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县25名大学生村官奉献青春岁月

来源:云南日报 作者:张登海 王…

    大学生村官和村民一起劳作。

    2009年新年伊始,文山县迎来了首批大学生村官。25名充满理想、充溢激情、充盈活力的大学毕业生走进田间地头,卷起裤腿,融入到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

    大学生们初来乍到的新鲜感,很快就因为繁杂的农村工作变成茫然失措。如何让这些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文山县把对他们的培养、管理和服务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点燃他们在乡村沃土上绽放耀眼光彩的激情。

    服务暖心

    营造良好氛围

    为给大学生村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文山县选聘的25名大学生村官均安排到党组织堡垒作用强、经济基础和工作条件相对较好的行政村工作。

    为使大学生村官食宿舒心、留得安心、工作尽心、组织放心,文山县按照财政补贴每人2000元的一次性安置费和每人每年1.5万元的生活补助、工作补贴,按时兑现外,并要求各乡镇在任职及待遇、合同及关系管理、生活保障、工作管理和考核奖惩等五个方面加强管理。与选聘生签订了《高校毕业生到村工作聘用合同》,积极帮助选聘生将党(团)关系转至所任职的村党(团)组织,将人事档案迁转至县人才中心,确保选聘生在村任职期间能够计算工龄和统筹参加保险。

    为做好跟踪服务,县里对接收大学生村官的乡镇提出了具体要求,组织人事部门则不定期到各村委会走访和看望大学生村官,听取他们到村任职的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情况汇报,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实际问题。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文山日报》、文山县电视台及时跟踪报道了大学生任职村的一些先进典型。

    为帮助大学生村官们尽快成长,文山县制定了“一对一”的传帮带措施,县委组织部确定一名副部长专门负责联系大学生村官管理服务工作,要求乡镇党政领导分别负责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帮扶对象,各村委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则为帮带老师。要求各乡镇党委实施“一日一记、一月一会、一季一谈、半年一报”的全程式跟踪服务,并将大学生村官工作业绩纳入县、乡(镇)工作目标责任管理,记入大学生村官个人档案,作为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奖励、培训、续聘、解聘的重要依据。

    培训到位

    实现角色转换

    文山县选聘的25名大学生村官,平均年龄24岁。其中,3名党员大学生被选聘为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其余均选聘为村委会主任助理。他们分别被选派到开化、东山、古木、追栗街、马塘5个乡镇的25个建制村。

    为让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好作用,文山县委组织部针对大学生村官缺少农村工作经验的实际,采取以训促学的方式,组织大学生村官集中学习农村政策、农村法律法规、农业产业化知识、农村实用技术、村务管理和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知识和工作方法。为避免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后因环境变化产生心理落差,出现“水土不服”,在大学生正式到村工作前,该县集中组织大学生村官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实地考察,深入农户家中与农民促膝谈心,增强大学生村官的感性认识。

    此外,还组织大学生村官到乡镇后进行岗前再培训或专题座谈会,结合所任职的乡镇乡情,有针对性地帮助村官们掌握与群众沟通和交流的技巧,增强大学生村官做好农村工作的信心。同时,请经验丰富的农村基层干部“现身说法”,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工作环境,了解工作内容,转换身份角色。

    舞台广阔

    奉献青春岁月

    “如今,我也有大学生助手了,看谁今后还敢笑我写错别字。”这是文山县古木镇古木村委会主任杨中华自从有了大学生助理后颇为得意的一句话。杨中华心中的喜悦,代表了许多村干部的期盼。

    文山是一个集老、少、边、穷、战为一体的地方。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相当一部分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一大批具有现代思想、现代知识、现代眼光的建设者。大学生村官的加入,给新农村建设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各地农村干部和群众对此寄予了厚望。

    大学生村官张䶮甲,是文山县追栗街镇大兴寨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4个月来,他以当好村情民意调研员、农村政策宣传员、经济发展引导员、新农村建设服务员、民族文化保护员为己任,积极参与烤烟种植地块落实、甘蔗砍运、三七规范种植、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等工作。目前,他与镇、村“两委”干部一道,正在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将大兴寨村有1000多年历史并被誉为“音乐活化石”的三眼土洞箫乐器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文山州外的黄蕊、李周全、沈素娟、李映霞和杨艳丽5位大学生,进村一个多月后,就基本掌握了本地方言。文山县纯朴的民风、大有作为的热土,已让他们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