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创业史:让村里人跟我在这儿放羊

来源:山西青年报 作者:孙茹


  从小家境不错的卫环清,怎么也没有想到,大学毕业后,自己竟然会拿起放羊鞭,成为一个“放羊娃”。

  7月23日,在运城市盐湖团区委书记孟晓娟的带领下,经过一段非常泥泞的土路,记者来到了运城市盐湖区陶村的羊场,而这个羊场的创建人之一,便是陶村的党支部副书记卫环清,他今年31岁,是一名大学生村官。

  现在陶村羊场存栏量已有700多只,预计年底会达到2000只。经过3年的努力,这个羊场已经开始实现盈利,远销内蒙古、河南。

  陶村的村民们也开始在卫环清的影响下,养羊致富。

  6年村官路 数次失败

  陶村紧挨着运城市空港区,是一个有着极大地理优势的村庄。

  2007年,大学毕业的卫环清成为了陶村的村官。

  刚刚上任,卫环清满腔热情,他告诉自己,一定要通过自己的知识,让陶村人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但是经过几天的熟悉情况后,卫环清彻底蔫了下来。

  “这个村子经济很繁荣,大多数村民都在跑运输,连40岁、50岁的妇女们也都在家门口的各个工厂里打工,收入对于他们根本不成问题。”卫环清说。原本想着带领村民一起在陶村发家致富,看来是无法实现了,转遍整个村子,他也没找到几个愿意留在村里的,大家都认为外出打工、跑运输挣钱多。

  为了让大家明白,不出村一样可以挣钱,2009年卫环清准备在村里开上5亩大棚示范田,让大家看看,可是最终因为工作时间与大棚的具体工作冲突而未能实现。

  之后,他又筹备过运输协会,想帮大家解决运输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可是他发现,年纪轻轻的他,既没有威信,又没有经济实力,运输协会只能是一个空壳,发挥不了任何作用。

  这一次又一次的碰壁,让他开始怀疑自己:“农村适合我吗?”

  “那个阶段我特别郁闷,甚至都想过离开。”卫环清告诉记者。

  成立羊场 文化与技术的结合

  2010年,四处碰壁的他,遇到了他的“贵人”,村里的养殖能手刘福元。

  “我们村附近有果汁厂、啤酒厂,并且有大片闲置的土地,如果能利用附近工厂里废弃的果渣和酒糟来搞养殖,会不会是一条出路?”卫环清第一时间把自己的想法与刘福元进行了沟通。

  “如果养猪或者养鸡,疾病控制方面的投资太大,风险大;养牛回报时间太长。”经过再三商量,他们决定养羊。而且他们还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直接买种羊和母羊自己繁殖,这样比买小羊羔的回报要大。

  商量好后,卫环清开始上网四处查询,他们最终确定去山东学习考察。

  经过四处筹借,他们终于办起了自己的羊场,并且充分利用陶村的优势,所有的羊饲料全部都是陶村的青储玉米秸秆和附近工厂的果渣、酒糟。

  卫环清难言内心的兴奋:“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我们场的存栏量已经有700多只,上个月出栏的100多只羊都销往了内蒙古,预计今年年底的存栏量会达到2000只,每月出栏量会有300只,今年的利润预计会有40多万元。”

  刘福元开玩笑地说:“我和小卫就是技术与文化的结合。”

  养羊让村里人看到新希望

  看着卫环清红红火火的羊场,陶村的村民终于坐不住了,他们开始有人陆续放弃打工,跟着卫环清养羊。“只要是村民们来学习,我绝对毫无保留。”在卫环清看来,村民们的认可,比挣钱更让他快乐。

  在卫环清创办羊场开始,村里散养的羊只有100多只,而现在已经达到了2000多只。“现在基本上每周都会有村里人过来学习养羊经验。”卫环清为了提高陶村羊的品质,会主动告诉大家,如何提高肉质,如何放养。

  卫环清也为自己的羊场修了两个“大操场”,让羊能够得到充分锻炼,让所有从陶村走出去的羊,都肉质鲜美。

  上个月,内蒙古客户过来一次性从陶村收走了300多只羊,其中100多只是卫环清的,其余的便是村里散户们送来的。

  下一步,卫环清还有一个想法,要让所有买过陶村羊的人,都觉得物超所值,让陶村羊成为陶村的一个品牌。

  盐湖团区委:做青年人回村创业的典范

  盐湖团区委书记孟晓娟表示,这段时间,盐湖团区委将会收集一批盐湖区创业就业的农村好青年及优秀村官的事例。“我们要用这些事例,来告诉盐湖区的青年们,特别是最近很多刚刚迈出大学校门,正在四处找工作的盐湖青年,去城市打工、找工作只是他们毕业后的选择之一,回到家乡,留在农村,为他们提供的平台一样非常广阔,而农村现在也需要这样有文化的青年们,来成就自己,带动大家。像卫环清这样的创业典范,就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卫环清用自己的行动,不仅给陶村人增加了致富的途径,也让盐湖区的青年们明白,用自己的知识,回到养育自己的土地,一样可以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