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生村官: 我们把村里村外“联”上了

来源:每日新报 作者:李柏彦 王渐
 
 
  2008年是中组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高校毕业生中选聘“村官”的头一年。由此,“大学生村官”这一称谓也正式被叫响。这些“孩子官”开始参与到村委会的工作,开始出入于村民家中,开始介入到村民之间的矛盾调解工作。

  在这一年里,天津总共招收了122名“大学生村官”,其中16名“大学生村官”被分配到了武清区。一年过去了,除了有两名“大学生村官”已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离开“村官”的岗位外,其余14人仍旧活跃在武清区的不少村子里。而通过这一年的工作,这些“孩子官”不仅能像其他村领导一样,掌握了村里的大事小情,更是为所在村庄的发展出谋划策,挑起了大梁……

  2008年夏天,在通过严格的笔试和面试后,23岁的塘沽女孩刘婷和24岁的北京小伙王永升被分别分配到武清区梅厂镇周庄村和崔黄口镇黄辛庄村任党支部书记助理。

  一年之后,村里有多少地,有多少户人家,村里的经济增长点是什么,他们都说得头头是道,甚至两个人说起话来都带点儿当地的口音。

  添设备 布网线 她让电脑通上网络

  从武清城区到梅厂镇周庄村大约有20公里的路程,驱车沿武宁路拐进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再穿过一片玉米地,就直接进入绿树环映的周庄村。“我们这是一座只有300多口人的小村子,村子里的所有通道都是柏油路。”刚一到村口,快人快语的刘婷就迫不及待地介绍起来。

  “我们周庄村是相对比较富裕的村子,村里人口不多,还有村办工厂,村委会也配备了电脑,不论是经济条件,还是村里建设都很不错。”尽管有了电脑,但刘婷并不满足,上任伊始,她就开始想要传真机和打印机。“村里有很多事务性工作,尤其是案头工作,以前都很随意,谁有时间谁就弄,文件、合同略显杂乱,我来到村里,首要的任务就是把这些东西进行整理和汇总。”干活麻利、性格爽朗的刘婷熟悉工作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胆”地向村支书李之瑞“要东西”。刘婷说,尽管要了这么多东西,她干的也都是些辅助性工作。

  可是,在李支书看来,刘婷的实际作用远不像她自己所说的“打杂”这么简单。“她让村里的文书、合同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而且还给我们带来不少新鲜信息。”在对刘婷这一年的工作给出很高的评价后,李支书一再强调的“新鲜信息”指的其实是互联网。而“大学生村官”对互联网的熟练掌握也是推动村里工作最为明显的一点。

  原来,刘婷刚任职不久,周庄村就出现一位村民私自砍几棵小树的事件。因为那名村民砍掉的是已经被砍伐过树木上滋生出来的新芽,所以他坚持认为自己砍的没错。在村委会众人苦于无法用法律条文说服这个村民的时候,刘婷灵机一动上网下载了《森林法》的相关法律并打印出来。看着“白纸黑字”的国家法律,这名村民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正是从这件事开始刘婷成为了村里网络使用的普及者。

  和这个“大学生村官”合作了一年,也让李支书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新的想法,“我最近一直在琢磨,如果刘婷合同期满的话,村委会是不是需要聘请一位像她一样有知识的年轻人做书记助理。”李支书说,上级政府分配给周庄村的“书记助理”让村委会、村民体会到,哪怕是一个小村子也应该像大企业、大城市一样,需要新型科技人才、新鲜血液的注入才能发展得更快。

  戴眼镜 骑“铁驴” 他是一半学生一半农民

  大学生村官的任职道路,必然要经历的就是村民们最初的质疑,然后是找到合适的方法与村民沟通,最后才是得到他们的理解。这一步步走下来,即便是在学校时自认为“说将”的王永升都连说“艰苦”。因为刚进村时,他一贯的说教方式很难在农村开展工作,甚至出现过难以与村民沟通的尴尬局面。

  “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我才发现,我絮絮叨叨说上一大堆,不如开口前给村民递上一根香烟。”与村民接触多了,王永升发现不少沟通上的学问。“别看是简单的递烟,都很有讲究,递什么样的香烟、怎么递都是影响沟通效果的重要因素。你递出去的烟不能太好,最好就是两三块钱一包的。我觉得,把自己当成农村人这一点很重要,要让别人认为你是农村人就更重要了。”

  前不久,黄辛庄村重新丈量土地,王永升就跟着村里人用两只脚把村里3000多亩耕地“丈量”了一遍。挽着裤腿,两脚沾满淤泥,头顶着草帽,走在田埂上的王永升和普通老农没有区别。在体会到“入乡随俗”后,王永升也赚到不少“支持分”。现在,村民们已经把他当成了“自己人”。

  骑着“28大铁驴”,戴着眼镜的王永升虽然被晒黑了不少,但还是不太像农民,不过,这并不会妨碍他成为农村人。

  在经过杨宝公路柳河桥的时候,戴着草帽的王永升像“地主”一样。“这边是我们村的地,那边也是我们村的地,你看那块空出来的地马上就要建科技园区啦。”不用回头看他的脸,只听他说话,就能想象得出他那张被晒黑的脸是怎样的笑容满面。

  开网店 卖特产 他让村民都有QQ号

  因为父母经商,王永升比大多数同龄人都多了几分经济头脑,所以,除了辅助村支书完成日常村务外,他也把自己工作的“重点”放在研究村里的经济发展上。

  “崔黄口镇有一项特别有名的产业,那就是地毯业。村里大多数人都会一些‘扎毯’、‘绘图’、‘刷胶’的手艺。可是因为缺少有实力的企业,村里的经济一直发展不上去,地毯的销路也始终打不开。”王永升说,虽然自己大学的专业和经商一点也不沾边,但对经商他也有些自己的想法。“我知道光依靠我一个人不太可能给村里带来多少实际的经济效益,但是,我希望能启发村民们发现商机,寻找更多的机会。”

  最近一段时间,王永升正尝试着开一家网店,专门推销地毯。几天前,他已经和村里的一家地毯厂谈好,这一两天就到仓库去拍地毯的照片,然后发到网上销售。

  思考着如何把村子经济搞上去的不止王永升一个人,包括刘婷和武清区另外十几名“大学生村官”也都在研究这个问题。

  刘婷说,他们这些“大学生村官”之间都互相留了QQ号,还建了一个叫“武清村人”的QQ群。刚下到村子的时候,大家在群里讨论最多的,就是如何跟村民沟通,而到了现在,群里的话题也都大多围绕着经济建设,大家互相之间毫无保留地献计献策。“我们村的经济建设比较好,我现在也在发动其他的‘大学生村官’帮我琢磨如何能把村里招商引资的计划做得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