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山西河曲唐家会村大学生村官任小琼

来源:七一社区论坛 作者:于鹏飞

“荣获“黄土塘”杯全国大学生村官征文比赛二等奖的有“民情日记:我工作的‘晴雨表’”,作者系山西省河曲县文笔镇唐家会村支部副书记任小琼......”,“村官任小琼在北京获奖了”的消息顿时在河曲县大学生村干部中传播开来。


  任小琼,女,24岁,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 2008年7月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2009年选聘为河曲县大学生村干部,现任忻州市河曲县文笔镇唐家会村党支部副书记。


  和许许多多毕业生一样,毕业后的她,站在人生十字路口,当周围同学纷纷选择去外企实现人生梦想之时,在众多的怀疑﹑观望和自我内心的纠结中,最终选择了放弃读研深造的机会,投身到了宁静﹑和谐的乡村,走上了又一个全新的人生历程——“大学生村官”。


  她,任职不到一年,却以扎实的工作、满腔的热情,用心书写着自己农村工作的丰富感受与真实经历,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各级领导的认可。


  走近农民,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在到村任职的前几天,由于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要去文笔镇做09年的例行检查工作,她与被分到文笔镇的7个09年的新大学生村官要暂时先留在镇里帮忙整理档案,顺便协助镇里的领导做些辅助的工作。


  “在基层工作要耐得住寂寞,要学会忍耐。”这是她的一位学姐在她空间上的留言,就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她茅塞顿开。慢慢地,她开始熟悉村委会的各条线工作,带着当初来农村的那份热忱,积极主动地走到群众中去,翻阅村里六个队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表,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体会。打印﹑复印﹑帮村两委成员制作电子表格,尽管在别人看来,这些工作毫无技术含量可言。但是,对她而言,那些都是她这段时间以来最大的突破。因为她坚信积硅步可以致千里,积小流可以成江河。


  心态逐渐调整过来的她,时常会跟着村里的同志们到村里转转,跟着妇联主任去徘徊在想要第三胎的农家门槛去做思想工作,即便是发个通知也能让她兴奋好半天,因为这是她学习和实践的最佳机会。


  在办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时候,虽然在符合办理养老保险的922个群体中已有745人积极响应了党的政策,但在剩余群体中仍有一部分群众思想上存有担忧。比如说,住在村头的李承义大叔,手里拿着户口薄和身份证,好几次都徘徊在村委会的门口。看着大叔一脸的茫然,她上前一打听才知道,听说村里好多人都为子女办了养老保险,今天特地来为今年上高二的儿子办理养老保险。面对这种情况,妇联主任琴姐不得不向她这个刚分配下来的大学生村官咨询关于办理养老保险对象年龄的事宜。还有村里的郭大娘,想给两个未出嫁的女儿办理养老保险,但左思右想,担心将来嫁入其他村,这养老保险关系是否可以相应转过去?


  为了让李大叔和郭大娘放心,为了在以后办理养老保险中避免遇到相同的问题,当即,她首先安慰李大叔和郭大娘不要着急,并在民情日记中写明了疑难点,并告知他们,等她查明国家政策之后肯定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晚上到家,带着疑虑,她寻找着答案。她发现,虽然在办理农村养老保险的宣传资料中写明,办理农村养老保险的对象在十六至五十九周岁之间,但却忽略了一个事实,在校学生和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居民除外。后来又核实过了文笔镇的许书记,在校学生确实不属于这次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办理的范畴之内。第二天到村之后,她取出民情日记,把昨晚收集到的国家政策一一解释给李大叔和郭大娘听的时候,李大叔和郭大娘的脸上也绽开了满意的笑容,先前的疑虑渐渐打消了,争先恐后地为两个女儿办理了养老保险。这是对大学生村官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对眼前这个年轻人的信任。妇联主任琴姐握着她的手,笑着说,“有了你,我们省心多了,再也不用瞅着电脑干着急了。”


  原来,一直以来,在村民们心目中,这些大学生村官都是有能耐、有见识的大学生。第一次,在工作之中,她知道她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肯定。她时刻牢记“群众的事无小事”的宗旨,珍惜驻村的每一次机会,不仅认真地记好民情日记,而且及时捕捉村民所思、所想、所感的各种细微信息,认真帮助村民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服务农民,做老百姓的“连心桥”


  2009年9月,由省社科院、市老龄委组成的调研组在河曲县开展了千分之一老年人口的抽样调查,她第一次以访谈员的身份、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协助调查组探访民情,关心民生。在举国上下为“和谐社会,构建新农村”谱写赞歌的时候,老年人的工作被摆在了重要位置来抓,而河曲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六,老年人的幸福就是全县人民的幸福。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就需要静下心来,耐心地聆听老人们心中的乐和苦。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通过和老年朋友的接触,她发现,同样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但南园村的老人们,在访谈的过程中,字里行间都能流露出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和愉悦感。南园村作为典型的城中村,凭借有利的地理环境和相对宽广的就业渠道,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推动下,迅速地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不像前川乡的老人们,先天交通环境的不便和信息渠道的堵塞,让人们的思想更加封闭,观念更加落后。在与老人们的交流中,老人的话不多,但简单、质朴的言语中却道出一个普通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那份不以言表、由衷的感激之情。同时,她也看到了另一部分生活窘困、仍在生存边缘上苦苦挣扎的老百姓真诚的求助心态。


  当她最后问及还需要政府为老年人做些什么的时候,坐在身边的一个大爷几次欲言又止,眼里闪烁着在一种晶莹剔透的东西,她知道那是对党、对政府、对一个大学生村官的信任的泪光。一旁的大娘无比激动地说道,“好啊,政府为我们做得已经够多的了,农村的好日子有盼头了!” 老人们句句发自内心、毫不避讳的话语,让她顿觉肩上责任的重大和工作担子的沉重。


  此次下乡调查,除了二十块毛巾作为被访对象的纪念品和二十本薄薄的、将要被带回省社科院的调查问卷之外,跟一袋大米,一袋白面相比,带给村民朋友的礼物看似微乎其微,但大娘的话却让她明白,老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政府的救助,更多的是来自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那份沉甸甸的关怀和慰问。正如一位优秀大学生“村官”说的好,“多跨农民的门槛,农民把你记在心坎;多帮农民办事,农民把你一辈子牢记。”


  理解农民,做老百姓的“小记者”


  一次偶然的机会,当她在河曲县大学生村官之家博客上获悉“黄土塘”杯全国大学生村官征文比赛的活动开启时,怀着试一试的心态,饱含着对农民朋友真挚的感情,集到村任职以来村官生活的点点滴滴、从一次次不起眼的经历中吸取着最纯正的乡情开始到和父老乡亲朝夕相处的三百多个日日夜夜里,在如火如荼新农村建设的奋进磨砺中,记下那些偶有伴随的坎坷艰辛和落寂彷徨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感受着一路走来这段难得的经历带给她的精神享受,这种幸福之感深深地唤醒了她的写作热忱和参与激情。最终,她把多日来对农村生活的所思、所感、所想集成一篇,在完成一本本关于社会弱势群体的问卷调查的同时,也向党组织交上了一个基层干部应有的探访民情、关心民生的调研报告。


  真情实意的付出,那篇“民情日记:我工作的‘晴雨表’”有幸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共青团中央 、人民日报、大学生村官之家网评为“全国大学生村官征文比赛二等奖”,并被发表在“人民日报”大地周刊上。她作为唯一一名来自于山西省的获奖者,于2009年11月21日来到中国青年网,走进中国青年网会客厅,接受了中国青年网的视频采访。22日,应大学生村官之家网的邀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海南厅参加了人民日报"责任与机遇--青年人才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暨大学生村官主题征文活动颁奖晚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获奖大学生齐聚一堂共讨青年人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与机遇。


  仔细地回味着领会着人民日报社编委秘书长张德修同志关于下达党中央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任职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的精神,耐心地聆听着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主任著名学者于建嵘关于青年责任与机遇的层层分析,她有幸得到了于教授的赏识,“在我认为这篇文章非常好,我看了这篇文章我感觉你正在做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研究,你正在做一个怎么认识中国社会你怎么记住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工作。”


  农村是一个最纯正的地方,一个微笑,一杯茶在给村民带去温暖的同时,收获到的却是一种将自我专业与农村实践结合在一起的智慧。此次北京之行,让她深刻地体会到,农村太需要真正为农民做事的人。作为国家选派到一线的基层干部,只有了解了中国农村,了解了中国社会,了解了中国农村中最贫穷的人,才有可能了解大学生村干部身上的责任有多大,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只有真正得到了锻炼,才能把肩上的责任和中国的乡村智慧结合起来。


  11月29日应无锡市黄土塘村的邀请,她参加由无锡市黄土塘村承办的征文活动颁奖晚会及大学生村官经验交流会,并参观了无锡黄土塘村及旅游黄土塘古镇及东港镇民营经济园区。在参观完这个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的名副其实的经济强村—黄土塘之后,她深深地感悟到了南方的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思路和北方的迥然不同。只有比较了才有所收获,只有领略了才有所感悟。相信,今后的工作,她会把这种感受带到自己的工作实际,用行动去改变乡村的面貌,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2010年1月,河曲县委组织部主办的全县大学生村官有奖征文比赛中她的征文再次荣获了一等奖。站在人民大会堂的发言台上,站在无锡黄土塘的颁奖台上,站在河曲县的领奖台上,对于眼前的这一切,她感慨颇多,她正在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这个生她﹑养她﹑培育她成长﹑磨砺她意志的地方。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她在与农民群众摸爬滚打的交往中吸取了营养﹑增长了智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经风雨﹑长见识﹑增才干;在服务农民群众的过程中增进了感情,赢得了信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中收获了进步成长,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感恩农民,做老百姓的“指导员”


  在无锡的大学生村官经验交流会上,来自祖国各地的身处各个基层一线的村官同事们竞相彼此交流着村官生涯中的点点滴滴以及各个地方农村的不同现状和发展状况。在和河南省兰考县乡的一位村官交流之余,得悉他所在的村如今已成功引进了山东寿光日光温室的栽植和育苗技术,直到现在,日光温室技术已逐步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她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唐家会村两委当时也正酝酿着日光节能温室建设工程这一想法,虽然属地差异不可避免,但日光节能这一技术经验却是可以共享的。基于此,她向河南省兰考县葡萄架乡董庄村的这位村官朋友说明了事情的详细缘由以及“取经”的真实想法。让她喜出望外的是,这位新结识的大学生村官当即表示愿意和当初带领本村人民致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沟通。由于这一想法的初步出炉,大胆尝试的同时,她也考虑到了这一巨大工程背后的复杂性,于是,协助村两委拟定出了备用方案,并且把当初董庄村在面临日光温室技术改革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整理成册,以备日后参考。


  经过多日来的耐心沟通,看着支书和主任连日来辛苦奔波于山东﹑河南两地,她都看在眼里,懂在心底。在技术引进问题即将解决之时,当得知村民们急切地渴望着致富之花的盛开,又在为搭建日光温室资金不足急的焦头烂额,她也积极地奔走于县里劳动部门﹑县财政局﹑农业局﹑科技局等部门筹集资金。最终,在县﹑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在村两委成员的不辞辛苦地奔波中以及在村民们的众望所归中,唐家会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示范村,投资244万元新建温室大棚40座,并且采取了集体建设﹑农户经营的运作模式,预计每个标准棚年产值可达2-2.5万元,纯收入达1.5万元。


  2009年10月,在文笔镇提倡的大学生村官和唐家会村塑料大棚种植人的“结对子,一帮一”制度中,在河曲县农业局科技人员的大力支持和耐心培训下,她积极地承担起了农业科技先进技术的传授的工作,扑下身子和村民们一起加入了唐家会村日光节能温室大棚的种植中,通过全村人民的六个月的共同努力,在2010年的春节和元宵之际,经唐家会村的日光节能温室大棚种植的新鲜黄瓜几乎占据了河曲县整个蔬菜市场。在一个充满喜庆和祥和的消费旺季,大棚黄瓜一下子便成为了村民们的钱袋子,同时,找到了适合于唐家会村的蔬菜销路,最终达到了科技富民的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随着村里日光温室的不断增多,在文笔镇大学生村官成立的日光温室协会的积极配合下,她准备协助村两委要做好已建好的和即将建成的日光温室进行整合,并开通唐家会村日光温室无公害蔬菜网,从而扩大唐家会村日光温室的知名度,为村民们搭建新的创业平台。


  “以前我总觉得一个女娃娃根本就不适合在农村摸爬滚打,因为农村环境比较复杂,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是不荣乐观,女娃娃缺少魄力和勇气,不太好开展工作,也不方便整天和我们这群大老爷们出来进去。但是,将近一年下来,眼前这个看上去精精干干的女女,不仅能写能做,还肯吃苦专研,最重要的是一个刚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能扑下身子谦虚地和我们这群庄稼汉子打交道,谁家都有孩子,谁家不懂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哪个父母不疼自己的孩子被磕着、碰着,但小琼这一年来成长不得不让我们刮目相看。”听着镇里的领导从村主任那里听说到的这些情况,她想着自己奋斗的辛酸,眼眶有点湿润,但心里喜滋滋的。此时,她终于明白了,“梦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或许,幸福着村民的幸福是她此时最大的乐趣吧!


  由于工作得到了各级部门的认可,今年三月,她被县委组织部抽调回大学生村官办跟班学习锻炼;五月,被忻州市团委评为“市优秀团员”;被河曲县总工会评为“五一先进工作者” 、“五一劳动表彰对象”,这些都是对她过去工作的肯定。 “当鸟冀上了黄金,它就再也飞不高了。”她深深知道,只有以平常心对待自己取得的进步,努力融合进去,在工作中﹑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挣脱 “枷锁”,飞得更高﹑更远!


  “用心书写村官路”。未来的日子里,她会用行动去丰富自己的阅历,用工作去践行自己服务农村的誓言,她会用精神与风采给面貌一新的乡村增添清新之气,给科技文化知识的村民带来希望的种子,给正在新农村建设伟大进程中的基层干部群众带来持久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