参观他们的创业成果--三个西瓜棚和两个甜瓜棚;一个个即将成熟或已成熟的网袋小西瓜和甜瓜吊在压膜线上,煞是可爱;一筐筐成熟的西瓜和甜瓜搬出瓜棚,在路边装箱等着商贩来买。两名大学生"村官"高兴地说,虽然第一年的实践懵懵懂懂没有经验,但已品尝到了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姚彬和秦跃泽两位大学生是在2007年被选任到禹王乡史庄村和西赵村担任村委主任助理。两年多的农村实践,他们发现禹王乡地多人少,尤其是村里的"80后"都外出打工,只剩下老弱病残,大量土地处于低效的状态,村里只有部分油桃等经济作物,现代农业、高效农业更是无从谈起。他们也了解到,虽然农民都有发展现代农业致富的愿望,却因资金和技术困扰而"胆怯"。史庄村和西赵村相距两公里,他俩一合计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建设创业基地,种几个大棚给当地农民看看,如果成功了,等于为农民开辟一条致富的新产业。当然,他们还有另一个"梦想":在绿色田野激扬青春,闯出一片天地,以此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路径。


  想归想,但真正干起来需要更大的勇气,尤其是对这两位从没有干过农活、又是学法律和政教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意味着一切从头学起,一切从头干起?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创业基地,需要土地、资金、技术支持。听说两位大学生"村官"的"雄心壮志"后,团县委书记宋晓英亲自上门进行鼓励,并协调信用社贷款10万元。史庄村从村集体土地划出30亩地承包给他们。在技术方面,有夏县"西瓜王"之称的田宏伟和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杨栓俊上门进行指导。如今,5个瓜棚处处都显示出现代农业的气息:品种选用京秀、京澜和黄瓤西瓜等适宜种植的优良品种;西瓜和甜瓜吊在空中立体种植,亩产达3000公斤;成熟瓜不再靠经验"拍打",而是计算成熟时间。种"早上市的优质瓜",他们的瓜价比同期普通西瓜高出一倍。


  创业之路充满着艰辛。从去年10月份开始开辟创业基地以来,两位从没有在土地干过活的小伙子,咬紧牙关,艰难地闯过一个又一个关口。为节省开支和保证质量,一切农具和农业生产资料都是他们亲自挑选,包括压膜线、发泡网等,一切技术难题都是自己攻克,就连包装箱也是自己设计。他们白天钻进闷热的大棚里,锄地、整苗样样能干,晚上住在路边新盖的小房里。一天到晚紧盯着瓜苗的生长,一有技术难题就"缠"住专家,直到把问题解决为止。在阳光下,在风雨中磨砺的两位大学生"村官"都瘦了10公斤,原来白皙的面庞也黝黑了。他们的辛勤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他们每公斤6元的西瓜和每公斤20元的甜瓜,市场仍很抢手,惹得村民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姚彬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收入足以收回成本了。


  "没想到这两个学生娃能干成事。"村党支书陈跟斗虽然全力支持他们创业,但心里却捏了一把汗,每天都到这里转悠一次。现在,他不仅完全放心,而且开始推广他们大棚瓜的种植。


  尽管已是晚上7时,但大棚瓜地如火炉一般炙热,姚彬和秦跃泽仍在棚里忙碌地摘着成熟的甜瓜和西瓜。他们告诉记者,再过10多天要全部"腾棚",并准备栽植大棚西红柿,将在春节前后上市。到明年三月份再继续栽西瓜、甜瓜,大棚将不停地循环种植。经过不到一年时间的奋斗,姚彬和秦跃泽对这块创业基地充满信心,他们明年还计划再发展10个大棚,扶持村里6户人家发展大棚,实现当初的夙愿。他俩也告诉记者:希望大学生朋友来这里一起创业。(记者 李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