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新农村建设采风
老区发生了大变化
坪泉村距离阳城县城40多公里,抗战时期,八路军太岳南进支队在这里建立了中条区第一个完全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在那炮火纷飞、艰苦卓绝的岁月,老区人民踊跃支前,积极参战,为保卫红色根据地,消灭日本侵略者作出了巨大贡献,先后有56人壮烈牺牲。
为了不让坪泉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拉下步子,去年以来,阳城县委主要领导先后六次来到坪泉村,为老区发展出主意、做规划,和当地群众共商新农村建设大计。社会各界也对老区的建设发展给予了关心和支持,有关部门先后筹资120万元,帮其修通了长达6公里的公路,解决了老区人民出行难题;筹资210万元填滩垫地,建成高标准水浇地150亩,新建精品桑园50亩。市老促会筹资10万元,帮助村民发展蚕桑业;县畜牧局拿出2万元扶持发展养殖业,帮助4个养殖户购买母牛7头,优良种羊1只;县水利局筹资7万元,帮助该村接通了自来水;县广电中心对口支援建设完成了闭路电视安装工程,为村里比较困难的群众捐赠了46台彩电。
眼下的坪泉村一派欣欣向荣,正在向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目标迈进。
寻常柿子成宝贝
柿树在阳城县广大农村十分普遍,但多年来当地老百姓除采摘少许柿子自己食用外,大都任其在树上烂掉。阳城县史山村在结构调整中,把目光瞄准了柿子这一资源,开发出柿子系列产品,延伸了产业链条,促进了农民增收。
近年来,史山村立足山大坡广的优势,利用煤矿生产的积累资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投资1000多万元,栽种各类树木430余万株。其中元宝枫经济林达5000亩,柿树、核桃树、花椒树、枣树等经济林2000多亩。依托万亩经济林基地,该村成立了山西鑫山生物工程集团,下辖柿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元宝枫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5个子公司,生产以柿子系列产品为主的20多个品种,包括柿子保健饮品系列、柿子软糖系列、元宝枫茶系列等。他们生产的清养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柿枫源”牌柿子系列产品被中国轻工产品质量保障中心评为“国家合格评定质量信得过产品”,柿子产业化项目还被国家列入“星火计划”。
依靠龙头带动,史山村的经济快速发展,村民生活明显提高。2006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6000元,每5户人家就有一辆小汽车,是全县私家车最多的村庄。
“麻雀窝”变成“凤凰巢”
西河乡位于阳城县西北5公里,全乡14个行政村,14800口人,经济较为发达。原来全乡共有14所小学,在校学生1670名,校均学生119名。其中6所小学学生在30名以下,1所学校学生不到10人,总体上教学规模小、质量差。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实施了撤点并校,投资2500余万元修建了全省一流的高标准农村寄宿制小学。新的中心小学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600平方米,共设32个教学班,全乡1—6年级所有小学生全部入校就读,其中寄宿制学生1400余名,实行了学生寄宿住宿费全免,校服费全免,困难家庭学生购书费全免,全乡孩子都享受到了公平优质的教育,原来的14个“麻雀窝”变成了现在的1个“凤凰巢”。
近年来,阳城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坚持“群众受益面大的事情先办”的原则,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着力解决农村学校布点分散、教学质量不高,城镇中小学班容量过大,学生上高中难等问题。投资9200万元新建了阳城一中西校,规模为20轨60个教学班;投资2270万元扩建了阳城二中;投资2800万元扩建了职业高中,使全县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80%以上。全县新建改建农村寄宿制小学80所,实现了规模办学。
县政府还计划每年由财政拿出400万元,对全县约1.5万名农村寄宿制小学寄宿生补助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进一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不吝投入搭建公平教育平台,倾力倾情打造“希望阳城”,受到了老百姓的拍手称赞。
新农村新景象
在闻名全国的4A级景区皇城相府所在的皇城村,村党支部书记张家胜自豪地告诉记者:近年来村里以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为龙头,全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如今全村90%的农民住进了功能齐全的花园式别墅,80%的家庭有了电脑。更让人欣喜的是,村民素质明显提升,整个村不见一丝痰迹,不见一片纸屑,邻里纠纷几近绝迹,全村农民享受着现代化的生活。
“篱笆编织风景线,石板铺街平光光,沼气做饭又点灯,优质桑树一行行,党和群众心连心,建设和谐新农村。”这是在山区乡镇横河镇广为流传的小快板。纯朴的山民们在基层组织的带领下,大力推广矮化优种核桃种植和优种桑园种植,解决群众增收难的问题;大力推广使用沼气,解决了山里群众做饭、照明的困难。曾是晋豫边革命根据地始创地的中寺村,修通了水泥路,改建了厕所、畜圈,新修了休闲广场,新建了篮球、门球、乒乓球等文体设施,启动了“红色旅游”发展项目,昔日荒凉的小山村生机盎然。特别是当地农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从大山中采来荆棘编成漂亮的篱笆墙,利用当地独有的红砂石板和河卵石铺设小街小巷,与青山碧水和古朴的房舍相映成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区新农村建设新景观。
在县委、县政府的科学规划指导下,各地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近年来,阳城县财政累计投入“三农”资金达5.2亿元,发展高效密植桑园7万亩,蚕茧年产量突破600万斤,总收入达到8200万元;发展干果经济林面积达到7.4万亩,优质肉牛饲养量3.8万头,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实施了饮水解困工程,共解决了8.22万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90%的农民用上了清洁干净的自来水;全面铺开了农村新能源建设,1万多户农民用上了秸秆气、沼气;29.8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占全县农业人口的93.3%,有效缓解了农民群众看病就医方面的困难;累计投资8.5亿元,新建农村公路2207公里,通达率达到89.3%,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全县连续几年大搞绿化,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8%,获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县”的殊荣;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跨入全省十强县行列,在第六届中国中部百强县中排名第71位。
姹紫嫣红满园春,老区儿女竞风流。阳城的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这发展,这变化,正印证了朱德总司令的外孙刘进(朱德女儿朱敏的三儿子)针对外公《出太行》所和的一首诗———《入太行》:六十经年烽烟散,太行之行感触深;先人壮志后人酬,处处丰碑处处春。(驻站记者 许斌彬)
- 山西运城新绛安排大学生村官参与信访接待 (2009-06-16)
- 朔州市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建 (2007-10-15)
- 坚持科学发展观 建设三晋新农村 (2007-10-24)
- 山西省纪委忻州市静乐县赤泥洼乡扶贫记实 (2007-11-17)
- 晋城市泽州县大阳镇二分街2008年工作计划 (2008-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