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永善县四项机制促进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

来源:昭通新闻网 作者:郭亨友 钟佑嵘

     近年来,永善县按照大学生村官“下得去、沉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要求,把大学生村官作为年轻后备干部的重点培养对象,建立“四项机制”,促进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

建立联动管理机制。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共同管理大学生村官。县委组织部履行督促管理职能,实行定期不定期抽查乡镇村在管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学习、生活、纪律、安全、工资等方面是否到位,每半年听取一次乡镇党委情况汇报、召开一次大学生村官座谈会,解决问题、提出要求。乡镇党委履行主要管理职责,党委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实行至少一名乡镇领导联系一名大学生村官,“一对一”帮带、管理和服务,经常跟踪、过问、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情况。村级履行日常管理责任,对大学生村官的在岗情况和工作情况严格考勤考核,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真正把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县乡党校把大学生村官列入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教育工作。实行岗前培训,培训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方法、“三农”政策、法律法规、基层党建、农村经济等知识,增强服务农村、建设农村的信心和决心;定期集中培训,每年至少举办2期培训班,集中培训工作业务、党的最新理论、新农村建设、村务管理等,为大学生村官“充电加油”、提升能力素质;定期开展交流,每半年组织大学生“村官”开展1次座谈交流,畅谈体会、感受和收获,分析存在问题和不足,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解决问题的目的。严格落实大学生村官工作日志、信息报送、请销假、绩效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制度,强化“六个一”工作要求,即:每天写一篇工作日志或民情日记、每月报送一条信息、每季度一次工作汇报、每半年为群众办3件以上实事、一年撰写一篇调研报告、年终一次工作总结,进一步强化大学生村官的进取意识,不断增加压力和动力,促使其尽快成长成才。

建立关爱帮带机制。一是在工作上帮带,建立乡镇领导结对、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帮带大学生村官制度,给大学生村官分任务、压担子,教办法、传经验,严管理、勤关怀,每季度开展1次交心谈心,开展工作经验交流,手把手传道授业,帮助大学生村官熟悉掌握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引导大学生村官从群众关心的小事做起,帮助他们找准工作切入点,使大学生村官真正得到锻炼和提高。二是在生活上关心,定期不定期了解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帮助理清工作思路,解决存在问题。尽力为大学生村官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让其安心工作、用心做事。三是在困难上帮扶。对大学生村官实行思想上积极引导、工作中有效指导、生活上全力关心、困难上尽力帮扶。2009年被选聘到溪洛渡镇雪柏村的大学生村官王银翠,因患结核性脑膜炎,由于家庭贫困,无力承担高额的医药费。县委组织部、县红十字会、县民政局和溪洛渡镇为王银翠送去9000多元治疗费,有效缓解了经济压力。

建立选拔激励机制。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对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官进行表彰奖励,对政治上要求进步、符合入党条件的大学生村官吸收入党。积极为大学生村官成长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正确引导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和择业,并推荐就业,引导其有序合理流动。近年来,采取竞争性选拔方式,选拔1名大学生村官担任副乡长,选拔14名村官担任乡镇党委委员,20名村官考入公务员队伍,43名村官考入企事业单位。6名大学生村官实现自主创业。今年,全省再次出台有关政策,竞争性选拔一批2年以上在职村官进入副科级干部队伍,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