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学生村官奋战在抗旱一线“急先锋”
连续三年的干旱,让黄海瑞所在的荒田村委会水源点急剧减少,15个村小组的群众面临极大的饮水困难。黄海瑞白天跑山头、找水源,掌握大量一手材料,晚上与村干部一起研究方案,商量救灾工作。
2月29日,黄海瑞一边清洗抗旱应急罐、清点塑料桶,一边对记者说:“我们每天都在关注缺水严重村子的情况,哪怕人挑马驮也不让一户缺水。”
据统计,截至今年2月底,云南省已有776.4万人受到旱灾影响,359.8万人、175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960万亩农作物受灾,2011年至今全省因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8亿元。
在264万投入抗旱救灾的人员中,云南省众多的大学生村官主动放弃休息日,不分昼夜,积极走村入户调查旱情、宣传抗旱知识,带头拉水送水、护林防火、寻找水源,成为奋战在抗旱一线的“急先锋”。
抗旱中的“调查员、宣传员、统计员、服务员”
昆明市东川区铜都街道磨盘村是铜都街道的贫困村之一。连续三年的高温少雨,干旱、久旱导致各水源点、河流水量急剧减少,许多水源点枯竭。磨盘村多为山坡地形,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陷入困境,人畜饮水极为困难。眼看着栽种甜杏和核桃的最佳季节就要过去,因为没水,树苗仍然无法栽种,磨盘村副主任、大学生村官李兵内心十分焦虑。
为全面掌握全村的灾情,他深入全村10个村民组,对每家每户特别是五保户、伤残群众、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受灾情况进行调查,把目前最困难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向上级作汇报,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与此同时,他还和其他村干部一起发动大家开展自救,寻找新水源,挨家挨户地对党员、“两委”成员、种养殖能手等做工作。在他们的耐心说服下,10个小组投入资金240万元,并投工投劳新建了600个小水窖、小水池600个,为大春生产作准备。
李兵对各组用水情况了如指掌,他和村社干部天天到各户宣传推行节约用水措施,走到哪里都强调“科学管水、合理调水、计划用水、节约用水”。他放弃所有双休日,和村组干部战斗在抗旱救灾一线,每天背水育苗,帮助困难户、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取水、送水。他还进村入户宣传护林防火知识,在进山路口和林区设置警示标语,张贴禁火令,签禁火保证书,和护林员一起上山巡逻检查。
像李兵一样,大旱当前,云南各地的大学生村官都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成为街道和村“两委”的抗旱“四大员”:调查员、宣传员、统计员、服务员。
昆明嵩明县杨林镇新村社区女大学生村官李清在网络上收集各地抗旱的好政策、好做法、好经验,在村务公开栏、黑板报进行宣传并及时更新。马坊社区大学生村官缪应举积极推广和普及“节约用水小常识”,选择一些在农村比较适用的节水小常识在各小组的村务公开栏进行宣传,引导村民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罗良村大学生村官丁晓娇针对本村群众调整产业结构连片种植大棚蔬菜的情况,主动从网络上搜集节水灌溉的方法,梳理编成通俗易懂的文字材料发放给村民,指导群众科学抗旱。
宜良县匡远镇山后村大学生村官赵志芳广泛收集旱灾情况和农民最关心的抗旱救灾问题,及时向镇领导及有关部门反映,尽力争取相关部门资金支持和物资支持。在她的努力下,村里的五位困难户收到了外界送来的矿泉水,2月17日,39户农户、123位村民又获赠了饮用水8吨、矿泉水78桶。
用知识和勤奋对抗旱魔侵袭
在此次大旱中,大学生村官们的专业特长和所学知识在抗旱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走村入户的时候,嵩明县牛栏江镇荒田村大学生村官黄海瑞总不忘随身带着相机,记录下地表水一点一点减少的过程。这些附在旱情报告后面的照片直观地表现了缺水严重的情况,为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寻求支持增强了说服力。荒田村原本有两个抽水站,由于管路破旧、村组资金薄弱无力维修,几乎荒置。黄海瑞和村“两委”干部一起积极多次、多方面呼吁,终于争取来资金对抽水站进行修复。但由于高度落差较大,水无法到达村内,选用什么型号的抽水机、扬尘是多少等,成了困扰众人的一个难题。黄海瑞查阅了大量资料,借来了GPS进行实地测量,提出通过再架设二级抽水站解决问题。现在,村民们正在投工投劳开挖管路,争取使管路早日架通,确保群众的正常生活用水。
在旱魔肆虐的石林县大可乡水尾村,当93户人家326人、近2000头大小牲畜的饮水安全迫在眉睫的时候,村官毕志祥竟奇迹般地找到了新的水源。
作为水尾村最年轻、文化程度最高的一名村干部,毕志祥看到村民们赖以生存的水源点龙潭一点点干涸如坐针毡。他与乡里的水利和规划的专业人员一起,实地查看了地形地貌,提出了一个成本控制最低,解决范围最广、可行性最强的旱情解困方案。
没事的时候,毕志祥整天泡在老黑山村里,东摸摸西找找,村里村外被他走了个遍。他终于发现在村南200多米处有一小滩水洼,而且水很清。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毕志祥找来一把锄头在水洼处开挖起来,果然有水渗出!毕志祥赶紧与村委会和乡里取得了联系。经过实地勘察,这个新水源点开挖出来,基本能解决村上300多人的饮水问题。新水源点离村上的泵站仅100多米,即使新架管道也能节约不少成本。
经过申报和立项,一个容量36立方米的新水池已建成,150米的新管路连接着新、老两个水源点,使300多人能24小时正常取水。老黑山的村民现在逢人便夸:“这个大学生真行!”
昆明市五华区西翥街道龙庆社区马桑园小组有70余户,今年春节前人畜饮水已经困难,小组组长王玉明每周开着自家的货车到30多公里外无偿为村民拉水喝。龙庆社区大学生村官赵春燕在走访调查中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刻与上级联系,汇报相关情况,经过努力,马桑园已修建起200多个蓄水水窖,并得到了上级的补助和社会爱心救助。
赵春燕还了解到,马桑园小组以山药为主要作物,而目前正是种山药的最好季节,她又积极联系抗旱人员到马桑园小组帮助农户种植山药,最大限度地降低旱情带来的损失。一天的辛苦劳动后,抗旱队员们尽管口渴难耐,却都婉拒了村民递上来的水杯。
富民县东村镇大学生村官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邀请农业技术专家下到田间地头,就水稻、茭瓜、脐橙、山药、冬桃等种植技术进行培训。目前该镇已用新技术种植韭黄700亩、脐橙150亩、花卉苗木80亩,相比传统种植、灌溉方法,科学种植技术用水量仅需常规方法的15%左右,节水率可达85%以上。
“没有身临其境,无法深刻感受到缺水的紧迫”
每天早上8点钟,富民县赤鹫镇咀咪哩村大学生村官马莉虹就准时和村“两委”的人员一起,站在村口等待。当满载“甘露”的救灾水车驶进村里的时候,忙碌的一天就拉开了序幕。
“我们要引导水车到达村民的水窖或水池旁,帮助村民拉皮管从救灾车上渡水到水窖里,协调好渡水过程中的一切事情,做到及时、快速、公平、公正、不浪费。”马莉虹说。
每天,马莉虹要配合拉水车来回拉水6次,匆匆吃完午饭,连喝杯茶、休息几分钟的时间都没有,又要在烈日下奔忙。“很多村都缺水,都在等待着拉水车能早日为他们拉水,所以我们更要抓紧时间,争取每天多拉几车水,多送几户人家,不让村民缺水,更不能让其他村的村民等太久。直到天黑看不清了,我们才能坐下来好好地吃晚饭。”
昆明盘龙区团结社区大学生村官谢丽蓉从来没有这么辛苦过。
地处山区的团结社区位于昆明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内,居民饮水主要来自为数不多的小水池,但由于连年干旱又无降雨,社区水源点较少,大部分出水点干涸,社区受旱面积较大,受灾群众较多。松华街道办和社区领导高度重视团结旱情,千方百计确保群众生产生活用水。
送水车送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群众的饮水问题,但也只是杯水车薪,不能解决根本问题。2月9日,谢丽蓉跟随街道办的负责人步行10多公里,才在磨刀箐的辣子箐山沟里找到了一个的水源点。“这只不过是一个小水塘,水量不大。但是在村民眼里,这就是他们生活用水的希望。”谢丽蓉说,有了水源点,才能根据水源点情况安排部署蓄水池和水网管道的修建。
“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一路随行,感触颇多。”谢丽蓉说:“我住在昆明市区,以前经常在公交车广告和其他公益广告上听到和看到节约用水的倡议,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如果没有身临其境,无法感受到缺水的紧迫。到团结社区任村官,才深刻体会到干旱其实就在身边,有水喝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我会尽自己所能为抗旱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把节约用水的意识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大家一起行动起来,节约珍贵的水资源。”
- 楚雄南华91名大学生“村官”展才干 广受群众好评 (2009-10-18)
- 云南巧家县66名大学生村官实现健康有序流动 (2011-04-12)
- 云南景洪市普文镇大学生村官搭建干群连心桥 (2011-08-12)
- 云南省昆明市将大学生村官作为后备干部培养 (2011-08-19)
- 邮储银行云南省分行招录80名期满大学生村官 (2011-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