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州大学生村官:推动红河发展新力量
现年只有26岁的张学凤,目前是金平县金河镇永平村党总支书记。2008年,大学毕业后,张学凤被选聘为大学生村官,在担任村官期间,她积极走村入户,宣传党的惠农支农政策,发动群众种植草果、板蓝根、石斛等优势产业。不久后,张学凤就高票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2011年5月被评为“云南省十佳大学生村官”。在担任村总支书记不长的时间内,张学凤建立班子管理制度,树立村“两委”班子良好形象,从上级部门争取物资,完成4个村道路硬化0.83公里、1个村人畜饮水工程,协调安装510座广播电视接收机,发动党员群众维修8.3公里弹石路。张学凤成为我州大学生村官中的佼佼者。
自2008年以来,我州共选聘了1729名大学生村官,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目前,在岗906名,分流823名,其中考录公务员280名、自主创业39名、另行择业498名、继续学习深造6名。为管理好、培养好、使用好大学生村官这支队伍,近几年来,我州通过创新培养方式、搭建实践平台、建立奖励激励机制等措施,使大学生村官的素质得到快速提高、才干得以快速增长、能力能够尽情发挥,基层农村真正成为大学生村官成长的摇篮。同时,随着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大学生村官逐渐成为推动红河跨越发展的一支非常重要的有生力量。
在培养中提升素质
大学生村官刚刚走出学校大门,虽然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综合素质并不高。为提升大学生村官综合素质,我州不断创新培养方式,促进大学生村官素质快速提升。
加强教育培训是提升大学生村官素质最有效方式。一开始,我州就制定大学生村官培养计划,县市与乡镇签订管理目标责任书,要求大学生村官在干好工作的同时,加强交流学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实行大学生村官个人工作总结每月汇报一次、调查报告半年汇报一次,定期组织参加业务知识、农村实用技术和法律法规等培训,参加村“两委”会议和列席乡镇部分会议,以座谈会、联谊会等形式,开展乡镇范围内的大学生村官交流、学习活动,有的地方还借助互联网建立了QQ群讨论、村官论坛等加强学习交流。通过这些学习交流培训活动,使大学生村官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在一起,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强化帮带措施是提升大学生村官素质的有效途径。各县市不断完善县(市)、乡、村三级大学生村官帮扶制度,建立“1+X”帮带制度,有经验的乡镇干部、村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结成对子,从思想上引、经验上传、工作上帮、形象上带,帮助大学生村官缩短磨合期,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如金平县建立起“3+1”结对帮带制度,挂钩领导、包村干部、村党总支书记同时联系1名大学生村官,分别扮演“思想导师”、“工作导师”、“生活导师”角色,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
实行分类培养是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特点和作用的最佳办法。为使大学生村官各尽其才、各展所能,各市县、乡镇均对大学生村官量体裁衣,有针对性进行培养,切实增强培养的实效。如石屏县根据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长、性格特点、职业潜能,把大学生村官分为行政管理、致富带富、科技服务等类型,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安排工作岗位,逐步将大学生村官培养成优秀的党政后备人才、优秀的农村干部人才和优秀的农村实用人才。
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大学生村官不缺少理论知识,缺少的是实践经验,从理论到实践的升华,需要不断锻炼。为锻炼大学生村官,我州采取三项措施,促进大学生村官在实践锻炼中提高工作水平。一是搭建实践平台。结合大学生村官文化水平高、接受新鲜事物快的特点,为他们提供政策宣传员、村情民意调查员、农产品销售市场信息员、农村民事纠纷调解员、群众事务代办员、远程教育操作员等实践平台,使大学生村官在实践锻炼中提高水平,增长才干。如个旧市引导大学生村官当好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通过开展教学辅导、收集发布实用信息和帮助群众寻找市场销路,在教会农民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二是安排多岗位锻炼。结合农村实际,让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矛盾纠纷调解、土地储备、房屋拆迁、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养老保险等相对复杂的工作中进行磨炼,提高他们的沟通协调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如,绿出县采取“4+1”工作法,每周在村工作4天,协助村“两委”负责人参与民事纠纷调解等村务,在乡镇机关对口的工作岗位实践锻炼1天,参与信访接待、信息调研等综合协调工作。三是开展实践活动。各地都积极探索各种载体,扎实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村官实践锻炼创造机会。如红河县开展以“搞好一个调研、帮助制定一个规划、扶持发展一个致富项目、培养带动一批新型农民、联系帮扶一批贫困户”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促使大学生村官通过实践,尽快学习组织、动员、引导等群众工作法。
在激励中不断成长
大学生村官普遍的特点是涉世不深,思想不稳定,工作热情时高时低,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热情和自身成长需要不断激励。为激励大学生村官工作热情,促进其成长,我州采取很多激励措施,如支持留村任职、鼓励自主创业、引入竞争机制选拔大学生村官进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等。
在2010年村“两委”换届中,各地都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参加竞选,一批埋头苦干、默默奉献和群众公认的大学生村官脱颖而出,进入村“两委”班子,全州共有60名大学生村官当选为村“两委”成员,其中党组织书记2人、副书记6人、村委会副主任6人。
各县市积极协调农业、科技、财政、金融、工商、税务等部门,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政策、信息、资金和技术等支持,鼓励大学生村官在创业实践中锻炼自己。如个旧市投入20万元,建立大学生村官每人5000元的滚动基金,每年扶持20个项目,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有力保障。该市锡城镇杨家田村大学生村官璟玥就是利用5000元滚动基金建立了“杨家田青友网”,并采用“淘宝网”的交易形式,把“孙大爹”品牌产品远销到北京、广州、香港等地。
选拔大学生村官进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是对大学生村官最大的激励。此政策的实施,激励大学生村官更加投入工作,履职更认真,更愿意展示自我,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在全州大学生村官中营造出了争做农民群众“贴心人”、争做创业致富“引路人”、争做基层管理“推动者”的良好氛围。2011年3月,全州乡镇党委换届结束后,共有62名大学生村官当选为乡镇党委委员。
- 楚雄南华91名大学生“村官”展才干 广受群众好评 (2009-10-18)
- 云南巧家县66名大学生村官实现健康有序流动 (2011-04-12)
- 云南景洪市普文镇大学生村官搭建干群连心桥 (2011-08-12)
- 云南省昆明市将大学生村官作为后备干部培养 (2011-08-19)
- 邮储银行云南省分行招录80名期满大学生村官 (2011-08-30)