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河曲县县委组织部培养大学生村官纪实

来源:忻州日报 作者:佚名


  2007 年,刚从山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毕 业的贾晋杰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去秦皇岛就 业,做一个体面而收入高的白领;一种是返乡创 业,当一个满身泥土味的村官。在就业与创业面 前,最终他选择了后者。果然,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带领乡亲们将全村的人均收入由2300 元提 高到3800 元。与此同时,他自己也实现了从主任 助理到代理村主任,再到书记、村主任"一肩挑"的华丽转身。2009 年,贾晋杰全票当选为河曲县沙泉乡李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至现在, 他已在这个岗位上干了3 年,全省组织部他说:"村官虽小,但它是实现人生理想的起点。"谈起当初的选择, 他无怨无悔。

  在河曲县,贾晋杰并非特例。目前,全县已 有60 名大学生村官,因能力强、业绩突出、群众认可度高而走上了农村、社区、非公有制企业 的"一把手"岗位,占河曲现有大学生村官的41%。

  这一切,得益于河曲县委组织部面对当下、 着眼未来而建设的大学生村官"一把手"工程,具体说,就是"两式化管理、互动式培训、创业年竞赛、班主任行动"的"四步培养法"。

  一些长期关注大学生村官发展的专家认为, "四步培养法"破解了大学生村官"下不去、待不 住、干不好、流不动"的难题。因而也受到省、市 领导看好和一些主流媒体推崇。

  2008 年,忻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晓峰在河曲县调研时认为:"民情日记"解决了大学生村官下得去的问题,应及时总结,在全市推广。 随后几年,他每次到河曲县调研,总要到大学生村官中间,与他们促膝谈心、交流思想,并现场指导。在他的提议和倡导下,2011 年,忻州市委组织部作出台《关于推广河曲县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经验的决定》。

  2011 年9月7日,忻州市委书记董洪运作出批示:河曲县着眼未来"一把手"建设,积极推进大 学生村干部担任村"两委"主干,对加快村级班子新老交替与结构优化作用明显,应在全市推广,不拘 一格大胆使用,让他们在火热的实践中搏风击浪, 扎实成长。

  2011 年9 月20 日,山西省大学生村干部管理现场会在河曲召开,"四步培养法"被称作"河曲模式" 在全省推广。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汤涛亲临会 议并讲话。他认为,"河曲模式"卓有成效,要求 "全省要像河曲一样严格考核管理,实施立体帮扶, 大胆放手使用,创新机制体制,加快培养步骤,加大培养力度" 2011 年12 月30 日,在全省组织部长会议上, "四步培养法"荣获全省"最佳创新项目"。汤涛部长认为,"四步培养法"促进了大学生村官的健康成长。他说,要特别表扬河曲,他们是作出贡献的。 "一把手"培养动手早、成效好。

  2012 年1 月5 日,在全省老干部工作会议上, "四步培养法"中的"班主任制度"荣获"创新项目", 又受到汤涛部长表扬。他说,河曲老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牵手活动非常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培养未来必须从现在抓起

  "把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放到农村锻炼,使其了解国情,熟悉农村,增进与农民的感情,成为新农 村建设的带头人,为农村干部升级换代提供人才储备。20 年后看大学生'村官',他们中的佼佼者 一定会脱颖而出,成长为有理论、有实践、熟知国情的县长、市长乃至省长。

  "2007 年,河曲县大学生村官上任前,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志荣作出了极富战略眼光的推断。"这一推断,充满了希望,表明 了决心,也符合河曲的县情。河曲县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全县13 个乡(镇)所辖的340 个行政 村大都在沟壑纵横的山区,村里的'领头雁',文化 程度大都在高中以下。河曲又是个高考大县,达线人数连续多年居忻州市榜首,每年有将近六成的大学生毕业后返回原籍,难以就业,人才闲 置。一方面农村缺乏人才,严重制约新农村建 设;另一方面就业压力大,英雄无用武之地。综合考虑,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的确是两全其美,也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河曲县委组织部分管大学生村 官的副部长赵喜林如是说。

  从2007 年开始,河曲县先后从3498 名大学生 中选拔出267 名,到农村(社区)任职,培养未来接班人的工作,随之展开。

  按照三级梯次培养的设想,县委组织部分三步实施。

  第一级:拓宽视野选人,把致富、带富能力强 的大学生村官培养成党员。大学生村官张海军就 是一个"双强"带头人。张海军是沙坪乡疙瘩村的 村官,2008 年,他在自己承包的10 亩地里试种张杂 谷三号,实现了旱地亩产收入1000 元的目标,第二 年,他又在全村推广500 余亩,亩产达到400到500 公斤,使全村实现了增产增收。当年底,沙坪乡党委把他吸收发展成党员。近五年,河曲县在全县大学生村官中发展党员56 名。

  第二级:多种形式育人,把从大学生村官中产生的党员,培养成"两委"骨干分子。杨瑞东就是 从优秀青年到党员再到"两委"主干逐步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村官。2009 年,单寨乡党委、政府欲在全 乡推广脱毒马铃薯,但村民怀疑新品种,不愿种植。乡领导找到在胡家坪村当村官的杨瑞东,让他为乡亲们致富趟条路。之前,杨瑞东参加过县委组织部组织的种植脱毒马铃薯的培训,因此,对试种新土豆充满信心。他欣然领命,在本村的2亩地里试种了脱毒马铃薯,一举获得成功,亩产竟然达到了2000 多公斤,比种老品种的产量整整翻 了一倍!村民信服了,第二年,不用动员,全村就 推广种植了400 多亩,每亩收入就增加了3000 多 元。杨瑞东成为典型的"双强"带头人,不仅戴红花,上电视,还被村民选为村委会副主任。近五年,全县有167 名大学生村官,因业绩突出,被选拔 为"两委"主要干部。

  第三级,不拘一格用人,把一些骨干分子培养 成"两委"一把手。王志刚一出校门就被安排到全 县最乱的村子沙坪乡前麻地沟村当领导,就是大胆使用大学生村官的例证。三年前,他进村代理村委会主任时,乡里的领导鼓励他:"先进村看看,不行就撤出来"。此时的前麻地沟村正处于瘫痪状态,几任村干部都因交代不清煤矿上交村 集体的28万元承包费的去向,相继被村民赶下台。他会重蹈覆辙吗?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乡领 导为他捏着一把汗,村民用质疑的眼光盯着他。 结果,他不负众望,凭智慧、辛苦先追回了28 万元承包费,然后,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对这笔资 金予以合理分配,把这个全县有名的告状村变成了和谐稳定村,从而赢得了全体村民的信任,终于在年底的选举中,全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第二 年,他又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2011 年"两委"换届时,他高票赢得连任。

  脚踏实地与农民融为一体

  最新出版的2011 年《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 告》,连续四年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了跟踪调查,得 出了如下数据:全国大学生村官中,有23%的人被 长期借调到乡(镇)而不在村里工作,逾三成的大 学生村官每周在村工作3 天以下,而只有16.6%的 大学生村官每周7 天均在村里。

  而在河曲县,大学生村官的到岗率却高达 98%。拴住大学生村官身心的,除了如火如荼的创业大赛之外,更主要的是全面落实的"民情日记制度"。

  河曲县委组织部认为: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与农民群众融为一体。如果长期不到岗或三日打鱼 两日晒网,身子悬在"空中",或身在曹营心在汉, 怎么能接上地气?何谈融为一体? 那么,"民情日记"制度,是如何拴住大学生村 官身心的呢?

  河曲县委组织部分管大学生村官的赵喜林介 绍说:年初,县大学生"村官"管理办公室给大学生 "村官"每人配发一本统一印制的"民情日记",要求他们把每天的生活、工作情况记录在上面,每篇 日记都要有当天当事人(所在村领导)的签字证 明,类似于机关里的签到制度。乡镇党委分管领 导每月检查一次,然后把"村官"的到岗、工作情况 上报县委组织部,作为发放当月工资的主要依据; 县委组织部每季调阅审读一次"民情日记",作为 年终评比的主要依据;年终,县"村官"办,还要进 行汇总评比,结果作为考核奖励选拔的依据。

  谈到"民情日记"制度的效果,河曲县委组织 部村官科科长杨牡江作了进一步的补充,他说:再 好的制度也在落实。签到制度是很认真的,县委 组织部经常拨打村官所在村的固定电话,或派专 人暗访,弄虚作假者会受到重罚。另外,大学生村 官的月工资是1700 元左右,端得虽不是金饭碗,但也不是泥饭碗,所以,大家都还比较在乎。

  大学生村官张宇,在河曲县最南端的赵家沟乡阁老殿村任职。这里地处偏僻,群山环抱,全县 海拔最高的翠峰山就座落在这里,因此,被称作 "河曲的西藏",生活条件相对落后。就是在这样 的环境中,张宇每月至少也要住20 多天。有一次, 父母托人给他介绍对象,等了10 多天也没见上他 个人影。那几天,下了几场雨,墒情好,他正在承包的100 亩地里,忙着抢种土豆、糜子、谷子等新品 种哩! 张宇是个有志气、负责任的青年,他说: "乡里让我当示范户,我种的粮食,可是全乡农民 的希望啊!"。因为这,乡里的干部有时也和他开这样的玩笑:常住在村里,媳妇可就找不着了。

  付霞,在单寨乡单寨村任主任助理。这个打小在城里长大、在省城上大学的女孩子,初到单寨 村的时候,尽管心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怎么也 没想到条件如此艰苦。在"民情日记"里,她写道: 艰苦的环境,陌生的人群,远离亲人和朋友的孤单,下乡有路没有车,天天就凭两条腿……,对我 确实是不小的考验。但是,一本"民情日记"还是 逼着我挺过来了。付霞说:吃苦正是我们这一代缺少的,我要补上这一课,这对我将来的成长会大有益处。

  其实,在河曲县更多大学生村官的眼里,"民 情日记"既是严格约束,更是温暖关爱。

  因为,县委组织部在调阅"民情日记"中,既了 解到大学生村官成长的心路历程,也及时发现了 他们遇到的困难。县委组织部与各乡(镇)纷纷建 立"温馨之家",把份份关爱及缕缕真情及时送给 了他们。

  河曲县委组织部在机关专门建立起"大学生 村干部之家",让他们常回"家"看看。投资5 万余 元购书2000 余册,建立"智慧书屋",供大学生村官 阅读;开设"智慧讲堂",每月开办一期,让组工、乡 镇和农村"双强"干部,谈经验、谈经历、谈如何融入农村、融入农民、融入社会;编印《智慧手册》,刊 发大学生村官的"智慧成果",搭建"智慧型村官" 的平台。智慧书屋、智慧讲堂、《智慧手册》像磁铁 般吸引着大学生村官,智慧的甘露不断地浸润着他们的心田,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热情,成为推动他们成长的动力源泉。

  县委组织部还开通了"大学生村干部博客"、 "大学生村干部联盟QQ 群"、大学生村官热线服务 电话,通过现代通信,及时向大学生村干部提供招 考信息等各类服务;在办公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为 每位大学生村干部购买了集收音、录音、MP3 播 放、U 盘等功能于一体的学习用品和电压力锅等 生活用品;全县90%大学生村干部所在村都新建了 活动场所,开通了农村党建网,配置了电视、电脑 等新的办公用品。各乡(镇)党委也倾情关爱大学 生村干部,为他们排忧解难。沙坪乡政府专门设 立了大学生村干部活动中心,购置了体育活动、文化娱乐等器材,供大学生村干部在工作之余学习 娱乐;旧县乡政府购买了通勤车,接送大学生村干部上下班;建成"大学生村干部公寓",基本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殷殷关爱之情让大学生村干部体会到了组织的温暖,从情感层面保障了大学生村干部心留住,谋事业。

  插上翅膀让他们展翅高飞 一位长期关注大学生村官的专家认为:大学 生村官留在农村创业,最大的阻力来自以下几个方面:46.9%的大学生村官认为"缺乏资金",其他 依次是"没有技术"、"鼓励及相关优惠政策还不 够"、"具体资源和环境限制"、"缺乏有效的项目"、 "信心和勇气不足"等。

  "绝不让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搁浅在政策、资 金、技术、项目的'最后一公里'处,一定要竭尽全 力为他们干事创业大开绿灯,真正给他们插上翅 膀,让他们展翅高飞。"河曲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志荣态度坚决地表示。

  于是,一个立体式帮扶大学生村官的行动全 面展开。

  在资金上,河曲县出资300 万元,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保障资金;民营企业家出资100 万元, 设立了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奖励资金。

  刘家塔镇树儿梁村的大学生村官李春就是受益者。树儿梁村紧邻黄河,黄河鲤鱼是当地的名 产,且十分稀缺,每斤价格在40 元左右。李春确信:养鱼一定能成功。李春与其他6名大学生村官 认真商量、形成共识后,就马上开始行动。可是,7 个人掏尽口袋仅凑下12 万元,还有10 万元的缺 口。县委组织部了解到他们的困难后,及时从创业保障金里拨出10 万元资金予以支持。李春等在 内蒙古托县、准旗、山西的老牛湾认真学习、考察后,很快付诸实施,时间不长,8 个6x6x6 的网箱就出现在龙口水电站的库区内,并投放了15000 尾鱼 苗。从此,李春的魂就被这些鱼娃娃给勾住了,他 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侍弄着这些鱼儿,鱼儿也在他精心的呵护中渐渐地长大,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李春喂养的黄河鲤鱼上市了,每斤卖出了38 元的好价钱,收回成本后,还尽赚10 多万。创业掘到的第一桶金,更加坚定了他创业的信心。今年,他准备扩大养殖规模,拓展市场空间,一个靠鱼兴业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

  在项目上,河曲县委组织部协调组织农业、科 技、扶贫、水利等涉农部门,遴选出50 个投资小、见 效快、周期短、收益大,总投资近1000 万元的创业项目,编印成《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手册》,供大学生 村官创业选择。 2007 年以来,河曲县委组织部,先后选派30 余名大学生村官,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参加了苗圃、日光温室大棚种植、网箱养鱼、獭兔、生猪养殖技术培训;先后选派20 多 位老干部和20 多位村官,到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河曲县"班主任行动"专题培训 班;先后选派40 余名考核优秀、表现突出的大学生村官到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人事局、县民政局、县统计局等部门进行了为期3 个月的跟班进 修;先后选派30 余名专业对口、有创业意向的大学 生村干部到农业、林业、水利、科技等涉农单位的 在建项目上跟班学习。

  "规模最大的一次培训是2009 年,所有的大学 生村官都参加了,对全县农民大面积增收致富起 到了关键作用。"主导组织培训的河曲县科技局原 局长赵瑞明兴奋地说。

  河曲县属黄土高原丘陵区,由于干旱少雨,主 产土豆、糜子等五谷杂粮。

  2009 年,土豆行情看涨,价格一路飙升,河曲县决定抓住这一良机,让全县农民的收入上一个 新台阶。这个时候,县科技局也及时组织科研力 量,培育出了脱毒马铃薯这一换代品种,并在小范 围内试种成功,在全县大面积种植条件成熟。 2010 年春种之前,河曲县委组织部和县科技局组 织233 名大学生村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技术培 训。掌握技术以后,村官们随即返回村内指导种 植,在大学生村官的严格要求下,种植新品种达到 了预期效果。这一年,河曲的农民赚了个盆满钵 满。亩产土豆由2000 多斤猛增到5000 多斤,市场行情也由每斤0.5 元涨到每斤1 元。仅此一项,赵 家沟、土沟、单寨、沙泉这些人少地多的乡镇,农民 的户均收入就超过了3 万元。 另外,河曲县委组织部还借鉴学校的运行方 式,全面推行班主任帮扶制度。依据大学生村官 "一把手"的实际状况,成立了预备班、普通班、重 点班,选派老干部担任班主任,与大学生村官"一 把手"结对子,进行一对一帮扶。目前,全县已有 26 对结成了帮扶对像。

  河曲县委组织部在立体帮扶的同时,还趁势 而上,适时推出多种主题的"创业年"竞赛,搭建选 拔大学生村干部"一把手"的平台。组织部明确要 求:将创业竞赛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根据考核 结果评选表彰" 十佳大学生村官",拿出10 万元给 予奖励,并在媒体广泛宣传。业绩突出者,优先推 荐上级部门表彰;特别优秀且群众认可者,作为村级组织"一把手"的选用对象。

  一茬又一茬好苗子在创业大赛中脱颖而出。

  大学生村官贾晋杰的"三级跳"就是精彩一 笔。第一跳,是他跑回扶持资金8 万元,为李家 沟村建起了150 立方米的集雨场(水窑)。过去 李家沟的村民都是买水吃,每方水13 元,比城 里的水都贵。贾晋杰为村民解决了吃水难,村 民立刻对他刮目相看,当年底,他被选为村党 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第二跳,是在村里 "开集"。李家沟有个保宁寺,庙虽小但香火很旺,每年阴历的三月十五和十月初一,前来拜 佛和保平安的香客络绎不绝,远到内蒙、陕西, 近到周边县市。贾晋杰瞅准了让村民致富的 这个商机,萌生了建一个集贸市场的想法。保宁寺最多收过20 多万香火钱,往年这些香火 钱都被村民分光吃尽。贾晋杰上任后就思谋, 能不能用这笔善款建一个集贸市场,让村民赚更多的钱呢? 贾晋杰把这一想法提交到村民大会讨论后,羸得了全体村民的一致同意。

  2009 年,投资53 万元新建的12400 平方米的集 贸市场、文化剧场、健身广场建成,从此李家沟 的村民不用出村,就把家里的农产品销售一 空,不用到乡(镇),就能购进油、盐、酱、醋等生 活用品,有些脑子活络的村民还乘机开起了小饭店,做起了小买卖。第三跳,是争取回水利投 资105 万元,加固了大坝,并在5 华里长的荒沟 里,新修出420 亩坝地。贾晋杰用智慧、责任、苦干,在他人生理想的起点上,完成了漂亮的"三 级跳"。

  大学生村官胡燕锋在创业大赛中崭露头角, 因一年外销土豆5000 多吨,被称为" 销售大 王"。单寨乡地处偏僻山区,信息闭塞,农产品销售困难。2008 年,胡燕锋到该乡紫河村当村 官后,一下就改变了这个局面。原来是他通过网络, 把村里的土豆直接卖到了江浙一带, "土豆还可以这样卖!",此举让山旮旯的农民 大开眼。接下来,他把5户种植优质土豆的农 民,吸收到他创办的" 仓廪实地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此为依托,利用互联网和自己在江浙一带打工时结成的人脉,把周边村子的土豆卖了个精光。

  全方位的立体帮扶,促进了大学生村官的健 康成长,目前,全县有60 位大学生村官走上了基 层组织一把手岗位。其中,1 名当选为市党代表,1 名当选为河曲县委候补委员,1 名被录用提拔为乡镇副镇长。

  广开出路让河道活水长流

  2011 年《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全面指 出了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后的五条出路:一是 鼓励担任村干部,二是推荐参加公务员考试,三 是扶持自主创业,四是引导另行择业,五是支持继续学习深造。

  河曲县在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出路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如选拔交流。通过严格考核把优秀大学生"村官",选聘到环境差、经济薄弱或产生不了村干部的村子当一把手;另外是通过组织帮助,积极推荐他们参加公务员 考试或者报考研究生等。再如,乡镇上挂。县 委组织部通过"民情日记"和工作业绩的考核情况,筛选出特别优秀的大学生"村官",通过参加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招录考试,上挂到乡镇任副职,作为乡镇干部队伍的后备力量去培养。再就是出台政策,鼓励自主创业。目前, 全县选聘的267 位村官中,已有121 名流出。其中,有34 名考录为公务员,有1 名直接选拔为乡镇领导干部,有69 名招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有15 名被国有大型企业录用,考取研究生1 名,自行离岗1 名。

  从河曲县大学生村官的流向看,考录国家公 务员和事业单位的为104 名,远远超过2011 年《中 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披露的56.1%的比例。但流出的路径还是比较窄,真正被选拔为乡镇领导干部的仅有1 名。

  "这一名也是通过公务员考试流出的。真正 在村级组织一把手岗位上有突出表现的,受政策的制约,难以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层面。目前,河曲县正在积极探索优秀大学生村官直接上挂到乡镇任副职的问题,但也是权宜之计,因为,其身份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所以,还不能真正解决把心留在农村的问题,这也反映出现有政策的缺陷。一位 长期关注大学生村官的组工干部说。

  记者在采访中也明显感觉到:"干得好"的村 官,其结果不如"考得好"的村官。因为,"干得 好"的村官,整天忙于村中事务,没有精力去应对各种考试。要想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国家须出 台相应的政策,打通村官变乡官之门,让优秀的 大学生村官凭实绩直接选拔为乡官。有了这个政策导向,就能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奔赴农村,扎 根农村,一心一意建设新农村,从而真正形成人才流动的活水。不然,大学生当村官,只能是个跳板。

  大学生村官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 托在他们身上。托起他们,就是托起农村的未来、 祖国的未来。河曲县培养大学生村官"一把手"工 程的成功实践和可贵探索,目前,已成为一种"模 式"在山西全省推广,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的"沃 土"已经形成,在这片肥沃的土壤里,大学生村官 一定会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